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渔父>>

              

             屈原作品(插图)

 

 

一部<<楚辞>>,<<渔父>>一诗颇耐人寻味。

<<渔父>>的作者是谁?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说:"渔夫者,屈原之所作也......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王逸的说法显然前后矛盾。愚以为,<<渔父>>不是屈原的作品,和<<卜居>>一样,很可能是后来的楚人所作。

无论从文本层面还是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渔父>>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篇微型小说。作品主要通过渔夫和屈原的对话,既表现了屈原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也表现了渔夫们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洒脱情怀。

屈原乃楚国大夫,官居左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他一生主张合纵抗秦,收复楚国失地,然而却遭到楚国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和排挤。昏庸的楚怀王听信谗言,几次将他流放,不让参与国是。屈原在被放逐期间,仍然不忘楚国前途,写下了<<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表达了自已至死不谕的爱国情怀,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渔父>>一诗反映的,正是屈原流放沅、湘一带,形销骨立而满目沧桑,渔夫见而问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是否真的如此作答,今天实难考证,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凡事认真不得,有些问题一认起真来,就可能让人尴尬,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分子太认真造成的。公元前213年,始皇嬴政做45岁大寿。在祝寿大典上,群臣山呼万岁,对始皇帝极尽溢美吹捧之词,赢政心里正自高兴。然而人群中钻出一个太学博士,不同凡响列数嬴政不少错误,修万里长城、修骊山墓、修阿房宫,搞得全国民不聊生。这个博士不识时务,不选择场合,在秦始皇寿宴上讲真话,弄得秦始皇下不了台。这些知识分子,一认起真来一点面子也不给,不杀几个难解心头之恨,终于导致了焚书坑儒事件。

其实,有风骨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为了坚持真理,往往不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即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作为士大夫,屈原为坚持自已的政治主张,几次被流放也不改其志。然而他回答渔夫的话就只说对了一半。举世并非皆浊,只是官场污浊;众人并非皆醉,只是官场中人醉生梦死。之所以没人站出来讲真话,之所以集体失语,是因为强权高压之下,祸从口出,人们只能禁若寒蝉。在一个政治专制而又唯利是图的社会里,如果你要洁身自好,如果你要坚持真理,就必定遭到沉重打击。很多时候,真理只在少数人手里,因而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真理一时难为大多数人理解,理想难于变成现实,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当年屈原是悲愤的也是孤独的。然而渔夫则谈了自已的看法:"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大意是,圣人是不拘泥于事物的,一般都会见机行事。然而,渔夫怎么可能理解屈原呢?

捧读<<渔父>>一诗,为最后渔夫击桨而歌所震撼:"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这个世界上,渔夫们生活于山水之间,心胸是如此豁达。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体会得到自身的渺小,才感悟到生命的短暂。既然如此,又何必为那些功名利禄身外之物而苦恼呢?

 

               

              屈原素描(插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诗解3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惑于郑袖欺于张仪《渔夫》屈原忠诚宁死不屈
徐晋如∶屈原才是最伟大的悲剧英雄(新书剧透三)
屈原跳江,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把
《楚辞》解读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酸甜苦辣自由放歌——《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