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冈石窟兴与灭

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曾经耀眼的民族,几乎都已隐入漫漫的时光长河。如今的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还流淌着这些古老民族的血液。当我们有机会仔细翻阅那些壮丽的历史文化篇章时,我们就会找到那些珍贵的踪迹。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与历史交汇的文化篇章。与甘肃敦煌石窟、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的是,它完成于一个朝代、一个民族,代表了鲜卑拓拨氏建立的一段波澜起伏的北魏王朝。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中国北方兴起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现大同)。当北方佛教领袖法果和尚匍匐在他脚下,赞颂他是如来佛的化身时,这位明智的皇帝心里想的却是如何利用佛教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于是拓跋珪将佛教奉为国教,大量修建寺庙。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是云冈最富标志性的佛像,他正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佛教在北魏时期迎来全盛,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灭佛”事件也是发生在北魏。原因在于,寺庙田产不断增多,僧侣又不负担任何徭役赋税,于是青年人蜂拥而入,致使农耕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军队的招募都成为难题。佛教的兴盛最终和北魏统治者一统天下的雄心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公元42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他借寺庙私藏武器之名,发动“灭佛"运动,诛杀僧人,焚烧寺庙,短短数月,寺庙尽毁,僧侣或还俗,或逃离,佛教遭遇传入中国以来的第一次浩劫。历史总是相似的,后来唐武宗灭佛,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都是因为相似的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客观来说,拓跋焘算是雄才大略,通晓兵法的君主,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临阵勇猛,多获胜利。先后在431年灭胡夏,432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统一了北方。


第十八窟这尊身披千佛袈裟,右手抚胸的立像正是象征灭佛的拓跋焘。自古身披千佛袈裟的石雕并不多,据说是诚心悔过的意思。据说拓拨焘在灭佛后不久身染重病,对废佛之举悔不当初,但已于事无补,他只能化为一座谦卑的佛,耸立在武周山上,以扪心自问的方式存在着。

“灭佛”运动打乱了社会秩序,搅动了既得利益集团,导致政局动荡。公元452年文成帝拓拨濬重新选择佛教,以安民心,他招逃亡的僧侣入平城,昙曜正是其中一位。昙曜在途中偶遇文成帝,文成帝的马上前衔住了昙曜的衣服,演绎了一场“马识善人”的故事。正是这颇具传奇色彩的相遇直接促成了云冈石窟的开凿,使历史也在这一刻发生变化。第十七窟就是这位少年君主拓跋濬。这尊佛像已风化的很严重,但仍掩不住清淡、秀骨的气韵风貌,是昙曜五窟中最为英俊的佛像。



后来的北魏孝文帝自幼读汉书,极推崇儒家文化,他决绝的走上民族融合之路。——放弃自己的民族习惯,迁都洛阳,将鲜卑族彻底汉化。云冈石窟迎来了被遗弃前最后的辉煌,孝文帝将他自己雕刻成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

北魏王朝只存在150年就灭亡了。雄伟的北方旷野之上,鲜卑这个崛起于蒙古草原的剽悍游牧民族曾经横刀立马,曾经气吞河山。强大的北魏王朝不经意间为后人保留下一个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之后,烟火熄灭,万籁皆寂。

——————————————————————————————————

文章节选自《中国科学探险》4月刊。

更多详情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欢迎在线订阅《中国科学探险》2014年杂志,订阅地址http://dupuchuanmei.taobao.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之昙曜五窟
山西----云冈石窟(第16-20窟)
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9】云冈石窟(上)
鲜卑:消失的佛国
【山西大同】昙曜五窟,西岩绝唱(上)
这尊云冈大佛,一只手掌足有两人高,据说象征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