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豫益州记辑注

【晋】任  豫 

【今人】孙琪华  辑注

 

    ●目录

 

   益 

 

    蜀郡

   成都县(州郡治,今成都市市区):——锦里城   二江  郫江  西门楼  千秋池   文翁学堂  礼殿   严君平卜处

   临邛县(汉县,南朝宋、齐时陷于僚,梁复置邛州,仅领依政县,在今邛崃县境):——卓王孙井  静边盐井

 

   宁蜀郡    侨郡

   广都县(在今双流县):——望川源

 

    巴郡

   江州县(郡治,今重庆市市中区):——塗山

 

    越嶲郡

   邛都县(今西昌县城关镇):——开水泼炭

 

    犍为郡

   南安县(今乐山市):——嘉鱼  峨眉山    峨眉县

 

   汶山郡   (汉置)

 

   汶山郡(今阿坝藏族自治州):——水渍咸石   蒻菹

 

   甘松獠郡  (汉置)

   蚕陵县(今松潘县南叠溪):——江源

 

   梁 

 

    新巴郡

   晋城县(今江油县境):——左担道

 

 

   任豫益州记辑注

 

益 

 

蜀郡

 

成都县:(今成都市区)

 

   锦里城:“在州南。”

   《元丰九域志》卷七成都府引任豫《益州记》。

 

   二江:“二江者,郫江、流江也。”

   孙星衍辑《括地志》卷七引,作杜预《益州记》,《史记·河渠书》亦引作杜预《益州记》。

   按:“杜预”当是“任豫”之误,因杜预未尝写《益州记》。二江即郫江、流江。《史记·河渠书》云:“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吾师蒙文通教授作《成都二江考》,引证诸书,为二江正名,阐明流向,论证至为精辟,今择其要,介绍于下:首为《华阳国志》所谓:“(李)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利行舟。”后人以为二江为李冰所凿,谓非是,二江系旧有,李冰不过疏浚二江淤浅,改其正流而已,又为二江正名,如引《史记·河渠书·正义》所引《括地志》谓:‘大江一名汶江,一名笮桥水(原误作管桥水),一名流江,(原误作清江)亦名外江,西南自温江县界流来。郫江一名成都江,一名市桥江,一名永平江(原误作中日江)亦名内江,西北自新繁县流来,二江并在益州成都县界。”谓:《书》云:“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诗》云:“江有沱。”江沱之由来久矣。“郫江、流江即《禹贡》之江沱,自汉唐以来无异说。”至二江所流区域,则谓“郫、流二江原在城南,流(江)又在郫(江)之南,以距城远近言之,郫内流外,斯不易之理。”(详见原篇)又《成都城坊古迹考》第一节,四,《开凿二江双流城南》亦谓:“李冰于秦庄襄王时(公元前249—247年)穿郫江流江(即检江)于成都,双流城南,上距张仪筑城约六十年,从此大少城均滨郫江,流江则为外濠。”

 

   郫江“郫江,大江之支流也。亦曰涪(检)江,亦曰湔水,在蜀与洛水合。”  

   《初学记》卷六,“江”第四“凡长江之别有郫江”注引任豫《益州记》。

   《华阳国志·蜀志》:“(李)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两江还随流域与情况,各拥有一些别名。以郫江言,如《括地志》卷七:“郫江一名成都江,一名市桥江,亦名中江,亦名内江。”不仅此,还有都江水与粉水之称。《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都江水在府西四里,一名粉水。以水作粉,鲜洁(逾)于他处。”郫江故道,吾师蒙文通教授在所著《成都二江考》中,引《皇朝郡县志》:“初太守(李)冰凿离堆,又开二渠,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谓之外江,一渠由永康过郫入成都,谓之内江。”又以吴鼎南先生所释二江故道:“上、中、下三莲池应旧通为一水,即郫之故道。”为正确,并举陆游所言:“成都自唐有江渎庙,其南临江,及高骈大城成都,庙与江始隔。”以庙在上莲池北岸,以证其言。郫江流至合江亭,即与流江合。

 

   西门楼:诸楼年代既久,榱栋非昔,惟西门一楼,虽有补葺,张仪时旧迹犹存。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益州华阳县,西门楼引任豫《益州记》。

