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说藏语的属性“藏缅语系”的误导

 在探讨华夏文明起源的时候,不可小看“藏缅语系”提法的误导作用,有言曰“浑水摸鱼”,其实一旦把水搅浑了就再也摸不到鱼了,泥鳅鱼儿们一听到声响马上奋力把水搅浑,为了逃命,要让你捉不到。德国学者提出藏缅语系概念当然不是为了掩人耳目,但确实把水搅浑了,妨碍着人们观察中国历史的目光,扰乱了我们探索文明起源的思路,而廓清迷雾,调整思路非常重要。

藏缅语系的误导作用就像周人祖先名“稷”一样,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稷”本义指旱地作物粟米,或曰黍谷,周人祖先以此为名,当是农耕民族,但历史记载和考古都表明,周人是游牧戎狄出身,原本与匈奴无异。

藏缅语系把缅甸直到长江流域的土著稻米民族归纳一体,还把藏人作为典型代表,混淆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界限,把东方文明起源过程中两种生存方式的碰撞及历史作用掩盖起来。藏缅语系提法早已被广泛接受,但一个重要的人文视角也因此被阻断了,笔者以为,近代以来现代汉语历史成因,历史层次的研究常常处在瞎子摸象不得要领的状态,乃是因为失却了方向性的指引,而藏缅语系说的流行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缅甸人确与我们汉人一样说单音节语言,都是农耕民族,从地理地缘上看,缅甸人是长江流域百越人群在南亚次大陆的延伸。而青藏高原则是蒙古高原的连续体,藏人虽有种植青稞的习惯,但从整体上看属于游牧民族。一个游牧民族掺和到农耕民族系列中,并成了典型代表,影响就大了。在描述华夏文明起源的时候,在描述现代汉语成因及其历史层次的时候,观察一下藏人的习俗,分辨一下藏语的属性是很必要的。

从史书记载看,藏人叙说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就把自己与蒙古人联系在一起,《蒙古源流》引用了古代西藏人的传说,说西藏人与蒙古人具有同源关系:

传说西藏人的始祖是“颈座王”,有印度王族血统,但生下来便是一个怪胎,婆罗门说他有害父之相,其父命人杀之,但刀枪不入,不得已把怪胎抛进恒河中,不料被一老者拾取,老者“遂匿藏合罕(可汗,指怪胎)而置树下养之,群鸟衔来鲜果,众兽衔肉哺焉”。因为血统高贵长大后被藏人“以颈为座”抬回国中奉为藏地之王,故有此号名。如此始祖故事与中国古史记载的殷“弃”传说相似,也与《旧唐书·突厥传》记载的突厥祖先故事雷同。

传说颈座王之后,西藏有“雅隆氏”(与“挹娄”读音相似),古代西藏又名“雅砻”,此后有“吐蕃氏”(与鲜卑的一支“拓跋”读音相似),古代西藏又称“吐蕃”。西藏王统传到了吐蕃王“赞普”的时候,被大臣弑杀,留下三子:长子名“失宝”(与“鲜卑”读音相同),逃到宁布地方去了。第二子名“不喇茁”,生下来时是一枚鸟蛋,从蛋中破壳而出,他逃进藏地一大雪山中,得到鸟兽喂养长大,长大后战胜四方各部,又成“八十八万吐蕃之主”,号“不谛公监王”。赞普的幼子名“孛儿帖·赤那”,他逃往“巴特”bute地方,成了蒙古人的祖先(古代西藏人称蒙古人为bute)。这种神话传说当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可以看出藏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亚洲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

考古显示,西藏地区上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早期先民以狩猎为生,西藏的新石器文化首先在河谷低山地带发展起来,现已发现史前遗址有藏东昌都的卡若遗址和小恩达遗址,以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曲贡遗址和贡嘎昌果沟遗址,出土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石叶、有孔石球,有孔石刀,双肩石铲,石簇,石璜,骨针,还有红陶,黑陶器物,都与王权有关。

 


   石璜,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双肩石铲,拉萨曲贡遗址出土

 

 

陶质朱墨彩绘双体罐,昌都卡若遗址出土

 

上图这种连体罐分布广泛,从安纳托利亚高地到新疆盆地,再到内蒙古地区,以及中原地带仰韶文化圈内都有过连体壶或罐出土,乃是同一种文化理念下的产物,但南中国地区没有发现这种器物。

藏地岩画也显示古代藏人以游猎为生阿里的狩猎岩画、当雄的武士岩画、那曲的豹追鹿岩画都比较精致,风格题材与阴山,贺兰山岩画类似。特别是藏地岩画中头戴鸟头帽的萨满跳神图,更具游牧文化的特征。

 


 

   阿里地区日土县鲁日郎卡狩猎岩画

 

 

铜箭镞,青铜时代早期,拉萨曲贡遗址出土

 

 

