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文化建设要回到人本身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文化建设要回到人本身

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10-10-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昌勇

上海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深圳不仅在经济等领域创造了奇迹,在城市文化建设上也让国人瞩目。深圳文化建设的努力,庶几可以沿着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总结,一是应对深圳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将文化建设和文化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深圳人对公共文化的倾心倾力,取得的丰硕果实,在全国起着示范和领先的作用;二是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打通文化发展与文化经济的路径,在文化产业包括创意产业领域创造实绩,已经连续举办六届的“文博会”成为深圳的“经典名片”,文化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三是把文化与城市品牌传播相融合,取得丰硕成果。看得出,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深圳对城市营销有着非常清醒的自觉意识,从“高交会”、“文博会”到2011年即将举办的“大运会”,对于节庆、文化事件等,政府投入巨大,关注度也非同寻常。

文化建设要培养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我看来,对应于前30年的建设,深圳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谨慎地去思考。比如,文化建设抑或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什么?值得我们去回答。一个文化都市,文化建设的根本点在于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养成,这种归属、认同和自豪感需要市民自觉的文化参与,而非被动地参加和利益的触动。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各方面互动、交流、关切、关怀,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周到的人文情怀。

把文化产业充分让渡给市场主体

面对新的征程,深圳文化产业如何续航?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在体制再造上下功夫,在市场经济完备上作努力,只有把文化产业充分让渡给市场主体选择,才能够真正打造一个强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群。当然,在现有不完备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政策导向也非常重要,深圳文化产业既要立足于国家宏观的政策环境,也要遵循30年来的历史积累和优势资源,既要与城市发展总体定位相呼应,也要在竞争中选择有效路径。总体而言,深圳30年来的文化产业在文化科技型产业发展上已经显示优势,而且与未来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定位一致,而此正是世界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大趋势。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是上海之外国内少有的在“设计”方面突破的城市,未来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因为“设计”往往与城市的历史资源相关联,也与城市的教育发展相因果。主题公园的成功也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性成果,已经走向全国甚至海外,能够在中国主题公园建设失败丛林中突围,深圳显示出强大的自主创新和市场能力,但如何在迪士尼等跨国舰队的进入中继续前行,就需要有新的破题。深圳没有必要在文化产业上全面进军,而是在传统和差异中寻求。

未来的文化建设要回到人本身

深圳30年来的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初步的积累和急遽发展期,未来的文化建设应该回到文化建设本身。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必须慢慢滋养才能形成,深圳的文化建设必须深入到城市精神的凝聚、城市品质的锻造、城市特征的提炼和深层次的市民精神的形成,这需要假以时日,在我看来,目前深圳的文化身份还不清晰,深圳还要在以下几层面中注意几个关系的处理:国际化城市和移民文化的关系;“大珠三角”概念下与香港、澳门的文化走廊的连通;在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竞争中寻找差异和特征等等。这些命题回答的根本在于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注重文化的积累和滋养,着力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文化氛围的再造,一句话:回到人本身。

(发言整理: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 本栏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邱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长三角城市文化 这里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解读
关于深圳智慧路灯杆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深圳城市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深圳高层次人才中也有这类型的人才
院长参考:医院如何提升凝聚力?
无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