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觉民|从“觉己”开始的孤独之路




    一直怀疑每个人的名字都是其生命的第一隐喻,在采访艺术家杜觉民之后,我更加证实了自己的这个猜想。杜觉民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画家,然而他不愿将自己囿于“画家”之类,他更热爱的身份是一名思考者。

    思考,然后解惑,从“觉己”再到“觉民”——他目前还有一个身份是教师。



杜觉民◆人物名片


杜觉民,杭州人,当代水墨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博士,2007年获中国画实践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杜觉民工作室高研班导师,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客座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萧山画院院长、林芝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江南画院特聘画师,杭州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法国、牙买加、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中国各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



    “觉”字在字典中被这样解释——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身为艺术家的杜觉民,显然有着更为丰富敏感的知觉。杜觉民的画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眼睛,天真之眼、苦痛之眼、沧桑之眼……在他笔下,眼睛这一器官所呈现的不同变化正是他自身对外界刺激的感受集合。   


  


      初次见到杜觉民,他正在画一只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憨态可掬。后来才知,猫头鹰是杜觉民甚爱的绘画题材,他曾为这一题材取名《观世》。一睁一闭的眼是他的觉察力在凝集,看似赏心悦目的憨态,更显其大隐于市的从容。


在出世和入世之间,

造一间存放灵魂的房子





杜觉民的朋友们很幸运,因为有机会可以一览其十余年苦心孤诣的“杰作”。在杭州萧山杜家村,杜觉民为自己造了一座精神栖息地。我曾经去过不少画家的工作室或是艺术馆,而像这里这般惊艳的实在屈指可数,因为能把一个空间的烟火气和艺术感保持平衡,实属不易。




建筑的语言是很难用文字来呈现的,推开六米多高的厚重大门,眼前呈现的便是杜觉民的精神客厅—半座山肆意地穿墙而入,看着冷漠的屋子却因为有各类木头摆设的存在变得有了温度。




石头和木头是这座房子里使用最多的材料——几乎都是杜觉民亲自从外地搬回的。房子的温度除了来自木头,更来自四层楼中主人的各类收藏:数张金丝楠木桌、三件罗丹的原作、随处可见的手作家具、汉砖、汉俑、青铜器、5000张电影光碟、无数本书籍……“艺术让你最快了解这个世界,也让你最快脱离这个世界。”杜觉民说。



曾宓曾为这座房子题名“尘斋”。杜觉民解释说,地球是宇宙的一粒灰尘,人是地球的一粒灰尘,我们每个人又是人群中的一粒灰尘。在这个存放灵魂的房子里,他真正把艺术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一幢房子、一个人、一挂瀑布、一座山、一条狗,他形容自己是个独行侠,孤独之眼,眺望天穹。


被身后的枪逼上呐喊之路



      

    杜觉民出生在哈尔滨,出生那年正赶上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在他的父亲不幸成为一名“右派”后,全家被遣送回原籍萧山。他四年级的时候辍学,成了一名放牛娃,直到今天,他还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段劳累、饥饿的日子。


“13岁的时候,我在建德拉大板车,一天拉煤要行30里路,一辆煤车2000多斤重,太阳把身上的水晒干,脸上都是盐。没有经历过都根本想象不到那种煎熬。我每天四点天还没亮就开始拉煤,盘山公路极陡,身旁就是悬崖,有一次听见咚的一声,这个声音是谁的我不知道,走下去的时候别人告诉我是一个人掉下悬崖了。如果当时我稍微一不注意也要掉下去了。我还记得我拉车的时候腿是怎么抖的,说到底就是怕死,那会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孤立无援的。”


杜觉民心有余悸地为我们描述那段经历,连说了五遍“这不是好玩的”。他既是说给我们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说罢,杜觉民沉默良久,脸上满是畏惧恐慌,政治的歧视和生活的坎坷,就像一张大网牢牢将他网住,或许他一辈子都在这个网里。



    逃不出这张网,但是“灵魂深处有话要说”,杜觉民一直在寻找一个出口。20岁那年,杜觉民第一次到北京,在故宫参观《中国历代绘画展》,走到一幅画跟前,他挪不开脚步了,他形容自己当时“看醒了”,一看就是四个小时。

“当时不敢看上面的名字,我想,如果一看名字,我会不会被他的出名与否影响对画的直觉判断,这幅画笔墨极少,后来我实在忍不住看上面的名字,是八大山人。”他说。

杜觉民甚至觉得不是自己在看画,而是那幅画在看着自己,他最后是坐在地上仰望着八大,好似看到艺术的大门在徐徐打开。从那时开始,杜觉民产生了投身纯艺术的念头,找到了述说灵魂的渠道。



“寻常说话和背后有把枪顶着你说话,两种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杜觉民说,“艺术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悦人耳目,悦人耳目是小路,另一条路是大路,震撼人心。”要达到悦人耳目是很容易的,而要震撼人心不仅难而且时常不被人群理解,内心苦痛,但这往往是艺术的真谛。


独行侠的睥睨与坚持




当久了独行侠,杜觉民变得异常耿直,他大部分的时间是与自己相处,而且是在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与自己对话,所以遮遮掩掩、圆滑逢迎的本能逐步凋零。有人敬重他的爱憎分明,有人也不适应他的愤世嫉俗。他形容现实世界就像是卡夫卡笔下那个充满荒诞的城堡,艺术家的精神只有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抗,才能形成艺术张力。

    杜觉民推崇八大山人、徐渭、倪云林,他视卡夫卡为精神偶像,他热爱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喜爱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他引用卡夫卡的话形容自己热爱的这一切:“艺术是一把破冰的斧头,用以砸开人与人内心冻结的海洋!”



艺术家之所以无私,是因为必须把自己的内心剖给世人看,否则谈不上真诚。尽管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也有描绘田园牧歌的闲趣,但他更多的是借用绘画抒发思想和情感,比如在他所钟爱的《丑人》系列中,就是把自己的内心直白地铺陈于画布之上。

看似变形的人脸格外真实,或迷茫,或睥睨,或愤怒,或幽暗,一张人脸即一个人,一个人背后便是一个时代。




“我的人丑,画也丑,但是足够真实,有人看不懂我的画,我丝毫不会在意。”杜觉民说。“丑人”是杜觉民的自号,而落款的“丑人”二字合在一起看,更像是一个“忍”字。



丑人是需要忍的,忍受错误,忍受不解,忍受时间流淌过的荒芜感……忍是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去呐喊发声,忍到不得不表达,这样的艺术才震撼人心。



杜觉民作品





























       

本文刊登于7月号艺术周刊第4期



撰文:雨晴

版式: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灵魂的艺术(难得一见)【组图音画】
2020重点推荐艺术名家:杜觉民
著名画家杜振迎先生中国画墨竹之艺术风格
中国网与大名人书画院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选(杜祥冰)
见月指月——杜丽华
杜大恺水墨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