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受研究生访谈(文字稿)【宋永进视频日记004】

转自浙江师范大学杨勇研究生工作室

宋永进教授接受研究生访谈
编者按:宋永进老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写意当代油画工作室的主持,《美术报》品牌专栏“尖峰视角”的特约主笔。一直以来,他坚持“写意当代油画”的创作风格,强调立足于当代,在继承西方现代艺术方法的基础之上,融入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他认为,当代艺术家应当有独特的审美和发现,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表达当代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事实上,宋老师本人以及他带领的研究生团队正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2016年3月11日中午,宋永进教授在他的工作室里接受了研究生六人的小组采访,与我们畅谈了他的艺术观,以及他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访谈时间:2016年3月11日
访谈地点: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宋永进工作室
被采访者:宋永进教授
采访人员:李庆、索文文、申宁、康利微、郭婧



采访人:我们知道,宋老师您一直热衷于油画写生,而且描绘古建筑、古村落的作品居多。我想问一下,是什么深深吸引着您,使得您选择古建筑、古村落作为描绘对象的?
宋永进老师:说起来这个话题可能有点长,我觉得可能两个原因吧。一个是比较朴素的原因,我从小就是在这个环境下长大,从农村走出来,然后考到美院。美院很难考,考进去之后,学着学着突然发现,我们好像最好的东西都是西方的。一开始学得比较老,然后又学的印象派,后来觉得后印象派的东西更有意思,再后来觉得现代绘画更绝了。所以我们一直在仰望着西方大师,跪拜在他们的面前。

但是我很虔诚的,我对这个是有看法的。面对这些,我突然觉得我们所学的一切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西方的东西进来之后我们一直在模仿西方,然而当你学到之后呢,你突然一下崩溃了。我是谁啊?我从哪里来,我以后到哪里去?这个问题要思考的。
    其实西方的所有文化,包括每个阶段的艺术发展,都跟它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完全匹配的,而我们学的东西跟我们一点都不匹配。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可能要思考这些问题,你要表达什么?我突然觉得,我应该回过头来看,我不要再膜拜了。回头看,看自己。所以我办了一个展览,叫“回望”。

“看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觉得有两块内容。现在的村落呢,很多都摧残掉了,我们都想保护。于是它整个环境都搞得很好,都是洋房,农民也很乐意,为什么?“你们住城里凭什么住那么好,我们也要住那个。”而城里人开始思考什么问题呢?“呀!以前人更好啊!这个雕梁画柱,真是用心有文化!”我们那是什么,水泥方盒子啥都没有,过两年就推掉了,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开始在家里买一些古色古香的东西。这时候农村人又开始洋起来了,而且洋过头了。但他们还没过够啊,等他们过够的时候,这一切都没了。这就是我们的农耕文化,一种历史残余。所以这个时候呢,我突然明白我应该回归,回老家画点画,去画老房子。这也是我画古建筑的第二点原因。

在看了西方世界、研究了这么多的西方文明之后,我们再回过头看(自己的文化),其实特别有感觉。于是,就出现了我现在的这种画面。我把它称为:一直在膜拜西方后,突然回过神来看,发现自己很陌生。这是一种很异样的目光,而我很珍惜这种目光,其实这就是在反思、在思考。所以画完了不是答案,也不是怀旧,而是用一种特殊的眼光看我们自己。所以我为什么回来画古村落古建筑,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采访人:宋老师,您现在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应该与您之前在美院打下的基础和长期以来的生活体悟有很大的联系吧?
:是的。如果你一开始就去关注这样一个房子,画的时候你可能会考虑:“我这样画感觉很业余,我要去学那个老师的调调”。然而最后你表达不了那个东西,还是要扔掉。
所以两块内容很重要,戴士和老师讲过“读两本书”。一是我们的古人、大师、博物馆,第二本就是你的生活——你脚底下的、你看到的一切,都要去读懂它、在乎它。不是在乎它的色彩、形式,也不是在乎你的技术高超,而是在乎我看到的东西和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就是“在乎”。这跟你的阅历和你的生活有关,然后你的技术跟它是相匹配的。

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我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一种风格。不是说你要故意做成一种风格。现在很多人都这样,都是做出一种风格来。“这种人家画过,这种人家也画过,我就要做成这样。”这扯淡了,这不是风格,这是伪造。就像我们写作一样,他那样写,那我就这样写,那是伪造的。要把学的东西忘掉,我只是把那个东西说清楚了、说地道了,这时候你的语言就是你的特色了。虽然出语言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但这些语言跟你是完全匹配的啊。所以艺术家不能考虑风格,如果艺术家考虑风格了,就是假的。那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是真实。