   《蜀中广记》卷二,川西道成都府二引同。

   注:李膺《益州记》谓:“少城有九门,南面三门,最东曰阳城门,次西曰宣明门,蜀时张仪楼即宣明门楼也。”日久朽坏,所谓“旧迹犹存”,应理解为张仪所建故址尚存尔。而张仪楼一名应始于蜀汉。此楼曾经几次重建。吴师孟《重建西楼记》称其“基构疏壮,为成都台榭之冠,非参僚宾客不得辄上,每春月花时,纵民游观宴嬉,以为岁事。”自左太冲,王羲之亟称道之,盖自昔而然。东晋时桓温平夷少城,隋蜀王杨秀展筑城垣,实则重建少城,张仪楼又重现华丽。《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成都西门楼亦名张仪楼,临山瞰江。”可见其自始至唐,一直享盛名,至南宋末成都全毁,此楼亦被災。考其旧址当在成都市汪家拐街与文庙西街之间。

 

   千秋池:在城东,冬夏不竭,名曰千秋池。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益州华阳县,千秋池引任豫记。

   《华阳国志·蜀志》谓:成都“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经通冬夏不竭。平阳山亦有池泽,蜀之鱼畋之地也。”《纪要》卷六十七谓:“千秋池:在华阳县治东五里,相传亦张仪所凿”按当在今牛市口一带。诸池水相通,故冬夏不竭也。

 

   文翁学堂:文翁学堂在大城南,经火灾,蜀郡太守高联修复缮立,图画圣贤古人像及礼器瑞物。

   《艺文类聚》卷三十八,礼器部上,“学校”,引任豫《益州记》。

 

   “文翁学堂在大城南,昔经火灾,蜀郡太守高联修复缮立。其栾栌节制犹古朴,即今堂基六尺,夏屋三间,通皆图画圣贤古人之像,及礼器瑞物,堂西有二石室,以为州学。

   《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四,“学校”,引任豫《益州记》。

   按:此书所引文句多于《艺文类聚》所引者,足证乐史系录任豫原书,而非转抄《艺文类聚》。参李膺《益州记》同条。

 

   礼殿:其栾栌节制犹古建,堂基高六尺,夏屋三间,通皆画图古人之像,及礼器瑞物,堂西有二石室。

   《蜀中广记》卷一成都府一,“文翁学堂又名周公礼殿”引任豫《益州记》。

   按:东汉灵帝(刘宏)中平中(公元184年—189年),文翁学堂被火灾,惟石室尚存,献帝(刘协)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蜀郡太守高联重建石室,并筑礼殿以祀周公(姬旦)礼殿在晋、唐时犹祀周公,至唐贞观中(公元627年—649年)始从房玄龄等议,改祀孔子,更名大成殿。(孔子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严君平卜处:广汉郡雁桥东有严君平卜处,土台高数丈。

   《寰宇记》汉州雒县严君平卜台引任豫《益州记》。

   按:《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居处部“台”:所引《益州记》:“雁桥东有严君平卜处,土台高数丈。”与《太平寰宇记》所引内容相同,只少“广汉郡”三字。可知《艺文类聚》所引是任豫书。又,《汉书》及《华阳国志》均未言君平尝卖卜于广汉。《蜀中广记》卷一成都府一,引有与《艺文类聚》相同之《益州记》文,更引祝穆《方舆胜览》,谓:“龟城水中出金雁,因谓之雁桥也。”则是后人不知昔时成都亦有雁桥,以为雁桥系广汉独有,妄自在文前加“广汉郡”三字,致君平卜台被误置于广汉。

   按:严君平西汉时蜀人,名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与人言利害,日阅数人,则闭市下帘读老子。杨雄少时从之学,年九十余卒,所著《老子指归》已佚。严君平卜肆,后人说法甚多,以严君平长于老庄之学,晋宋六朝以来,天师道流行,严遵遂为众道徒所尊奉,称为严尊。至其故居说法甚多,或以为即成都“严尊观”,亦即后来君平街的梓潼宫;而《益里耆旧传》云:“君平宅,今为普贤寺。”《寰宇记》卷七十二谓:“君平宅益州西一里。”《蜀中名胜记》说:“严君平宅在城南严真观。”总以上,以为严君平卖卜处(亦即其故居),在今支机石街西段较为可信。(见《成都城坊古迹考》)

 

