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一个路过的秀才看到后大笑:你命不久矣

引言

公元1730年,清朝翰林官徐骏在给雍正的奏章里,不慎将“陛下”的“陛”字,写成了“狴”字,雍正阅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徐骏革职。随后徐骏又遭小人揭发,说他的诗集中“明月有情远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有反清复明的意思,后来经过刑部的审讯,徐骏被以影射皇室罪而处斩。

一字之差,何以至此?究其原因,是帝王的强权统治,导致了这般的“文字冤狱”。

朝廷命官尚且都能因为写错字而命丧黄泉,文化水平落后的普通人则更难逃其祸。

宋朝就有这么一个姓赵的员外,老年得子的幸福生活差点被一副“不仔细”的对联葬送了,幸而被一个路过的穷书生“指点了一下”,这才避免了杀身之祸。

对联里究竟写了什么,竟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而这个穷书生又是谁,竟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寒门贵子 豁达大度

这个一眼就看出对联端倪的,就是宋朝的三度宰相-吕蒙正。只不过彼时的吕蒙正还是个穷困潦倒的穷书生,这才有幸与赵员外结缘。

吕蒙正原本家境优越,父亲吕龟图是起居郎,而母亲刘氏则是莱州的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吕家称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富庶之家,怎奈父亲听信妾室谗言,将吕蒙正和母亲赶出了家门,母子俩的生活就此从云端跌入了泥沼。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除夕,寒风呼啸,吕蒙正裹着一张破草席蜷缩在四处透风的茅草棚里,新年将近。

回顾这些年来的心酸往事,再看着身旁的残羹冷炙,他不由的悲从中来,挥笔写下了“烂席挡风,满碟残肴除旧岁”的上联,初一一早,又写下了“破衣蔽体,大煲冷饭贺新年的下联”,短短22个字,写尽了生活的凄惨孤苦。

在高中状元之前,吕蒙正的生活始终充满了落魄和困苦,他晚年时写下的《破窑赋》,形象的记录了他坎坷的生活经历,“白天寄住在僧院,晚上回寒冷的窑洞睡觉,衣服不能遮住身体,薄粥不能抵御饥饿,僧人厌恶自己,其他人也看不起自己。”

字里行间,满是心酸。但是对于吕蒙正而言,过去的贫苦,“是命运的刁难罢了”。

不怨怼,不抱怨,不记恨的好心态,极大的推动了吕蒙正的仕途之路。

公元983年,吕蒙正升任参政知事,从地方调入朝中办事。初入朝廷,便有大臣因为他资历浅,出身低而小看他。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突然指着吕蒙正对身边的人说:“你觉得,像他这样的人,也能参政吗?”

吕蒙正闻言并未恼怒,反而是装作没有听到的样子从对方身边快速走过,与他同行的官员看不过去,气愤的想要上前问明对方身份,好理论一番,吕蒙正赶紧将对方拦下,解释道:“一旦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就难以忘记今天的事情,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必要。”

看吕蒙正如此雅量,同僚也不便再说什么,只能赞叹他好气量。而《宋史·吕蒙正传》也评价吕蒙正是:“质厚宽简。”赞叹吕蒙正性格仁厚,为人简单,颇有点“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思。”事实也是如此。

吕蒙正曾有一幼年同窗,名为温仲舒,两人同一年考中进士,一同在朝廷做官。

不同于吕蒙正的稳重清廉,温仲舒年轻气盛,作风不洁,曾因犯错而被朝廷贬官多年,在此期间,吕蒙正多次向宋太宗举荐温仲舒,终于使得他重回官场。

而令人意外的是,温仲舒并没有感激吕蒙正的帮助之恩,反而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优越,人前人后的贬低吕蒙正,此事当然也传到了宋太宗的耳中。

当吕蒙正又一次在宋太宗面前夸赞温仲舒的时候,宋太宗疑惑的问他:“吕爱卿,你对朕夸赞温爱卿,对方却在贬低你呢?”吕蒙正笑笑说:“臣在这个位置,就是要为国家选拔人才,别人怎么评价我,是另外一件事。”

正是这种宽容大度、宽厚质朴的性格,让吕蒙正赢得了宋太宗的认可,也为自己的仕途之路打下了基础,但是吕蒙正是怎么跟赵员外扯上关系的呢?对联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去的那一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正是这种宽容大度、宽厚质朴的性格,让吕蒙正赢得了宋太宗的认可,也为自己的仕途之路打下了基础,但是吕蒙正是怎么跟赵员外扯上关系的呢?对联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去的那一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贺喜对联 险引命案

