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激活语文课堂,实现师生共生
激活语文课堂 实现师生共生

  
(教学案例一则)

  
《礼记·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这句古朴的教育信条,用现代精神加以诠释就是学习共同体。课堂里不只是学生受到教益,得到成长,其实教师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成长。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师生应当互相学习,最终实现“共生”。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生。

  我在教《将相和》一课中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蔺相如抱着和氏璧要撞柱子,是真撞还是假撞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1:我肯定他是真撞。因为蔺相如很勇敢。

  生2:我认为他是假撞,他不过吓吓秦王而已,这说明蔺相如很机智。

  我并不满足于此,进一步启发道:“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前后联系起来想想。”

  于是课堂上暂时一片沉静。读了,又议。渴望着的新意见终于出来了。

  生3:蔺相如撞柱子不能说真,也不能说假。如果秦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不会撞;如果不答应,来抢,他就会真撞。”

  生4:蔺相如是见机行事,这才能看出他既机智又勇敢。

  听到同学的见解,我会心地笑了:是的,这才是蔺相如的品格啊!

  当我感到满足正准备总结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从蔺相如的语言‘如果秦王真拿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中的‘一定把宝玉送回来’读懂了蔺相如肯定不会撞柱子,他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我不禁为这位学生的睿智所折服。不由得对学生暗暗赞叹、心生敬佩!细细想来,有可能呀!蔺相如之所以会下此断论,也说明他对秦王的性格是非常了解的:蔺相如在他眼中无异于一粒尘埃,毫无价值可言,而和氏璧才是他心中的宝贝。人璧俱亡的后果肯定不是他想要的。蔺相如的智慧就在于他对秦王性格的准确把握。在他出发之前,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早已经想好了应对第二种情况的策略——“假撞”。带上了宝玉和对策去面对一个暴君,这不是机智勇敢又是什么?这不是胆识过人又是什么?这样的理解丝毫不会损伤蔺相如的光辉形象,不会影响文章的情感、价值观。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教会了我阅读要徜徉字里行间,细细地读,慢慢地品,体会出文字符号背后的文字,挖掘文本的深度,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价值。这种价值,有时是教师预设的,有时是教学相长而得。这样的沟通中,教师放下了尊者的架子,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享受与学生平等沟通所带来的乐趣,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这种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里,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断交互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在共享的语文课堂里,师生通过沟通、合作、竞争,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甚至成为了学生最亲切的对手。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放下身价,甘做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激情;甘做云梯,擎送学生上九天;甘做园丁,哺育学生成为栋梁之才。竭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阵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课堂提问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业务试卷
巧用追问,激活课堂
五年级语文全国观摩课获奖课《将相和》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
5.24教研记录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