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铜陵:寻味,让城市魅力在舌尖绽放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安徽学习平台
2022-07-19
订阅
作者:方盼亮 刘敏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它们以色香味的巧妙组合,在烟火气息中彰显着城市味道,生动地展现着一方水土的自然风情。它们是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烙印。
安徽铜陵地跨长江两岸,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从江南到江北,美食四时不同,各地独具特色,说起来,禁不住口齿生津,尝一口,回味无穷。
“铜陵虽小,八宝俱全。”作为铜陵八宝之一的“铜陵白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产姜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早在明朝时期就成为贡姜,现在更是铜陵这座城市的一张美丽名片。若论铜都美食招牌,“铜陵白姜”当仁不让。“铜陵白姜”品质上乘、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素有“中华白姜”之美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名。目前,义安区的天门镇、郊区的大通镇为主产区,义安区的西联镇及枞阳县的多个乡镇也都有种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茶。铜官山畔仪凤岭,毗邻螺蛳山公园,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冬暖夏凉,土层深厚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山脉、气候、水系、土壤环境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历史名茶——“野雀舌”。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铜陵就盛产“野雀舌”。“野雀舌”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滋味嫩爽,汤色浅绿明亮。传说乾隆饮后誉之为“江南佳茗”,并一度作为贡品。上个世纪中期,“野雀舌”制茶工艺遗失。直到1987年,铜陵市高级农艺师解子桂女士提出新的制茶工艺设计,对“野雀舌”进行恢复和研制,先后于1994年荣获首届中国“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并于2006年、2009年两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及QS食品质量安全双认证。其中,2008年,铜陵“野雀舌”制作技艺还被铜陵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起“野雀舌”来,喜闻幽香,先啜苦涩,未及皱眉,便有芳香袭来,再啜一口,清香沁肺,直抵心田,又品一口,两腮生津,苦尽甘来,回味无穷。加之茶园周边泡桐林立,泡桐花开所散发的香气被茶叶吸收,因而还独具桐花清香。
义安区西联镇的太平街是“吃货”们不得不去的美食打卡地。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香脆可口、持久留香的太平烧饼,也能领略到闻着臭、吃着香的太平臭干的独特魅力。
太平烧饼原名“横埂头小酥饼”,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配料精良,工艺讲究,采用上等白面为原料,配以大葱、八角、芝麻等多种佐料,还要经过大火烘烤和二次文火烘烤等十多道工序慢焙细烤精制而成。出炉后的烧饼里外十八层、层层酥透。当年路过此处的洪秀全吃过之后称赞不已,因将“横埂头”误听为“换个头”,嫌其名字不雅而将其改名“太平街”,“横埂头小酥饼”也随之被称为“太平烧饼”,一直延续至今。
再看太平臭干,所选原料均为汀洲村本地所产粒大饱满的优质黄豆,整个工序有十多道,因各家所选配料均有所差异,制作而成的臭干口味自然也不尽相同,而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各自祖传配制的卤水,轻易不得外传。食之需将臭干撕碎了摆成一盘,淋上一勺香油,撒上一小撮香菜碎末,再蘸上香辣可口的辣椒糊,口感细腻,香气四溢。既可做街边路摊的早茶点心,也可成星级饭店的餐前佐品。若是嫌弃它表面的颜值和微臭的气味,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将会就此遗憾错过。
一滴十里香,说的是郊区大通小磨麻油。大通是一座千年古镇,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其间盛产的小磨麻油选料考究,制作精良,香气特别浓郁,在沿江一带深受欢迎。
大通小磨麻油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相传其创始人为山东省文登麻油世家郭太和。话说郭太和有一年去九华山进香拜佛,途经大通,看到经此去九华山的香客络绎不绝,而香客大多爱食芝麻油。他发现,当时大通的几家麻油小作坊与郭家的祖传小磨麻油相比逊色不少。于是就带着儿子郭年宏和石匠梦老三来到大通,定居老桥口,制作售卖自家的祖传小磨麻油。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良,香气特别浓郁,一时间传遍沿江数省,深受好评。
后人在继承郭太和祖传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摸索和大胆创新,以饱满优质芝麻为原料,采用水代法,生产出来的麻油油色橙黄棕红,色泽清纯,香味醇和,质地优良,久存不变,闻之沁人心脾,食之满口生香,不仅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食用佳品,更是成为铜陵的一大特色招牌。
枞阳县依山傍水,民熙物阜,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白荡湖大闸蟹、枞阳媒鸭、枞阳萝卜等各种名优土特产数之不尽,一次两次根本尝不够,其中,有两道美食,既各自声名远播,又相伴齐名双飞,那就是项铺生腐和枞阳黑猪肉。
枞阳生腐是铜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制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一粒黄豆到金黄的生腐,一般要经过浸豆、磨浆、油炸等8道工序,成品色泽金黄,内如丝肉,细致绵空,富有弹性。放糖为甜生腐,放盐则为咸生腐。项铺白云岩寺庙里的素生腐,切丝清炒,滋味绵长。在项铺镇上,豆腐作坊有20余家。
枞阳黑猪为江海型猪,粗饲料喂养,肉质肥嫩皮薄,五花七层,色泽鲜艳,汤沸肉烂,味道醇美。烹调时不添加佐料也香气扑鼻,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之美誉。在枞阳猪肉市场,只要不是枞阳当地的猪肉都被称为“洋猪肉”,只有正宗的枞阳黑猪肉才可称为“土猪肉”或“本猪肉”,特色可见一斑。
当项铺生腐遇到枞阳黑猪,便成了一道美味不可挡的生腐烧肉,从前是只有在重要宴席上才会出现的大菜、主角。
行走在铜都大地,一边品食多彩美味,一边倾听历史故事,这座城市的魅力,就在舌尖上绽放与回味。
来源:铜陵日报
责任编辑:许心雨 陈飞 徐煜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铜陵
安徽铜陵美食集锦
印象|初涉铜都
长江铜陵段水位持续上涨 安徽铜陵全力迎战洪峰
七绝.安徽枞阳浮山(外三首)
舌尖上的的中国之-----祖传炸酱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