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传人︱第五辑•探本草药性(3)

 四、药性之味与五行是何关系?

        余老师:辛者金之味,金性主收,但辛味之药皆主散,而不主收,为什么呢?

        王老师:好,这个矛盾是什么原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余老师。是不是考虑一下解决这个问题?

        余老师:对!

        王老师:好!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开始。五味,这个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开始。这个五味配五方,然后再配五行,绕了几个弯子了,五味是个很直接的感受,我们谁都能尝出来,辛就是辛的,苦就是苦的,甘就是甘的,味道直接在指导我们用药。而现在的、古代的有些药学,有些医家,他就非要把它再配上五方,五个方位,辛属于西方,酸属于东方,咸属于北方,甘属于中部、中间,这个用它一推演,把五行再弄上,这样转了几道弯,还是原来的东西了吗?

        乱套了!用这种转弯抹角来解释事物,犹如明明是一个很明确的系统,已经很清楚了,非得把另外一个系统套在上面,还叫别人信这个杂交的系统,这是后来有些文人没事干找事干。这一种做法,实际上把本草给搞乱了。

        所以五行,用五行任意的不负责任的连接,实际上很不利于中医药发展!

        王老师:我们再来看看王好古讲过什么话。王好古,《汤液本草》的作者,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世上皆知道《素问》”(就是《黄帝内经》当中《素问》)为医之祖(为医学的祖本);而不知轩岐之书(黄帝轩辕和岐伯),实出于神农本草也”。

        王好古又说:商代的伊尹用本草,就是用神农本草,扩为汤液,《伊尹汤液》;汉代的张仲景广汤液为大法,就成为治疗大法的《伤寒论》,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能越过此。

        他说的很清楚,《神农本草经》是奠基了医药的一个祖本,而不是后来的《黄帝内经》。这样我们就知道,《神农本草经》到底具有什么样位置?他的理论对后世的指导起着什么样作用?、

        关于神农,他又有一段,“神农尝百草,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化,以解性命之昏札,此为万世法”,神农尝百草,定下万世法,“既简又要”,既简单又扼要,“殷之伊尹宗之倍于神农,得立法之药,则不害为汤液。汉张仲景广之又倍于伊尹,得立法之药,则不害于确论”,就是确切的,确确实实的就是这个伤寒论,《伤寒论》。

       但是这个王好古有一段话说错了,“金域洁古老人派之,又倍于仲景,而亦得尽法之要,则不害为奇注”,“奇”就是出奇的注,那就是讲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医学启源》以后经过王好古编纂后变成《汤液本草》。通过王好古讲的这两段,我们最起码明白了,整个《神农本草经》是医药之祖,然后是《伊尹汤液》,然后是《伤寒大法》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正传,其他的都是偏传、错传、误传、歧途,明白这个理非常重要!

        王老师:《神农本草经》的药性理论主要有哪些呢?很简单,由几个方面组成。

        十个方面,第一,上中下三品分类,这是第一个大的纲领,所有收录的本草必须有“品”,无品不要。

        第二,配伍、君臣佐使,七情。它的配伍方式与后来不太一样。

        第三,五味、四气、毒性。

        第四,采造,就是怎样采,怎样加工。

        第五,制法,相当于炮制。

        第六,疗病、察源、候机,就是药拿来了以后治病,怎么样疗病,怎么样察源,怎么样找机会。

        第七,毒药、疗病注意事项,毒药要严格把握,要安全第一。

        第八,治病怎么去选药。

        第九,服药的方法。

       第十,所有的疾病,抓住最主要的选出来。

        这就是整个本草的理,甚至包括医的理,就这么多,抓住它既简又要。《神农本草经》上面没有五行,没有归经,所有的药性,直截了当,干干净净,清爽利落,并非绕几道弯来自圆其说。后来很多医学书籍,尤其是文人出书,往往自己一圈子、一圈子绕,绕到最后,应该是什么结果?

        就是自己自圆其说的东西,这一类非常多。所以这也是很多现代学派看不起中医的一个原因。

        因为你在自圆其说,你说服不了别人。别人也想听听中医药中的理,想听一些道理,但是他听来听去听不明白,你把他绕晕了,这就是中医当中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在讲“味”的时候,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我曾经整理了《神农本草经》的酸味。酸味药它的药性根本不是收!酸收、酸敛,一般是这样认为,实际上它根本不是。

        《神农本草经》五味啊,酸放在前面,酸咸甘苦辛,那为什么这样放呢?

        神农选的药物一共有十五味是酸味,其中中经有七味,上下两经各四味,那这说明什么呢?中经的药占一半,上经、下经药各有四味,那就是这样的酸味药,以“养性以应人,遏病补虚羸”为主体,中经的药不是这功效吗?所以他把病控制住,还有补,加上补,养性应人的,上经药更是的了。所以从《神农本草经》酸味药在上中下三经中的分布,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功效应该是什么。

        王老师:《神农本草经》的酸味药以平性居多,有七味是平的,青芝、蓬蘽、酸枣、山茱萸、酸酱、梅实、郁李,七味药,几乎占一半是平性。它功能主要是什么呢?

        它的功主要是“主寒热”。注意是“主寒热”,有十二种与这个主有关系,七种是主,其他的都表达的有“寒热邪结气聚”、“心下邪气寒热”、“热烦满”、“血闭寒热”、“热气阴蚀”、“痫痓寒热”、“寒热泄利”,都是与寒热有关系。

        余老师有没有看过彭子益先生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受一个启发,当时流行一种病,大家都在发烧,当地小孩子采那个酸的,没成熟的杏子,或者是李子,他看了叫小孩不要采,说这个不能吃。可当地人告诉他,用这种酸味的杏子,如果发烧,煎汤服就会好!你看看这个酸味与主寒热有没有关系,它不是收的,它是散的,还是退烧的。

        王老师:另外,它还有安、补、益,也是它的特色药效。

        这个安什么,补什么,益什么?其中有九味安五藏、安心、定志、益气、安精魄,养胎治羸瘦,这些都是它的功能。

        现在认为酸味本草收敛,但在《神农本草经》中几乎找不到!这些哪是收敛的作用呢?根本不是。十五味中有七味祛风湿、寒湿、利关节、坚筋骨、骨齿,就是这些东西有七味,三味利水,这些哪是收敛?大量的酸味药并不收敛,我们习惯用于酸是收的,完全不是!所以一些传下来的认识值得我们从新整理和思考。

        对于上下交通,这个确实,我记得上次我们在十堰,余老师谈过这样的问题,上下交通,安神,降热,寒热交泰,利水道,祛风寒湿痹,正是酸味药的主功效。

        余老师:酸说的是本草的味,属于体,而散或者收,说的是本草的药性,谈的是用。

        有些药材体阴而用阳,有些药材体阳而用阴,有些体阴而用阴,有些体阳而用阳,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按照规律的套路来,这样就容易制造错误。

王老师:恩,你是把它分为体和用,体、用两方面来看问题。那这样你看看,是不是从下面再来一个问题?

余老师:那下一个问题继续探讨哦?

王老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的四气五味
品味医道之廿二:中药性味和吃哪补哪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第一节四气
分辨气味识药性
3.古代本草的药性与功效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第十四课:中药是怎么治病的 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