临邛县:(梁时依政县在今邛崃县)

 

   卓王孙井:益州有卓王孙井,旧常于此井,取水煮盐。

   《蜀中广记》卷六十六,方物,盐谱。川南盐井引杜预《益州记》。

   按:此“杜预”应与上“二江”条同,亦是“任豫”之误。临邛本汉县,据《汉书·地理志》:“蜀郡,临邛,僕干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有盐官铁官,(王)莽曰盐邛。应劭曰:邛水出严道邛来山,东入青衣。”在今邛崃县城关镇,迄至西晋,晋末李雄乱后,为獠所侵,不复置县,后魏定蜀,复置临邛郡领一县即临邛县,仍在原地,卓王孙事迹,见李膺《益州记》同条注。《汉书·货殖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迁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算贾滇蜀民,富至童八百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汉书·司马相如传》:“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资累巨万。”从以上都无卓王孙与盐有关资料,祗《华阳国志》在临邛县中,又书有“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水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亦是古代临邛产盐之证。据《汉志》:西汉曾于此设盐井,直至唐宋仍有盐井。在今火井乡西七、八里盐井溪侧。又刘逵《蜀都赋》注谓“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古来常盐铁并提,或卓王孙在临邛冶铁又兼煮盐,有盐井,故任豫有此记载。

 

   静边盐井:火井县西五里,有静边盐井。皆邛州地。

   《蜀中广记》卷六十六于上条后用“又”字载出此条。

   按:火井县隋置,故城在今邛崃市西南八十里。邛州,南朝梁置。秦置临邛县,晋末李雄乱后,为僚所侵,不置郡县。南朝梁末于县置邛州,领依政一县。《蜀中广记》卷六十六于本条下引《东坡志林》云:“蜀去海远,取盐于井,陵州井最古,滇井富顺县亦久矣,惟邛州蒲江县井,乃祥符中民王焉所开,利人为至厚焉。“邛州”,据《寰宇记》卷七十五:“《禹贡》梁州之域”,汉置十三州在益州之部,梁益州刺史肖范于蒲水口立垒栅为城,以税生僚名为蒲口顿,梁武陵王肖纪于蒲水口始置邛州,后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定蜀,置蒲阳郡,领依政一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邛州于依政县。在今邛崃县东南。

 

宁蜀郡  (侨郡)

 

广都县:(今双流县东)

 

   望川源:县有望川源,凿石二十里,引取郫江水灌广都田。”

   《华阳国志·蜀志》广都县段“江西……有望川源”句注(五)引任豫《益州记》。下云:“江西指府河之西。”

   《后汉书·郡国志》广都下所引任豫《益州记》最后云:“后汉所穿凿者。”

   注:《水经注·江水》:“江水东迳广都县,李冰识察水脉,穿县盐井,江西有望川(源),凿山渡水,结诸陂池,故盛养生之饶,即南江也。”朱锡谷《蜀水考补注》云:“新开河在郫县五里,名酸枣河,(即)后汉所凿之望川源,下流为元时之马坝渠,俗又称为马坝河。”按此说是:新开河从灌县城南都安堰分岷江水东南流,经温江、双流文星场等地,至中兴场入府河,自文星场以下近二十里,穿过牧马山北角,即所谓“凿石二十里也。”只新开河系引岷江水,而非“引取郫江水。”

 

巴郡

 

江州县:(治今重庆市)

 

   塗山:巴国也,有塗山,禹娶塗山。

   注:《后汉书·郡国志》巴郡江州下引“杜预曰”但有学者引作“杜预记”,或版本之异。若作《杜预记》,则可能系《任豫记》之误。若作“杜预曰”,则《郡国志》中甚多,且地方不在益州,断非任豫《益州记》中语。故此条可疑,姑存此待考。

   按:塗山在四川巴县东一里。《华阳国志》:“禹娶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水经注》:“江水北岸有塗山。”但《清一统志》云:“禹娶在寿春当塗,(今安徽怀远县东南)不在此也。”《左传哀公七年》:“禹会诸侯于塗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塗山在寿春县东北。”

 

越嶲郡

 

邛都县:(治今西昌县城关镇)

 