西藏出土的青铜剑,四棱曲刃,形式与鄂尔多斯出土的匈奴青铜剑相似

 

西藏地区青铜时代流行石棺葬,用石板为棺壁,墓地用石块垒砌成一个个圆圈,竖立许多粗雕石柱,形制与蒙古高原上的早期匈奴墓葬相似,所以这些都说明古代藏人与黄河上游、川西高原等相邻地区存在文化上的交流。

西方学者还发现,藏人器具上的图案纹饰与鄂尔多斯“斯基泰文化”具有相似性。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研究报告指出,西藏迪庆地区的藏族人口与北方蒙古族人口的遗传特征相同,在分子人类学层面上他们同属于“北方人”。

古代西藏分为成“卫”和“藏”两部分,又有“四茹”,即四个方国。古代西藏社会也以旗箭为氏族部落标识,社会结构是游牧民族固有的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各部族都拥有自己的旗帜,共有八旗,颜色各异,而古代百越民族没有这种社会结构。

唐代的吐蕃很强盛,与唐王朝有过长期战争,曾一度占领唐都长安,撤退时把长安掳掠一空。藏文古籍《贤者喜宴》这样记载吐蕃与唐王朝的战争:“(藏王)从吐蕃每个茹中,抽调了18个东岱的兵力,携带各自的旗帜,击杀了唐朝诸首领,大败唐军。”书中还记录了参加伐唐战争的千户长名字,其中有“岛岱”(鞑靼),“年噶“(粘割),“波噶”(卜骨),“芒噶”(蒙古),“乞塘”(契丹)等等,大多能与阿尔泰游牧民族族名对应起来,说明古代藏人与北方阿尔泰游牧民族有着深远的联系。此外藏人也有以蓝色指代高贵的习俗,贵族称号中有“蓝藏巴”,地位与“台吉”相当。

“笨教”是西藏的原始宗教,又称“黑教”,其实就是萨满教,都以杀生献祭,殉葬,击鼓跳神,符咒祈禳为主要内容。即使是藏传佛教中的查玛舞看起来也与萨满教跳神相似,可见藏文化的历史底蕴是一种游牧文化。直到和平解放前西藏仍然是一个奴隶制社会,说明西藏社会里游牧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藏人还有用人头颅制作饮器习俗,这属于古老匈奴习俗的顽强延续,如图:

 


   用人头颅制作的法器

 

  用人的胫骨作法器

 

事实上,只要对藏文化稍作考察,我们就会对“藏缅语系”的提法产生怀疑,如果游牧民族特征明显的藏族其语言竟完全不同于北方阿尔泰语,反而近似于南方的稻米民族缅甸语,藏语不属于多音节语言,反而属于单音节语言,不是太不可思议了吗?

当然推测只是推测,怀疑仅是怀疑,世界上的事无奇不有,不可一味想当然,最好是以事实说话。但要精通一个新语言是很困难的,不过稍作考察还是容易做到的,故以藏语词汇读音举例说明之:

花,metoo            土,saa

兵,mermi            云,drimpa

山,ribo              臂,lang-aa

兔,rekoon            驴,pung-gu

车,kolo              河,gukdju

天,naam             日子,niimer

木,shiin              猪,papa

手,laqpa              眼,mii

耳,nyendjoo           鼻,merquu

新,sa-apa             卫,dbus(“部”的意思)

藏,gtsang(“格桑”)   宗教,bstan-pa(“丹巴”)

 

从上述藏语词汇中可以看出,藏语与单音节汉语相比没有多少相似性,其读音中有许多过度音,与多音节的阿尔泰语比较接近。

再从地图上看,可以发现西藏地名许多是阿尔泰语,如“巴颜喀喇山”(伯颜:富有,喀喇:黑),“可可西里”(可可:青色,西里:地方),“喀拉乌苏”(喀拉:黑,乌苏:水)。第一代元帝师名“八思巴”:h-phags-pa(藏语意为圣者),四世达喇藏语名号:Yon-tan rgya-mtsho,“蕴丹扎木素”(意为“功德海”)。明清时代西藏政教首领也称合汗,如1618年在位的“藏巴合汗”,Rzangba- qaran,他后来被来自蒙古“固实汗”击败,蒙古人成为整个西藏地区的统治者。从上述这些藏语名号读音看,词语间有过度音,明显属于多音节读音。

总之,德国学者把藏语归入单音节语言是令人费解的,藏缅语系的提法能否成立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附图:

 


   

摄于1904年的西藏照片,这种建筑的背后其实是萨满教对天神的崇拜

 

 

   摄于1879年的藏族公主照片,这种帽子式样与哪个民族比较接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56个民族全套邮票 [组图]
基诺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国庆献礼--爱我中华]
从几个数词的同源关系看汉藏语系语言的历史遗存
西藏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中国56个民族的图腾及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