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世外桃源——陈家老屋


探访世外桃源——陈家老屋

襄阳自游人组织野线穿越,挑战体力极限

穿过险象环生的“蛇倒退”,越过步步惊心的“鬼掉魂”

一路崇山峻岭,艰辛跋涉

终于看到了陈家老屋

闻名遐迩的陈家老屋
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虽然是土墙
但石头垒砌的高高地基和超宽的屋檐
足于抵挡上百年的风风雨雨

独居深山的陈家老屋

实际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

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生命循环系统

漳河水从四面环山的老屋门前流过

老屋近处还有清澈的山泉汩汩流淌

这泉水沿着这条渠一直流向造纸工坊

陈家老屋门前的漳河源南开桥

这是南开大学校友自发捐建的吊桥

由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题写桥名

跨过漳河的南开吊桥连接着上山的小路

这是通往外部的唯一道路

眼前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走在这陌生而熟悉的小路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我和襄阳自游人怀着浓厚的兴趣前来拜访

人们在老屋前午餐、休息,准备参观造纸工坊

还要探访鲜为人知的天然洞穴——鱼泉洞

远看陈家老屋,四面环山,一块风水宝地

走进天井

眼前极富特色的木结构清代建筑令我眼睛一亮

仰望天外,青山映入眼帘

视线下沉,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很美的三层木结构的清代建筑

具有徽派典型民居的室内风格

又糅合了古代荆山一带的建筑特点

面南的堂屋门前的对联及各种匾额

其中“漳纸工坊”最为醒目

家人坐在门前拉着家常

看着如针的细雨落入天井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

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漳纸工坊与襄阳民间文化工作群有着很深的渊源

该群2011年启动这个项目以来

围绕漳纸开展了各种活动,影响深远

陈家老屋南大门的石门槛

由整块的青石精心打磨垒砌而成

光滑的门槛见证了十代人两百年的奋斗史

相对着石门槛的是里面的木制门槛

因有宽宽的屋檐保护而常年不腐

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财禄的象征,可见宅主人聚财有方

从客厅里挂满的字画可知

这里曾是高朋满座

文人雅士曾慕名来到陈家老屋

陈家老屋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匾额

有名人题字、历史钩沉、新闻报道

漳纸的制作流程介绍以及南漳的地域文化等

一块块匾额、一张张图片

让我深深感觉到

这个宛若隔世的陈家老屋

竟然和外界时刻保持着联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而这一切,和一个名字息息相关——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以李秀桦、颜拥军等为代表的拾穗者们

在此成立了漳河源手工纸坊

将濒临失传的古老竹纸制作工艺成功申遗

这是对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正看陈家老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标语很醒目也很暖心

门前的漳河边上立着一块碑

上书:扶贫建校名传千古

这和老屋墙壁上的标语相契合

碧水映青山、绿树掩鸟影

山泉淙淙流炊烟袅袅起

陈家老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

在如此迷人的地方,一定要定格这美的瞬间

——襄阳自游人南漳薛坪野线穿越的30驴友

在陈家老屋门前的合影

清清的漳河水静静地向下游流去

带领我们去看漳源纸事

古法造纸是一大看点

陈家女婿、 漳纸传人秦明炎说共有72道工序

从砍捆运锤竹

到水沤选料浆灰洗料发酵捣料打槽捞松晒

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

可谓每一张纸都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

淅淅沥沥的小雨难不住我们的脚步

竹林间的小路通向远方

一路水绿山绿,景色优美

这是少有人走过的路

也是少有人见过的美景

雨水把空气和眼前的所有事物洗得异常洁净

河水仿佛碧玉般玲珑剔透

一丝风也没有,树木静静伫立

仿佛在等待我们的造访

前面出现了丛中笑伊人的背影

脚下绿苔片片

宛如上天遗落的一抹绿色

指引着我们前去踏访

果然,那个传说中的下游工场出现在眼前

旁边的磊石

是当年张氏家族拼搏的见证

虽然早已废弃

但雄风犹在,古老的建筑在默默述说

只有懂她的人才能读取

断垣残壁的后面

包含了多少辛酸故事

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

又有多少人知道

见此情景

竟想起了采芹人的那句话——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复杂的马头墙及墙体上的纹饰

都可以看出当年建造时的精益求精

如今成了历史的遗珠,山间的瑰宝

路边的毛竹和芦苇还在悄然地生长

我们继续向前,目的地是鱼泉洞

这个当年王聪儿的军营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路越来越滑,越来越难走

难怪有很多驴友胆怯不来

上午的极限穿越把他们累趴下了

我们终于来到了鱼泉洞前,有人已涉水入洞

据说是因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

从洞内流出很多鱼,故而得名鱼泉洞

高大的天然洞口下有人工垒砌的四五米高的石壁

很可能是为了军事用途

古时南漳一带土匪众多,因而出现了很多山寨

这个石洞仅在洞口筑一道墙

就成为陈氏家族的天然的御敌山寨

据说当年王聪儿在此洞扎营

她是清代乾隆年间襄阳白莲教起义军女领袖

王聪儿曾率义军2万多人转战于此

据说那些鱼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的

如今是枯水期,水流缓慢,一切静悄悄的

人工石墙与天然石壁对照明显

石墙上只留有一道门

门前是巨石垒砌的石阶

我们踏上高高的石阶进入洞内

坚固的石墙、高高的石阶、巨大的洞穴

组成了一个坚固的军事堡垒

一个小门足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们在洞内欢呼雀跃,纷纷拍照

此情此景难得一见

脚下是巨石,头上是高高的洞顶

这个巨大的洞穴宛如一个巨型大厅

高度有10米左右,宽度足有20米

石壁上千奇百怪,这是大自然造物主的杰作

让我暗暗称奇的是,洞内还有天然的拱门

拱门之外的纵深处还连着小洞

在我的背后似乎有一只大手悄悄地伸过来

大厅内的部分地面很平坦

宛如月球表面的地貌

这些照片是我在黑暗中用夜景模式拍摄的

大厅内的部分地面很有特色

我担心有什么生物突然出现

一想到这里不仅毛骨悚然

恐惧心理催促我立马返程

跑到洞口方知我是最后一个

“蛇倒退险象环生,鬼掉魂步步惊心”

仿佛这句话也可以用在这里

看到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不觉哑然失笑……

山间竹影绰绰、雾霭沉沉、细雨丝丝

回走来时的路,踏石过河也别有情趣

简陋的漳纸工坊就静静地趴在山谷之间

我向在这里默默工作的漳纸传人秦明炎告辞

竹林环抱的陈家老屋也静静地立在那里

我们踏石过河走向归途

浅浅的、清清的漳河水静静地向下游流去

我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回眸陈家老屋

在心里和她依依惜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襄阳深山秘境:《天工开物》里的古法造纸术在此延续两百多年
中秋节休闲活动  寻访世外桃源-南漳陈家老屋(22日-24日三天假期)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来趟南漳!
襄阳11个“避暑圣地”,6个在南漳!
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漳纸工坊
楚都遗址茅坪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