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波一波养生热,不过是喝酒划拳

“神医”、“中华食疗第一人”张悟本的骤起骤落,再次见证了这个时代的浮躁症。

张悟本现在成了众失之的,不但“神医”之名被揭穿,而且担上了“绿豆价格猛涨”推手的罪名。
至于说,张悟本大赞绿豆的行为,与绿豆价格上涨之间有无因故关系,有何因果关系,大众和媒体似乎并不在乎,只是在乎如何推波助澜扳倒张悟本。
被扳倒的对象似乎不止张悟本,张悟本已经罪及食疗和中医本身。对张悟本的清算,已经演变成一场浩浩荡荡的社会运动。在热闹的背后,鲜有人探及张悟本现象背后的社会基础,养生为何这么热?在生生不息的养生热中,这波养生热有何特点?养生仅仅是现在流行的养身吗?
“神话”和“鬼话”都是一边倒
回顾张悟本的发家史,可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在其兴衰路上媒体都秉持了一边倒的态度。
张悟本先是凭借系列养生讲座《大国医道》小有名气。随后,他的讲座内容被人民日报出版社结集发行,而这本书便是之后盘踞各大图书销量榜榜首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记者联系到了这本书的策划者——北京鹏飞一力出版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贺鹏飞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只是一个卖书的,我不了解这个事情。”此后,记者尝试联系养生畅销书《从头到脚说健康》的作者曲黎敏和畅销书《小穴位、大健康》作者李智等中医养生专家,希望他们对这种现象予以回应,但负责联络他们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和磨铁出版公司,都表示再与这些养生专家沟通后,他们表示不便发言。
书籍的热销促成了张悟本与湖南卫视的强强联手,在“综艺养生节目”《百科全说》的录制现场,张悟本极富煽动性的食疗养生秘笈为湖南卫视迎来了节节高升的收视狂潮。根据“张神医”的说法,绿豆可以治糖尿病、高血压、肿瘤。而随着出版社与电视台的一轮又一轮炒作,张悟本和他的“绿豆养生法”就这样成为了彼时中国最热的话题之一。
媒体可以把下岗职工张悟本打造成为“京城最贵的中医”,骗取无数百姓的信任与崇敬,也可以将这个不折不扣的“媒体红人”从大众敬仰的神坛掀翻拉下,毫不留情。先是有媒体率先发难,爆出张悟本履历造假的消息;后有“七位国家级专家”借助媒体发声,驳斥“绿豆神医”的种种医理谬误;紧跟着的便是充斥于网络与纸媒的此起彼伏的叫骂之声。
只是在人们不遗余力大加指斥张悟本满口“鬼话”之时,我们不由要问,这些人早干嘛去了?当张悟本以高昂的姿态出现于《百科全说》的舞台,当他的“力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盘踞各大图书销量排行版的榜首的时候,从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管机关,到中医营养的专家学者,再到以“质疑、揭露社会黑幕”为己任的媒体人,何以选择了集体性的失声?
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中,也不乏温和公允之论,有论者指出“并非要替张悟本喊冤。功过是非的评判要客观冷静,而非一哄而上的墙倒众人推”,“细看张悟本的那些理论,并非都是标新立异的观点,多数都是中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础理论,只不过被张悟本用自己通俗的语言加工了,表述未必精准”, “批判一个张悟本没关系,但是不能因此打击了人们追捧中医养生的热情。尤其是在中医式微甚至濒危的时候,一点火种都是弥足珍贵的。”
空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刘东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媒体做养生节目,应该是从专业组织或者官方机构里面邀请主讲人,这些人可能不如张悟本他们会配合节目搞娱乐,但是媒体的责任恰恰便是把这些专家讲授的专业严肃的东西,用一种通俗的形式呈现在普通观众的面前,让他们能够很好的接受。”另外,刘主任还表示,除媒体外,各监管机构也应该严格检查像悟本堂这样的私人诊所的行医资质,防止病患上当受骗,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养生热潮中的公众需求。
养生热生生不息,这次有何不同
养生并非热在今天,而是一直都很热。
这种热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不像西方人那样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他们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安乐死,而我们相信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中国人一直追求长寿,民间非常重视传统医学, 而中医‘有病看病,无病防病’的理念,也符合了人们对于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所以养生在民间生生不息,一波一波地涌现, 即便是在把传统文化推倒在地的文革期间,养生热也没停止,当时流行打鸡血、红茶菌,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行为,口口相传,蔚然成风,充分体现了这种潮流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养生已经内化为一种心理结构和文化结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后来80年代的气功热和今天的养生热。