   开水泼炭:越嶲先烧炭,以开水泼之刮取盐。

   《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十七,酒食部三十三,引任豫《益州记》。

   《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六,引作《益州记》。

   注:越嶲郡,《华阳国志·蜀志》:“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蜀南部邛都为越嶲郡。”《史记·西南夷传》:元鼎六年平南越后,汉又诛头兰及邛、乍君长。“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以邛都为越嶲郡。”在今四川西昌县东。《汉志》颜注引应劭曰:“有嶲水(今越嶲河),言越此水彰休盛也。”晋徙治会无,即今四川会理县治,南朝宋还治邛都,南齐没于獠,北周置西宁州,隋置嶲州,治越嶲,后改越嶲郡,唐后改嶲州,故城即今西昌县治。

 

犍为郡

 

南安县:(今乐山市)

 

   嘉鱼:嘉鱼细鳞似鳟,蜀中谓之拙鱼。蜀郡山处处有之。年年从石孔出,大者五、六尺。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七,鳞介部九,“嘉鱼”,引任豫《益州记》。

 

   “嘉鱼蜀郡处处有之,状似鲤而鳞细如鳟,肉肥而美,大者五、六斤,食乳泉出丙穴者,二、三月随水出穴,八、九月逆水入穴。

   《蜀中广记》卷六十,方物类第一,鳞介,引任豫《益州记》。

   按:《寰宇记》卷七十四,嘉州罗目县(唐置,故治在今峨边县东北):“夷惜水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嶲州(今四川西昌县治),界中有嘉鱼,长三尺,每年二月随水而下,八月源水而上入穴。《蜀都赋》曰:“嘉鱼出于丙穴。”盖此也。《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江水又东右合阳元水口。”下注:“水口出阳县西南高阳山东,东北流,迳其县南,东北流,丙水注之。山下有丙穴,穴方数丈,中有嘉鱼,常以春末游渚,冬初入穴,抑亦褒汉丙穴之类也。”注引《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刘渊林注云:“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在今陕西沔县东南)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蜀中广记》卷六十又云:《郡国志》:“嘉鱼蜀中谓之拙鱼,亦谓之鱼舅也。”《录异记》曰:“嘉鱼鱼廷鱼形如鳟,人以芭蕉叶隔火灸之,肥美莫及。”宋祁方物赞云:“南有丙穴,厥产嘉鱼,鲤质鳟鳞,为味珍腴。”杨慎异鱼赞云:“南有嘉鱼,出于丙穴,黄河味鱼,嘉美相颉,最宜为鱼廷,隔以蕉叶,不尔脂腴,将滴火灭。”

 

   峨嵋山:峨嵋山在南安县界,两山相对,状如峨眉。

   《蜀中广记》卷十一,嘉定州峨嵋县引任豫《益州记》。

   按:南安县,南朝宋时有二,在犍为郡者,为今之乐山市。在南安郡者,为今剑阁县城关镇。而明代嘉定州则在今乐山县。

   附记:南朝中任豫有二,一在刘宋时,一在肖梁时。前者即《益州记》作者。二人著述均为《艺文类聚》徵引。足证宋任豫不特著述方舆,且富于文藻。峨眉山,在南安西近百里。《续汉志》犍为郡刘昭注引张华《博物志》云:“南安西百里有牙门山。”“牙门”与“峨眉”古音相近,牙门当是蜀人原有称呼,而“峨眉”据《益州记》又是像其形状。峨眉山,风景清丽,自来即有“峨眉天下秀”之说。

 

   峨嵋县:峨嵋山在南安县界。今县在南安之西,峨嵋之东,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立峨嵋县以山为名,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獠叛,移就峨嵋观东,今县理是也。

   《寰宇记》卷七十四引任豫《益州记》。

   按:此条应断至“南安县界”,因任豫是刘宋时人,如何能知以后隋唐间事?此条存疑。

 

汶山郡  (汉置、今阿坝藏族自治州)

 

   水渍鹹石:汶山有鹹石,先以水渍此鹹石,既即煎之。

   《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十七引任豫《益州记》。

   注:《华阳国志·蜀志》:“汶山郡本汉蜀郡北部冉駹都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有鹹石,煎之得盐。”

   按:汶山郡,即今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之地,古代系冉、駹等少数民族地区,秦曾于此设湔氐等县,汉兴而罢。元鼎六年又于此设郡,汉宣(刘询)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省汶山郡并入蜀郡为北部都尉,治汶江道。刘备复立汶山郡。醎俗鹹字,即盐味。

