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太平猴魁 藏在深山的金叶子
黄山学习平台
2023-04-19
订阅
作者:吕倩雯
人间四月天,正是采茶时。清晨,走进太平猴魁核心产地——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沿坡而上的高山茶园生机盎然,茶工们三两结伴上山,挎着小竹篓穿梭茶园间,一双双巧手上下翻动,在翠绿的茶垄间采摘新茶嫩芽。
猴坑村茶园
刚过去的周末,太平猴魁开园采摘,茶农们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太平猴魁,曾与茅台一同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也因“茎粗芽壮”被误作梅干菜不被市场看好,如今经过品牌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金叶子”。
识茶 从“梅干菜”到国礼
开采前夜,黄山太平国际大酒店会议室里,猴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继凡,忙着和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天津、湖北、湖南等地的茶商,商定2023年的合作订单。
若时间拨回上世纪90年代,这样的场景,对刚踏上太平猴魁茶经营之路的方继凡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太平猴魁原料标准是一芽二叶,讲究茎粗芽壮,叶尖同芽头基本相齐,外形魁伟,号称尖茶的魁首,故名“魁尖”,因主产猴坑一带得名“猴魁”。
由于历来产量少,太平猴魁一度仅作贡茶使用,很少走进普通家庭。单从样貌上看,又不像其他绿茶那般“高颜值”,普通消费者不买账,销售之路屡屡碰壁。“我曾带猴魁样品到北京销售,但因为叶大芽壮,猴魁竟被当作普通树叶甚至梅干菜。”
作为土生土长的猴坑人,方继凡心有不甘。一次偶然的机会,方继凡遇到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家王镇恒,向王教授请教“茶经”。“猴魁要走品牌发展之路。”一句建议让方继凡醍醐灌顶。1992年,方继凡注册成立了猴坑茶业公司的前身——新明猴村茶场。他打出一连串“组合拳”:提升品质、稳定价格、做大品牌。
猴坑茶业公司与茶农形成制茶联合体,改良传统技艺,统一制作标准,严禁将外地鲜叶和干茶运往猴坑村加工销售,确保核心原产地的茶叶品质;公司与茶农签订协议,集中销售,改变茶农分散面对市场,避免优质猴魁价格被打压;通过国际茶博会、国际旅游节等平台,接连举办免费品茶活动,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品牌重塑行动,让这种像“树叶子”的茶叶声名鹊起,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汇聚。
荣誉接踵而来。2007年,太平猴魁被选为“国礼茶”。2015年,继百年前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猴坑”牌太平猴魁再获“百年世博经典品牌”荣誉称号和大奖章,被誉为“影响世界代表中国”的茶品牌。2022年11月,太平猴魁作为中国名茶制作技艺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制茶 “茶二代”收入翻倍
上午9时许,高山上的云雾已然散去,阳光直直地打在身上。从接驳小货车下车后,沿着猴坑村村民组的斜坡一路向前走,可以闻到家家户户飘出的茶香。
马金凤的家就在一处斜坡的拐角处,三层加盖的房子宽敞而舒适。一楼,几名茶工井然有序忙碌着。“摊青”“杀青”“整形”“斗烘”,每一道纯手工古法工艺细致讲究。走上二楼,随处可见茶叶包装箱和晒茶的竹篮。
马金凤不是本地人,却成了“茶二代”。2008年,她从安徽阜阳嫁到猴坑,开始学习采茶、做茶、卖茶,生活翻开新篇章。
与其他绿茶赶早市相反,太平猴魁开园最迟、上市最晚,一般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每年的采摘时间只有15天至20天。太平猴魁是一根根数出来的茶叶,一个制茶班子10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一斤左右的干茶,一斤干茶需要鲜叶约1800根。
“鲜叶必须凌晨出发趁着云雾采摘,清晨5点多上山采茶,10点回家开始做茶。”马金凤有30余亩茶园,她把在阜阳的父亲也请到了猴坑,如今他成了制茶大师傅。
现在,马金凤不需要亲自采茶制茶,更多是雇佣茶工、联系茶商,但说起每一道制茶步骤,她依旧如数家珍。在她看来,太平猴魁不仅改变了生活,更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指数:“十年前,我们家庭收入十到二十万元,十年后我们翻了一番。”
在猴坑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茶叶打起了交道。方聪是黄山区全域交通股份公司的驾驶员。太平猴魁开园在即,他从公司请假,回家帮忙,安排车辆接送山东、上海等地的客商。方聪一年要销售150多公斤的茶叶,收入不菲。忙完茶季,他会回归日常工作岗位。
方丽彦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几年前决定回到家乡,从茶艺表演开始,传播太平猴魁文化。如今,她已是国家二级茶艺技师、国家高级评茶员和国家高级制茶师,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太平猴魁,一周的时间,粉丝数突破10万。
在猴坑村,这样的“茶二代”,越来越常见。
品茶 茶文化“如得知己”
2015年,黄山市首家太平猴魁博物馆落成,成为集中展示黄山好茶和中国茶文化的窗口。其中,有不少太平猴魁的“高光时刻”。
1912年10月,孙中山乘“联鲸”号兵舰在长江下游考察,在芜湖受到民众热烈欢迎。猴坑茶人方南山向孙中山赠送了太平猴魁,深得赞赏。孙中山欣然挥毫题词:“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南山先生鉴”,并盖上“民元孙文”印章。
如今,孙中山的这幅题词,已成为太平猴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阵阵氤氲茶香中向世人诉说往事。
回望太平猴魁发展:清咸丰年间被冠名“太平尖茶”,清光绪年中后期,在南京、扬州、武汉等地开设的茶庄、茶店、茶栈有上百家之多,太平猴魁茶叶与茶商盛极一时。走出国门,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2007年,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极品太平猴魁入选国礼茶,并在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上,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太平猴魁再度享誉海内外。
作为太平猴魁唯一原产地的黄山区,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线。黄山区拥有太平猴魁种植面积7.5万亩,2022年产量737.1吨、产值37264.6万元。由于2022年的干旱和今春的低温冰冻,2023年太平猴魁产量较往年减产10%左右,开园当天价格同比上浮10%,最高每斤4000元,是名副其实的“金叶子”。
黄山区在发展猴坑茶业等知名茶企基础上,立足茶产业优势,立顿、华绿园、水工茶业等多个知名茶企推出多款新型茶饮产品。
作为国家级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方继凡正在思考,如何让太平猴魁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近年,猴坑村推动茶旅融合,修建茶文化广场、茶亭步道等特色景观,为游客的茶乡之旅增加“打卡”热度。2022年,“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长三角自古产好茶。除太平猴魁,江苏洞庭碧螺春,浙江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都是中国名茶。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由浙江省牵头申报,联动长三角及全国多地,如今通过品牌提升,茶叶这片绿叶子,已成为长三角人的金叶子。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胡婧 袁玉灵 张真 吴诚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猴魁里的千峰翠色
长在悬崖峭壁,需要猴子采摘,这个是什么茶?
茶中魁斗——太平猴魁访茶记
旅游业不好,茶叶也好不到哪里去
真搞不懂,怎么有太平猴魁这么麻烦的茶?
黄山出名茶,名茶兴太平——黄山区太平茶叶市场掠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