那么,今天这波养生热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
这次养生热的一个大背景是,这是一个丰衣足食的时代。告别票证时代的中国人,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极大地丰富和增加,大部分都能够吃饱穿暖,与此同时,像糖尿病、高血脂这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开始成为一部分人的困扰。这种疾病的压力是养生热的一大动力。
疾病的压力并不稀罕,“这次养生热的特别之处,在于要看是哪些人在养生。”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说。现在进入老年的人,大体上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他们成长于一个贫乏和饥馑的环境,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前后对比很鲜明。他们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一种多活一天是一天的感觉。
“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可谓日新月异。我们可以想想,现在流行的老年人社交舞和夕阳红,与养生又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想借此讨回压抑年代的正常需求。”因此,这种补偿心理,在大众媒体的轰炸效应下,被深深激发,由此大大提高了此波养生热的热度。
在推动养生热的力量中,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当下的药价问题。目前,高药价让看病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人们无力买药的时候,就希望通过简单的甚至不花钱的食物和药物来治病。张悟本的食疗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心态。但我们看到,悟本堂的挂号费动辄成百上千,这和正规医院相比,也并不便宜。因此药价并不是根本原因。
“这波养生热,和之前的养生热相比,从本质上看并无分别,都不过是喝酒划拳而已,会被推动起来,也会自然消失。因为大家对生命的由来都还不清楚。”医学研究学者蔡进说。
观念反思:“养生并非养身,首要在养心”
在目前的养生热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那就是把养生简化为食补或者食疗。但追根溯源,养生并非仅仅限于“养身”的物质层面(在这个层面也存在诸多误解),而应该包括“养心”的精神层面。
“什么叫养生?按照中国的传统理解,养生就是生活,一个人生哲学范畴的概念,而不是防病和治病的概念。”中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嫡孙孔令谦对本报记者说,“今天我们对养生的理解失之狭隘。”
在当下的这波养生热中,主要还是以养身为主,竞相追逐食疗。“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食物能否治病,而只能说食物能对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有专家称,“如果声称XX食物能够治疗XX疾病,那就是误人误己。”
即便在目前的养身中,也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而缺少整体的眼光。孔令谦说,“养生讲究的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区别对待,而现在的一窝蜂地追逐同一种方法,只能证明大家在舍本逐步,未悟养生要义。”
孔令谦进而指出,在养身之外,养生还包括养“心”。“所谓养生,养的是生命,不仅仅是身体还应该包括心灵。只有将心灵纳入进来,才能体现完整的养生和中医概念。”蔡进对本报记者说。
这里,不能不提的是养生和中医的关系。多位受访者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某些观点存在差异,但他们都认同,养生属于中医的认知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文化。养生和中医关注的是完整的人的概念,是身体与心灵的整体,缺一不可。
孔令谦表示,古代先贤对养心论述颇多,如孔子的“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又如老子的“少私念,去贪心”,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再如孟子的“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这些观念,都应该是养生的应有之义。
孔令谦介绍说,他喜欢引用《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是谓养生”。换句话说,养生就是首先要做到不杀生,既不要对自己下黑手,更不要对他人下黑手。“我之所以这样讲,实是因为当下有不少人在对自己下黑手,更何况养生的含义绝不是仅仅几个方法而已,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

因此,我们对张悟本现象的反思,不能仅仅限于道德批判,而更应该反思我们养生观念的缺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倒掉的神医
张悟本:我在寻找绿豆的替代品
养生后话,向左还是向右?
“神医”张悟本遭4大质疑 假专家为何接连得逞?
为什么出了个张悟本 ?
张悟本的罪与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