 

   蒻葅:蒻茎以(生)唐丈草下,魁大者各数斗,会蜀人于冬月碎灸之,水淋一宿为葅也。

   《图书集成·岁功典》八十一,引《益州记》。

   《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十六,第八页酒食中,葅三十八引任豫《益州记》。文同。

   注:“蒻”,草名,嫩香蒲,《急就篇》:“蒲、蒻蔺席帐帷幢。”注“蒻,蒲之柔弱者。”又荷茎没于水中部分。《尔雅·释草》“荷,芙蕖,…其本密。”晋郭璞注:“茎下白蒻,在泥中者。”又蒟蒻,菜名。左思《蜀都赋》:“其圃则有蒟蒻茱萸。”注“蒻,草也。”“葅”,《集韵》:“盖菜名似韭。”《类篇》:“葅盖草名。”

 

甘松獠郡  (汉置)

 

蚕陵县:(今松潘叠溪)

 

   江源:大江泉源,始发羊膊岭下,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

   《地名大辞典》岷山下引任豫《益州记》。

   《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引《益州记》。

按:蚕陵县,本汉县,原为羌族居地。北周称江源。《书·禹贡》言:“岷山导江。”古之言岷山者凡四处,其一即《汉书·地理志》:“‘岷山在蜀湔氐道西徼外,江水所出。”周氐羌地,汉置湔氐道,故城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水经注》:“岷山在蜀氐道县,即渎山也。”《蜀志》秦宓曰:“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隋书·地理志》:“汶山在汶山郡左封县。”左封县,北周置左封郡领县一,即江源县作郡治。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初郡并废,仁寿(公元601—604年)初,县改名左封,隶汶山郡,地在今松潘叠溪西二百二十里。江源县亦同隶汶山郡。据《寰宇记》覇、麋、壉州下云:“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招慰党项羌置州处,其州治即江源县,治今松潘县西。

 

梁 州

 

新巴郡

 

晋城县:(今江油县境)

 

   左担道:江曲由左担道,按图在阴平县北,邓艾束马悬车之处。

   《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居处四“道路”引任豫《益州记》。

   按:《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五引此文“江曲”作“江由”。中华书局标点本《艺文类聚》谓此有衍文。

   又按:江油,西魏分平武置。《华阳国志·汉中志》平武段“自景谷有步道,经江油左担山出涪(今绵阳),邓艾伐蜀道也。”句下注(注三)引《寰宇记》卷八十四云:“马阁山在阴平县(按唐宋剑州阴平县在今江油东北马阁坝)北六十里,北接梁山,西接岷峨,昔邓艾伐蜀,从景谷路经龙州江油县至此,悬崖绝壁,乃束马悬车,作栈阁,方得路通。因名马阁山。”参李膺《益州记》同条。

 

 

    ●附录

 

   益州記(晉)任豫撰
  (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纂之屬·説郛卷六十一上)


  劍西左擔道按圖在隂平縣北於成都為西注曰其道至險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姜維抗鍾會故壘其山峭壁千丈下臨絶澗


  雁橋東君平賣卜土臺局高數丈

 

   魚蛇水東北自陵州界入靑神縣界


  龍盤山有一石長四十丈高五丈中有户及扉若人掩閉古老相傳為玉女房


  益州城張儀所築錦城在州南蜀時故宫也其處號錦里


  江油左擔道按圖在隂平縣北於成都為西其道至險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鄧艾束馬懸車之處


  葭萌縣十里有刀鐶山赤銅水出焉


  金山東臨澗水光照映川


  東隅西隅南隅三山相對又曰三隅山去陵井一里也


  五城縣西南六十里有銅官山高出衆峰


  南充縣西南六十里有昆井鹽井又曰雞郵神在相如縣東次北下步有雞郵溪因此而為之名


  伏犀灘東南六十里有黄魚像岸今在僰道縣界又曰龍騰溪水源出南溪縣


  黄葛峽有相思崖芳泉周灌俗謂之神窟


  司馬相如宅在州西笮橋北百許步李膺云市橋西二百步得相如舊宅今梅安寺南有琴臺故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九 地理
晋书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五卷
卷八十四 江西二
《水经.蕲水注》考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