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连载826:内观自己,是成就自己的关键

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今天,我们进入第六层次,内观自己是成就自己的关键。

首先,人生要升级,需要从量变产生质变的厚德累积。

本章老子共表达了四个意思:

一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所描述的“道”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和新生,所以老子说的“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无不为”了。

二是把道的“无为法则”引用到社会生活中。

老子根据“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特点,呼吁“侯王若能守之”。也就是在治国理政方面,老子倡导统治者能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法则来施政治国,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的理想社会。

三是“镇之以无名之朴”是一剂良方。

这里所说的“镇”不是用暴力镇压人民,而是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将不利于自然平衡、社会稳定的因素镇服。因而“镇之以无名之朴”是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治世良方。

四是从“人在做,天在看”转化为“天在做,人在看”的关键。

老子根据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属性,提出了去除欲望、持道守朴的主张,强调自化自定——由此可见,老子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通过“为”的方法来达到“不为”的目的。

“为”就是生命一层楼上的“人在做,天在看”,这个效率是低的,影响力是小的;而“无为”是生命二层楼上的“天在做,人在看”,这个效率远远高于前者——老天要是想帮你,那时效将呈现几何数级的增加。但这个能量等级转化的关键点在哪里呢?是《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所说的四个字,一是道,二是德,三是(做)事,四是势,也就是说,人生要升级,需要从量变产生质变的厚德累积。

其次,内观自己是成就自己的关键。

本章第二段中,老子说的:“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总结了第三十七章:

其一,本段的关键词是“名”与“欲”。

本段最妙的九个字就是“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明确说,人只要先让自己清静无为了,那万事万物就会自然进入您的境界。做人、做事、创业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直急急忙忙,天天发疯一样躁动,执意非要成功不可……那对不起,到了最后算人生总账时,这往往就是那个不成功的案例!

大道就是这样,与我们日常的认知可能不大一样——老子说“大道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如果我们做事情能够不图名、不图利,就是勤劳付出、就是不懈努力,那最后一定是成功的。

其二,从生命角度而言,应该用无为来养朴,在用无不为的朴来养生。

生命就是在生长和消减这两股力量的不断较量中发展转化的。消减的力量就像受到外魔侵袭,这些外魔是指烟鬼、酒鬼、赌鬼、色鬼、怨鬼、痴鬼、懒鬼、馋鬼、胆小鬼、恐惧鬼、贪吃鬼、饿死鬼、暴躁鬼、冲动鬼、是非鬼、争斗鬼等等。当觉察到这股消减力量时,我们就以“静”来守住自己人生第三层楼上的大道之朴——用大道之朴的力量来镇慑邪魔。所谓“镇之以朴”,就是不再产生违背大道的妄念、语言和行为,那么人的心情就会安定中正,身体自然百邪不侵,从而收获健康长寿。

人类的生命体若能甘守无为的道性,无名之朴就会慢慢生长;随着朴的生长,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自然健康繁衍,自行产生调节转化;身体也将自胖自廋、自形自色——这就是生命的自然平衡,这也是身与朴达到了统一、和谐的缘故。

其三,本段的关键方法就是内观自己。

任何生命都只能在为别人服务的基础上得以延伸。本章的关键是警示我们要时时内观自己,要时时打破生命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僵化,以便永远保持人生的使命感与天性的灵动力,维护生命航船的永久平安!

老子让我们利用好“人间众生镜”来内观自己——这是为了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看到:很多生命体是从来都没能持续让“把爱传出去”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自主行为的,因而也就很少有人能够冲破原有生命版本的局限!从这个角度看,老子所说的“镇之以无名之朴”的修行方式是超绝古今的!

再次,用治国之理来说明修身修道之法。

《道德经》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使用手册,说的是如何使用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按生命规律去生活,保持感官的正常运行。其实这一章也是在讲修身功夫,老子用“治国”之理来说明“修身”之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宇宙国,我们都是自己身体国的最高领导。“侯王”好比我们的大脑,“万物”好比我们躯体上的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常无为”,即不过多地干预躯体,身体就会“自化”,就会健康。

身体的感觉一般只是需要,而大脑却会把需要变成欲望。但需要是必须的,是可以满足的,满足以后就不再需要了,就像人们吃饱饭就不再想吃一样;而欲望是持久的,是无法满足的,有时你满足了它,欲望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所以说要想使身体健康,关键在于大脑要“守道”。

可大脑偏偏最容易受欲念的影响而去折腾自己的身体,这样慢慢就会导致人的身与心不和谐,甚至造成身体器官上的疾病。很多人不明就里时,会把这种现象归罪于躯体,而实际情况却是身体只是受难者,是我们自己养出了欲望和习惯,然后它们又来影响身体。当身与心已经产生了不和谐时,如果仅从身体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效果不佳。

所以,老子在本章给出了一个修行的密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比如,一个人修道打坐,坐在那里做什么呢?大部分人做不到“无为”,即使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但脑子里却天天想求智慧、求神通、求身体健康,根本没想过怎么来重积德?也根本不去思考自己践行道的方向、目标和规律是否正确?也有人坐在那里说自己是修清静无为,可实际上坐是在那儿是无所不为——一天到晚搞什么气、搞什么脉、搞什么术……这样是信念已空,表面是清净无为,实际上是与无为之道越来越远了,最后怎么可能修成道呢?!

老子告诉我们,万物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是依道而行。所以修身也好、养生也罢,都要按照道的无为规则来行事。只要能守住大道,先天的精气神就会进驻并自动修复身体。这个时候,如果欲望来了,还是牢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坚定专注地继续行无为之道,那欲望自然会消退。这就像来了个客人敲你家的门,你若坚持不开门,客人自然就走了。所以,只要一个人能持之以恒地做到,他的身体自然会健康,心灵自然会安宁,他做什么都会感到左右逢源。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厉害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之心得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经”收官: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第三十七章解读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老子——道的诗(三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