公元975年,一座宅院的门口,围绕了多位文人墨客,他们或眉头紧锁,或神采飞扬,正在热烈的讨论什么。

突然,一个男子大呼一声“有了”,随即在纸上写下了什么,又将对联贴到了大门上。

这一切,都被人群外的吕蒙正尽收眼底。

宅子的主人是赵员外,时年已50多岁,不久前喜得贵子,甚是开心,这才声势颇大的请大家来给自己写一幅对联热闹一番。

刚才写对联的男子名为倪兴官,是当朝工部侍郎的儿子,平日里颇有几分文采。现下大家见他写完了对联,不由的凑前近观。只见门框两边分别是,“子当承父业”和“臣必报君恩。”乍一看行云流畅通俗易懂,没什么别扭之处。

赵员外看后也颇认同,嘴里喃喃道:“从字面意思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众人见主人家没什么意见,便也纷纷奉承,都夸赞倪兴官好文采。

这时,人群外突然传来了不屑的声音:“哼哼,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被别人笑话”。

众人闻言望去,只看到了穿着粗布蓝衣的吕蒙正,顿时十分不屑。吕蒙正彼时还只是一个穷学生,虽有一身才华,却只能依靠卖诗作画勉强维持生活,故而形象十分落魄。

倪兴官看到出言讽刺自己的竟然是个穷书生,马上出言回讽:“滚开,一个穷书生,有什么资格评论!”周围的儒生见状也纷纷哄笑,嘲笑吕蒙正的不自量力。

吕蒙正并不恼怒,反而是高声朗诵到:“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闻言恼羞成怒,抓住吕蒙正威胁到:“你说我写的不好,那你倒说说,我哪里写得不好?若说不出来,我就送你去衙门,让你尝尝官差的厉害。”

吕蒙正挣脱开倪兴冠的钳制,不无遗憾的说到:“你竟然想告我,我不告你就不错了,你这对联不但写的不好,还会招来灭族的灾祸。”

一旁的赵员外闻言大吃一惊,马上上前躬身询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还请小兄弟直言。”

吕蒙正也不装腔作势,直接道出了其中的问题:“这幅对联颠倒了人伦,蔑视了君父,同一句话,儿子怎么能在父亲前面?”

赵员外方才恍然大悟,先说子和父,再说臣和君,确实有失分寸,大宋律法严明,若有有心人栽赃陷害,到时候怎么都说不清了。

于是赵员外请吕蒙正再做一副对联,好弥补方才的错误,吕蒙正略一沉思,直言到道:“其实没有重写的必要,只要改一改其中几个字的位置,变成-君恩臣必报,子当承父业,就行了。”

新对联一出,众人皆豁然开朗,赵员外此时突然说到:“未老思阁老”,话音未落目光就紧盯吕蒙正,似乎在期待什么,吕蒙正微微一笑,给出了下联:“无才做秀才。”

见吕蒙正如此有才华,赵员外便有意将自己的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随后差人去后院请小姐,而此时沉默许久的倪兴官却突然发难,没成想他的冒失却更加坐实了吕蒙正的才华。

文采斐然 缔结良缘

倪兴官看到众人的目光皆在吕蒙正身上停留,不由的怒火中烧,狠狠的说出了一句:“牛头焉会生龙角”,吕蒙正悠然回复到:“狗嘴何曾出象牙。”

倪兴官不甘示弱,又道:“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连着两句明晃晃的嘲讽,吕蒙正丝毫面不改色,又见赵家客堂中有几尊佛像,便借景抒意:“三尊宝像,岸然坐鳖坐象坐莲花。”

你来我往,唇枪舌战,没有硝烟却胜似战场,吕蒙正完胜,倪兴官面上无光,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的跑走了。

赵员外的女儿黛菊此时也听说了吕蒙正的事迹,对于这个父亲看好的夫婿,她也想考验一番,于是黛菊让婢女传话,直言自己也有一联,如果吕蒙正能给出下联,婚事便可从长计议。

黛菊给出的上联是:“因荷而得藕。”这是一副谐音联,看似是由“荷”到“藕”,实际是取自谐音“何”和“偶”,平常人只能想到“荷”这一意向,故而很难得出下联,而这短短的一句上联,也将黛菊的疑惑囊括其中,就看吕蒙正怎么回答了。

堂前众人听闻上联,皆疑惑不解,搞不懂黛菊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有吕蒙正如鱼得水的对出了下联:“有杏不须梅。”“杏”对“幸”,“梅”对“媒”,语句工整,对账整齐,堪称妙对。

黛菊听闻下联,莞尔一笑,已然默许了这门婚事。

婚后的吕蒙正和黛菊,堪称举案齐眉的模范夫妻。吕蒙正饱读诗书而文采斐然,黛菊聪慧伶俐能诗善词,两人琴瑟和谐、如胶似漆,吕蒙正有了妻子的帮助,求学之路更是顺利,两年后就高中状元,仕途之路此后更是一帆风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婚嫁的主要途径,但是仅凭几幅对联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赵员外的决定是否有欠妥之处?

