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观内外,达观人生

文丨刘岩 · 主播丨涂山

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至少有两项活动至关重要:观察和思考

观察,是人类依靠感官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和反馈,属于经验范畴;思考,是人类对经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或信念等成果,属于理性范畴。观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观则怠。也就是说,如果观察不伴随思考,就只是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机械反应;而思考不联系观察,就是头脑中的闭门造车,仅是思想的自嗨。

因此,如何将观察和思考有机的结合就很关键。而当两者臻于天然并生,状态自在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静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对世界能够了解它的奥秘,能够追求关于它的知识,能够对它做一种静观,这是一种最幸福的,甚至于平庸的人不配享有只有神才配享有的一种生活。

“静观”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一种生活表达。它并不仅限神才配独享,芸芸众生通过“静观”也可以获得身心的丰足,表达自我的存在。

01

在西方的哲学世界里,“静观”具有更多“向外”的含义。

从最早人类作为认知主体从自然界中分离,外部世界继而作为被观察的客体,人类在认知过程中融入越来越多主体的思维活动;再到人类的观察对象从物理世界扩展到社会生活,我们观察的维度和深度也随之愈加复杂、立体和动态。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这样一段有趣的话:运动会举行的时候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运动员,还有一种是小贩,还有一种是观众。最合适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是第三种人——观众的生活。

第一种人——运动员,他的目标很清楚,在名誉的驱动下追求桂冠;

第二种人——小贩,目标是在运动会期间贩卖东西盈利。

观众干什么?静观,既不为利,也不为名,观众只是观看。

毕达哥拉斯认为只有摆脱了名和利的偶然性,在静观中才能获得灵魂的最高愉悦。

我们可以看到,此处的“静观”甚至昭示了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然而,这种“静观”仍然偏重于“我”如何认识和加工外部现象。按照毕达哥拉斯的观点,是摒弃名和利的观察“滤镜”,以无私平和的状态,接受最原汁原味的生活本貌。

这种偏重向外的“静观”思想对于西方的科学发展是功不可没。在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及化学等等各种学科的发展之中,都有“静观”的智慧所得。比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得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再到达尔文在环球航行中通过动植物和地质观察采集形成了进化论等等,这些成果均来自于观察与思考的比翼齐飞。

总体上而言,西方的“静观”更偏重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人作为主体,以外部世界为“静观”的对象,认知加工的成果也最终会回馈并反哺人类生活本身。

02

相对而言,东方的“静观”思想更偏重“向内”。

在道家哲学中,静观是指冷静地分析观察。这种观察不仅面向外物,也要复归自身。比如《道德经.第十六章》中写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无明。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认为:认识的根本目标是“道”,但“道”是无形的、无名的,感官不能感知,一般的理性思维也不能认识,只有用一种“静观”的方法才能把握“道”。

再比如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提倡在入世前须恬淡寡欲,只有寂寞清净才能达到深远境界。

同样,儒家中的“静观”思想也异曲同工。比如程颢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意即平心静气,观察万物,才更能从周围世界中汲取认知、学习的营养。

综合看来,东方的“静观”思想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 从“内”出发。比如《老子》所提倡的认识方法,是使内心清静、虚寂至于极点;然后再去把握这个尽管事物纷繁复杂但循环往复总要回到老根的“道”;

  2. 追求内外合一。从“内”出发,先“静”后“观”,追求的是自我精神的独立性,能通达万物,但又不被外物所扰,实现天人合一。

某种程度上,中西方的“静观”都有某种回归的意味。与西方相比,东方的“静观”思想从“内”的清净出发,在认识万物自然本性的同时,最终又回归到“内”的丰沛和转进,实现身心上的闭环。

与东方相比,西方的“静观”思想更加侧重对外物的关注,以工具和方法的发现为目标,再反用之于外物,是一个出发于尘世又回归尘世的圆。

东方的“静观”不仅是一种“清净无为”,更是一种对自身有限存在的超越。通过“静观”,与万事万物打通,收心忍性,事事从容,以达到人生的化境。

03

现代社会与以往时期截然不同,在钢铁森林里,在物欲横流中,“静”似乎越来越难。也正是因为“难”,“闹中取静”才愈加可贵。

静观自己的内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说法——“隧道视野”,是指人容易陷入某些思维局限中无法转身。要么眼中看到全是悲观消极无法从容,要么所想所思都是欲望所指不得安宁。此时,“静观”就是一盏探照灯,帮助我们将注意的焦点从现有的狭隘隧道中转移出来,照射到更广阔的天地。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身体的疲累,心灵的烦扰,要知道,这些存在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体验、欣赏和珍惜的世界。这些都可以通过“静观”来一一关照,让身心得到舒缓和熨贴。

静观世事的流变。世人常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要顺应变化,首先就是在变化中找到一个安定的坐标,才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时,“静观”就是那个在四方天地中指示我们在何处安身立命的罗盘。

有这样一段著名的祷告文: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静观”就是认清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部分,并平静的接受相应结果。

“静观”之后,就是“达观”。用“静观”的智慧认识世界,用“静观”的心态经营自我,用“静观”的方式运筹生活,就是豁达而又优雅的人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与人生
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说起
文武哲学思辨之十二:世俗知识不过是影子
道家智慧分享:万物平等,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高贵
孰是孰非
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如何提高你的认知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