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昌石头
“三峡石”产于长江流域的三峡地区,是该地出产的各类石头的总称。要说具体的位置,那是,西至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南津关;主要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大宁河、香溪等流域。
  长江三峡不光是天堑水道,还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天然奇石的宝库。“三峡石”主要分布在峡江两岸的溪流、河谷或崇山峻岭山溪间。只要置身峡区,就会被那里的景致所迷住,流连忘返。
  其石源由长江上游的石头,经过河床长期冲刷,沧海桑田时间的积累滚落而成。也有一部分由地壳的变迁,火山爆发冷却堆积成的;这和该地区古老的前震,所出产的变质岩、沉积岩和前寒武纪侵入花岗岩,所分不开的。
  三峡石种类繁多,目前发现的奇石种类多达200种以上,如纹理石、色彩石、化石、矿物晶体等,还包括纤夫石和石器等具有文化特点的石头)。在形态、色彩、纹理、神韵等方面颇有特色,景致高贵典雅。犹以三峡图画石、清江石和宜昌幻彩红景观石最为独特。
  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宜昌伍家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来是纺织系统的产业工人,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突然下岗回家,几经风雨、几经沧桑,饱尝世态炎凉,尝试各种就业失败后,“三峡石”这个原不起眼的,江边多的是的石头,逐渐走步大家的视野。人们发现能在上面写字作画,制作成雅俗共赏的观赏品,并给取了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三峡石工艺画”。
  随着“三峡石工艺画”社会各阶层的认可,销售业务不断扩大,知名度随之提高,销路也就越来越好。而且形成一条很不错的产业链。成为不少下岗职工排忧解难,甚至成为养家糊口的求生之道。在当时,这是一项不错的就业新的形势。
  他们就地取材,依附峡区流域的鹅卵石,捡回、洗涤及稍加整治,写诗、作画,画上花、鸟、虫、草、才子佳人等喜闻乐见的图案,撰写上唐诗、宋词,及各类名言、信条。就这小小的石头,深受到峡区旅游者,和大众的喜爱。很快被精明的商贩,批发送往祖国各地。
  自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来,库区蓄水不断升高,原来的溪沟小河已被淹没,寻找石头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人望而生畏而退绝。因石头难捡,或捡不到石头,迫如生计的人纷纷转行,另劈新境重寻生路。剩下继续制作、珍藏“三峡石工艺画”的人寥寥无几,愿意继续坚守的,那是一群奇石爱好的痴迷者,他们为自己的爱好,坚持不懈地奔波、挖掘、开拓,逐步发展起来,形成独具一格,有峡区风情的新兴收藏事业。
  就是这样一群不畏艰险痴迷者,他们常年攀爬在山区溪沟峡谷间,他们独具慧眼,凭着十分的热情和经验、百倍的艰辛、零点几分的运气,常年累月在深山峡谷中攀爬,挖掘开、开拓“三峡石”之路,使之越走越宽,越来越广,参与的人也随之增多。
  那年因业务事宜前往宜昌,闲暇之余旧地重游,别有一番情趣,自然少不了到棉纺厂去拜访那里的老同事。久别重逢的喜悦不亦乐乎?东家接西家访的,一晃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就在我满载深情厚义,酒醉饭饱准备离开时,外出的花厂长突然回来了,当他听到我的到来,硬拉我上他家,要我看他那些宝贝,还希望我,能在海南帮他打开销路。当我接过花厂长的名片一看,好家伙!上面的头衔,职称密密麻麻地印上一大排,什么中国奇石协会理事、宜昌奇石协会副会长、宜昌藏石协会会长、宜棉奇石协会会长……,总之各类头衔、职务占满名片。
  别看退休在家的花厂长,除了常年寻石、捡石在外,把自己居住的那个家,布置成一个奇石珍藏馆。当你走进他的家,书房不消说、本应休闲空况的客厅,被十几个陈列柜占的满满的,存放的“三峡石”美不胜数。花厂长还请人给每块石头加工上底座,刷上油漆,逐一相对取上名字,什么“秀才观月”、“河东狮吼”“四蹄踏雪”、“夷陵山水”等,因石头太多,我根本极不下来。那一块块石头在灯光照耀下,庄重、典雅另琅满目,竞相生辉雅俗共赏。在一旁的花老,如数家珍不停讲述,讲述每块石头的来历,和根据石头形状、花纹编出的虚幻故事,如不是要赶回来上班,真想在那多呆几天,听他所讲述各种离奇经历和扑朔迷逆的故事。
  那年同厂的一位奇石爱好者,在秭归香溪边找到一块“嫦娥奔月”的石头,那羊脂玉般的石胎上,“奔月的嫦娥”明显长在上面,真乃,鬼斧神功神来之笔。说是巧夺天工神来之笔,还不如说是栩栩如生天生之气;说出工笔花鸟画工之手,倒不如说更像齐白石的泼墨写意。这“嫦娥奔月”,妙就妙在似与不似,像与不像之间。