实则不然,吕蒙正虽生活困苦,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众人的奚落不卑怯,于众星捧月处又不张扬,已然是有才又沉稳的有志之士,赵员外的这个决定有理有据,只是恐怕他也没想到,自己选的良婿,竟是未来的一国之相。

三登相位 深得帝心

公元988年,宰相李昉因为疏忽北方战事而被宋高宗贬为右仆射,吕蒙正顺势接任宰相之位,开始了三登相位的传奇人生。

过去的吕蒙正,住在破败的窑洞,靠寺院薄粥充饥,日子过的分外凄苦,但为官之后的吕蒙正,仍旧没有抛弃勤俭节约的美德。

有一次,一个官员想要巴结吕蒙正,于是托吕蒙正的弟弟将一枚精致的铜镜送到吕蒙正的府上,又向吕蒙正夸耀到:“这个镜子能照到二百里远的地方。”

吕蒙正不为所动,淡淡道:“我的脸只有盘子的大小,怎么有必要用照两百里的镜子呢。”随后让对方把镜子拿了回去。

吕蒙正的节俭不但表现在拒绝别人的示好,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据传有一次,一个卖砚台的商人向吕蒙正推销自己的砚台,对方吹嘘到:“我的砚台无需兑水,只需轻轻一磨即可使用。”吕蒙正反驳道:“即便每天磨墨要用水,水才多少钱,你这墨太贵了,我不需要。”随即将对方赶了出去。

除了为官清廉之外,吕蒙正为国为民,直言敢谏的态度也是皇帝重用他的原因之一。元朝政治家脱脱就记载了吕蒙正举荐贤才的故事。

宋太宗想找一人出使契丹,于是下令让中书省挑选合适的人才。退朝后,吕蒙正把自己心仪的人选呈了上去,但是此人遭到了宋太宗的拒绝。

此后,宋太宗又三次问起使节人选的拣择情况,吕蒙正次次都坚持自己原本的选择,终于惹怒了宋太宗。

宋太宗质问吕蒙正:“你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吕蒙正敛容屏气的回答:“臣不是执着,是皇上您不理解臣的意思。”紧接着,吕蒙正解释到:“臣认为这个人非常适合担任使节的任务,其他人都不合适,臣不想为了迎合您的想法,而违心推荐其他人。”

朝堂上的气氛一瞬间剑拔弩张,周围的大臣都暗暗为吕蒙正捏了一把汗,生怕下一秒宋太宗就要降罪于他。

等到退朝后,宋太宗对左右侍从说:“吕蒙正的勇敢和气量,朕也比不上。”不久后,宋太宗就任用了吕蒙正推荐的人选,事后证明,吕蒙正所言不虚,他推荐的人尽职尽责,很是为宋太宗分忧。

而另一件事情的发生,更是让宋太宗确定了吕蒙正的忠心,由此更加倚重他。

《宋史·吕蒙正传》记述,吕蒙正刚刚就任宰相的时候,宋太宗有一次设宴,席间有感而发,朗声道:“朕管理朝政,虽万事不甚细致,但好在上天恩赐,也有了眼下的繁华,所以拨乱反正的事,主要还是以人为主。”

吕蒙正对太宗的话不以为然,直言道:“陛下看到的大街小巷,确实是繁荣,但是更远的郊外和乡村就不是这样了,寒冷饥饿的人还很多,希望您能看到远处其他人的不容易,这才是百姓的幸运。”

虽然吕蒙正的耿直惹来了宋太宗的沉默和不满,却也让太宗确认,吕蒙正的确是位为国为民着想的可靠之臣,虽有不足,却总是功大于过,值得重用。

吕蒙正也凭借自己端正的为官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终成一代名相。

结语

后世曾有人用“做官当如吕蒙正”这样的话来作为官员的衡量标准,由此足以见得,吕蒙正的为官之道,颇受大家认可。

纵观名垂青史的贤臣良将,他们的为官之道都与吕蒙正的所作所为有相似之处,直言劝谏、身先士卒是他们共同的信念,而唯有这样的心态,才能让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安定。今人学史,犹有不及。

参考文献

「1」周康尧.闲话北宋人物[M].北京.线装书局.2019.73

「2」朱吉红.吕蒙正“搭救”同窗[J].职业,2013:28

「3」黄培需.中国神童对联[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82-83

「4」何小兰 上官人.封面民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144-1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儒生提笔写对联,穷酸秀才路过只看一眼,断言:离死不远了
【破窑赋】《命运赋》
吕蒙正
吕蒙正《命运赋》
宋初宰相吕蒙正简介 吕蒙正的对联故事
员外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路过的秀才看到后大笑:你有杀身之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