采访人:宋老师在去年冬天画了一系列速写,名为“猫冬系列”,画的都是您身边的事物,寥寥几笔但很有趣味性。可以跟我们谈谈您的这系列速写作品吗?
:有时候我出去呢,就带着速写本。然后我把画的速写发到微语(宋老师的“宋永进美术微语”平台)上,朋友看了挺开心的,我就连续发了。觉得画了很多,其实也没多少。但是呢,等于你油画没画,手痒了勾两笔也挺好的,而且它(速写)直截了当。

有些朋友在聊天我不可能画速写吧,而且我画油画的时候也没时间画速写。在家坐那里喝喝茶,或者看看画,然后我突然觉得勾两笔吧,就勾两笔。这两天就在那个教室里。就这点地方,但是可以有各种视角,看你怎么画,其实这也挺好玩的,等于在训练自己的思维,你怎么发现更特别(的东西)。



采访人:刚才您提到“观看”的问题,这在艺术创作中确实很关键。同样的事物,以不同角度去观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且我觉得一个人的观看方式与他的“观念”有一定的关联,不知道这样理解正不正确?
:其实“观念”这个词,我是这样理解的。观念不是一个理论,也不是空的号召、口号。“观”就是看,“念”就是想,也就是我们画画的时候你怎么看东西,怎么思考东西。这个得训练,然而我们没有训练它。比如我的速写,很多人觉得“呀,这么一个玩意儿画得怎么这么有意思呢?”因为你没有这样看。你怎么看呢?“这个东西是立体的、空间体积感,然后它结构又不对了,应该这样子画,然后这个茶杯又怎么样,这个地方还有花……”他看东西是这样看的。有些人呢则是:“这个地方空间感很好,这个地方构成不是很好……”这样子看。画出来之后都是别人画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你怎么“看”?

比如说里面我画了一些水草。那些水草其实长得乱七八糟的,大颗的也没有,很小一点,就放在我房间里。我觉得“咦?挺好。”那个小的就一点点大,这个蹿过来,那个蹿过去,有的风一吹,都倒这边,这两边忽的一下子又钻上来了,中间还有块石头。然后我觉得“咦?这个还挺好看的”。这个好看倒不是说那种好看,就是挺有意思的,觉得那个植物的生长太好玩了,我要把它画出来。

当然画的过程中还有些什么问题呢?画出来可能很乱,也可能很散。对我来说,这个不用担心,因为我组织画面的手段还可以。而且画出来之后,画面的构成形式感肯定能把我那个东西烘托出来,这个我能行。为什么?因为我老早就画过了,包括画面疏密关系的处理。我会从整体上把我那个感觉推一步,一边画一边思。如果这个东西都没有,我们就那样画完,其实会挺幼稚的。


采访人:我看了宋老师画的水草,感觉线条很有律动感,很有生命力。您当时是怎么把握这个线条的?
:不是说那个线条“应当”怎么样画,而是我看那个水草就是那样长的,我就这样画,不用想。比如画兰花叶子,我也练过。有些人抑扬顿挫的是吧,一点一点(手势)。但是我怎么看它的那个线条呢?“哇,好有生命力啊!”这个是带生命力的去观看,不是说那个线条很有抑扬顿挫,但是那个线条有抑扬顿挫么?有啊,我练过,但是我的注意力不在这个上面,我的注意力在那根草的那个生长魅力上,所以他们看我的那个线条很欣赏。为什么?不是线条本身,就他感觉这个线,真的那个东西就停在上面,好有生命感,所以他看了之后就会激动,那个草感觉真的呼啦呼啦长过来,它有生命感。为什么?因为我是这样看的。

然后我再签字。我不要破坏它,在这个地方好像一颗小石子一样。字也不能多了,多了之后就干扰了,所以签字就变成一个符号。

下次我看到另外一个东西很有趣。我爱人在那里晒被子,羽绒被。画好了我发出去,有人就说:“羽绒被!”我说“你好有眼光啊!”因为羽绒被和其他被子不一样,有蓬松的感觉。这个羽绒被白白透透、蓬松,有种诱人的感觉。这个画真的是你自己动心了,不是说,这个地方的这个线是很怎么样的,那么那个线全是不上心的,所以要在乎对象,要用心。你说我在画线条么,我也是,但是我心里想的不是线条,而是我“在乎”那个东西。而且我在乎那个东西是在乎其中“某一点”东西,不是所有,如果所有东西你都在乎,结果出来啥都没有。所以看完之后你就会被感染了,所以这就是观念,所以我讲的观念是这个意思,这个观念。然后那些木板、木纹的肌理再去衬一下它,那它魅力就更强了,所以木板是画纹理好,还是不画好,或是用什么方式,都是为你们表达服务。当你这些东西都上去的时候,你要表达的感觉一眼看上去就感觉到了。所以就动心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动心了。