  花厂长见后真的是爱不释手,巴不得一下子占为己有,曾做厂长的他,不愿在下属面前失态情感,更不好意思开口讨要,他知道夺人心爱之物是不地道的。纠结中萌生到香溪碰碰运气起的想法,就这样他踏上寻石、找石,痴迷石头的不归之路。
  他在香溪河边奔波一月有余,早出晚归,总算劲没白费,虽没那佳的运气捡到上品,但、辛苦买得快乐吃,面对算解解人意的石头,也算圆了花厂长倾心奇石的一番心意。
  蹉跎岁月十几年,艰辛攀爬的藏石路上,花厂长得到诸多乐趣,不光锻炼了体魄,还结识不少玩石的朋友,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长期野外作业的他,虽然人晒黑啦!身体可比原来棒多了,从他爬山走路精神抖擞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出来,他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机动车间的小廖,同样是位奇石爱好者,他从迫如生计,帮人捡石头养家糊口开始,捡石头、藏石头、直至成为石头痴迷者。他玩石头、爱石头,已达废寝忘食的程度,并为他的这一爱好,奉献出了壮年的生命。
  小廖生性孤僻不爱说话,从小独出独进很少与人交人。领导就是高人一筹,具有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领导艺术,在新工连时,就发现小廖这一习性,俗话说:“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日月尽其辉……”,分配工作就是根据这一原则,量体裁衣的,他们将小廖安排到在水泵船上工作。那可是,常年与孤独相伴,当你呆在泵船上,除了滔滔东去的江水,更没半点生气。是一个鬼不生蛋,人们极不愿意去的地方。你说,一个年纪轻轻的人,去干那老头子坐吃等死,守点、混点(时间)的事。大伙纷纷替他找领导打报不平。可他倒好,却像没事人似的,不光欣然接受,而且还提前就上了泵船。这种孤独、寂寞的苦差事,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拿他自己的话讲:"这工作落得清闲,还赢得好多学习的时间”。   
  小廖生活格外简朴,完全没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之心。他常年裹着那件工作服,而且总像洗不干净似的,赤脚蹬着一双解放鞋,那身打扮简直就是一个农二哥。为此没少挨同事们的讥笑和嘲讽,也没少挨领导批评,对与这些,他均一笑而过,从不与人争辩。
  记得有次我到泵船去找他玩,作为哥哥的同学,小廖热情接待不说,竟破天荒地留下我吃饭,要知道,这是他参加工作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事哟!他从“自家菜园”摘回扁豆、包菜(那菜园是他在江边荒坡上开辟的,混入农民菜地中,外人还很难发现。在阶级斗争为纲年代里,这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现象,要是被领导知道那还了得,非把你批倒批臭不可。说不定,你的饭瓢子还会被甩过河)。他还特意从箱子中拿出每月特供的黄豆,(特殊工种的保健特供品)这样盛情招待,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只见他将扁豆、黄豆洗净后,点上煤油炉(实质上烧的是汽油,就是在汽油中撒上盐,这样就能提高燃点。用汽油烧煤油炉子,这是当年公开的秘密哟!对于能搞到公家汽油的人,大家都这样干。)等锅烧热就直接倒进黄豆,我纳闷提醒道:"小廖怎么没见你搁油呀,这菜......",没等我说完,他直言不讳道:"这你就外行了,黄豆乃高蛋白高脂肪的经济作物,出油率可达60_70%,这样高的产油量的植物,如果再加食用油,岂不太浪费了!而且还容易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他滔滔不绝讲了一大堆道理,就是为了替油开脱。经他一讲我也觉得有定道理,可忘了炒菜搁油和出油是两码事了。小廖做出的饭菜实不敢恭维,色、香、味,没一项沾得上边,只不过说已煮熟,能囫囵吃下填饱肚子罢了。
  不久我工作调动离开了宜昌,后来再也没见过小廖。后来听说他和当地一位姑娘结了婚,生育一女并长大成人,小日子虽然过得拮据,一家人和和融融,还算幸福。
  自体制改革以来,小廖霸也因内退而下岗回家,每月靠3000大毛,你说那日子怎么过?说学做点小生意吧!在远离市区的伍家岗工业区(还不算花艳新开发的工业园)就居住着20多万人口,这里生活着以纺织企业为主的产业工人,,原来是靠工资生活的人,现已改制、工厂倒闭,大部分工人随即下岗,大家纷纷挣扎在温饱线上,生活都很拮据,你说,这样环境下,你去赚谁的钱?能赚到什么钱!哪个有钱给你赚?到市区去做小买卖或者打工吧,往返花工费时不方便外,还得贴上2元钱的费钱,能不能赚钱还是个问号?