西方当代艺术里面的那个观念,则是另外一种“观”了。我不再像现代艺术家或者古典艺术家那样看世界,而是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那天跟她(宋老师的研究生)聊天,我突然感觉,这个脑门、那个头发好面熟啊,感觉很特别,突然,赶紧勾吧!然后给她看,她咯咯咯笑死了,我说为什么笑,她说“很像啊”。其实我眼珠子就画了两个圈,但就是某种感觉……这就是观念,这个东西是活生生的。

所以什么叫原创,我觉得要有生发原创的现场。那个现场刺激了我,因此我生发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然后我用我的手段把它画到那个份上,甚至更绝。那你说手段要不要?要,要很强,一般的手段不够,所以我要学,那么多的好的语言我都要吸收进来。到最后还用不上,我就乱来。有些我就画圈了,比如画人体有几张画圈的,(女模特)肥嘟嘟的,我说两根线画不过瘾,就画圈吧!“呼啦哗啦呼啦”到最后一堆肉,像雕塑一样。就没有方法的,管你什么方法。


采访人:对您来说,您的速写作品和“老街”系列各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这些速写呢,不管怎么说还是属于小东西。我画老街,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我是下功夫的,里面包含的情绪也就不一样。

我当时很想画一个地方是我父亲的养母家里,我小时候经常去拜年。她家住得很高,然后一条弄堂很窄,两边瓦都能碰到,乌漆墨黑,从下面看天空是一条线,黑咕隆咚的。就在那个底下我印象很深。很多老街的这种感觉让我印象很深,所以我说我要画一组“黑老街”,我还要画一组“窄老街”。我要把那种感觉,那种暗无天日,从夹缝里看天空的那种感觉画出来。我觉得这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某种缩影,我要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缩影来画。

那么我要画出什么样的色彩,我要达到什么样的力度?这就要下功夫了。不光是“观”,后面还有个“念”了。我的速写更多的是“观”,“念”少一点。当这个“观”和“念”连在一块的时候,那个画,我自己认为是最代表我水平的,速写只代表了一个侧面。
我现在画画非常注重两个字,就是要“随心”,我这里(心)不动我不画。

 
采访后记
    时隔一个月,再次整理我们当时的采访记录时,我依然能感受到宋老师油画创作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主要来自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就是他反复提到的“观念”一词——他认为:“观”就是看,“念”就是想,也就是我们画画的时候你怎么看东西,怎么思考东西,两者缺一不可。

而宋老师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绝不是从别人那儿照搬过来的(他也不屑于此),而是融入了他独有的生命体验,建立在他的人生经历之上。这样一来,宋老师的艺术观就是充满生命力的,他笔下的作品也是生机勃勃的,充盈着他对生活的热爱。

其实很多艺术家都在思考“观念”这个问题,这也是艺术家确立风格之初绕不开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观念的高下决定了作品品质的高低。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很正常。而理解的深度则是对人综合素质的考验,他见识到了多少、能感悟到什么程度、感悟出了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对艺术而言。就像宋老师所说,形成自己的语言可能会很慢,但是真实。我很喜欢宋老师说的这句话,质朴、真诚。的确,这条路没有捷径,也没人能帮得了你,只能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出来。很显然,宋老师已经通过不断地取舍找到了他想要追寻的观念,但这并不是终点,恰恰相反,这是起点。他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创作观念,在他的艺术领地中开拓疆土。

如果还有机会,我希望还能坐下来跟宋老师聊聊天,看他像个孩童一样,率真地一边口头描述一边比划着动作,带我们走进他的创作场景,看他如何观察、构思,看他妙笔生花。
          编辑/校对:李庆、康利微、索文文

宋永进教授接受研究生专访-谈油画


宋永进教授接受研究生专访-谈速写


鸣谢: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李庆、索文文、申宁、康利微、郭婧的采访、整理和编辑,感谢杨勇博士的学术支持!辛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速写线条画不好?看看她对线性的流畅驾驭
【志艺】艺术家这种工作
疯狂速写本,每根线条都是故事
细腻、精致的线条,你想学吗?——彭彩丽带你学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孙强老师场景速写教学示范
趁宝宝睡觉画画的第88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