  随着“石头工艺画”的兴起,不少下岗职工投身其中,参与外围工作人数(捡石头、加工石头的),更是不计其数。久日久之,这些捡石头、加工石头的人,逐步演变成“奇石”爱好者,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分布周边县市及整个三峡流域。
  小廖就是这些随波逐流人员中的一个,而且还是幸运之神照耀下的佼佼者。这话还要从小廖开始给老板捡石头开始,那时给老板捡石头的人多了去了,这群人不辞辛苦,成天在河床溪沟中跑,起先小廖也跟着大伙一样,泡在小河溪沟河滩上,有点小聪明的他,随着城市建筑发展他发现,跟着河滩边工地上的挖掘机,要比靠运气捡要快得多。挖掘机的一铲下去,不知要挖出多少沉睡千年的石头,那些大小均匀的“马灵光”(河滩上久经冲刷的无棱无角的圆石头)不正是老板需要的石头呀,这样一来他捡的石头比常人要多,生活也有明显的提高。
  一天在工地上捡石头的他,无意间看到一块马灵光上有图案花纹,捡回家后将石头表面的泥土洗去,图案很像一个调皮的小猴。老板看到后,用出一千元将那块石头买去,自那以后小廖知道“奇石”分量,无形中将捡石头的天枰偏向有花纹的“奇石”。
  随着花艳工业园的开发,小廖老婆娘家随之拆迁,在城中村改造中,开发商给了一笔搬迁费,失去枸园和土地的农民,只有抛下家庭和炕头,到市区去给老板打工。娘家的困难,如雪上加霜,压得原本拮据的小廖一家,又喘不过气来。
  那块“奇石”给小廖的生活带来一线的生机,捡到好的石头他,也能卖出一个好价钱。随着生活水平的好转,小廖的足迹越跑越远,几乎跑遍小山峡内的沟坎溪河、和江边的大小工程的工地。
  就在拮据的家庭有所好转,小廖老婆脸上逐渐露出笑容时,生活应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
  那天轻车熟道的小廖,一大早来到花艳的某工地,跑来捡区搞了整整一个上午,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懊恼的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一块白中有红的石头映入眼帘,“鸡血石”心中一阵窃喜,暗想道。费了老鼻子劲刨出来一看不是,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随着用手抹去泥土,眼前再次一亮,只见浅褐色的石壁上,分明勾画出一个展翅的凤凰,金黄色煞是好看,凤凰的头部正好对着一个圆圆的太阳。小廖心中一喜,嘿!顺口说出“丹凤朝阳”。左看右看越看越喜,越看越像像,“发财了!……”一阵窃喜,差点让小廖高兴得叫了起来。只见他连忙拿出包布,将“丹凤朝阳”紧紧包裹好,生怕被人抢了似的。他一路小跑往家赶,是要在第一时间,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老婆。
  玩石头的人都知道,石头也和矿场一样,也会有个脉象,从矿脉找到好的矿藏,好的石脉也会找到好的石矿,(相同石头集中的地方),这点让小廖深信不疑。一连好几天他都往着工地上跑,只要挖土机一停,就连忙跑到所挖出的泥土石头旁,一点点地翻仔细寻找。瘦弱的身躯在堆积如山的土堆中,显得格外渺小,更本难引起在挖掘机司机的注意。工地值班人员曾出面驱赶过好几次,向他陈述利害所在,值班人员的善意劝阻,并没引起小廖的注意。
  就在去年冬季的一天,一大早夹带着零星细雨,那浓浓的雾气弥漫着彝陵大地,浓浓的雾气,似雾、似雨难于分清。那天的雾不光很浓,能见度极低,那天的大雾一直延续到下午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在这样一个大雾似雨的天气,小廖和往常一样,带上两个馒头和一壶水就直奔工地。小廖这一走,整整两天杳无音讯,起初他的家人并没在意,只因小廖每天早出晚归行已为常。只是一连两天没来电话,这才让家人感到蹊跷不对劲,一种不祥预兆随之袭来,如同梦魇和阴霾一样挥之不去。
  到了第三天,小廖的老婆素真终于坐不住等了,开始满处寻找四处打听,也找到花艳那个工地,值班人员说:“前段时间还常看到这样一个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有次我还出面阻拦劝其离去”,素真找来找去,急得像热锅上地蚂蚁坐立不安,她请来亲朋好友球大家分头去寻找,同时到派出所去报案。可一连几天,如石沉大海毫无消息。
  直到小廖失踪的第五天,花艳那工地运输渣土时,在那堆积如山的渣土中,还真的将小廖的遗体推了出来。当推土机的铲斗将小廖推出来时,只见他猫着腰曲卷在铲斗里,双手还紧紧搂着一块石头,双目圆瞪张着大口,痛苦的表情非常狰狞。
  噩耗传来,我真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人间离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为自己事业、爱好做贡献,奉献自己的一生的,有为家庭、子女的……,可像这样离奇的走法,真的是太难了,太不可思议,太突然啦!
  当我听到宜昌的同事讲,小廖走的时候那付样子,我联想到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以及各条战线上离去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一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凯歌。这样看来,小廖离去同样增加一点光辉的色彩,因为他是为自己的钟爱的石头,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这样一想,对伤感之极的老同事们,带来一丝安慰和慰藉。
  顺便要说一句,自小廖离去后,凡是溪边河滩工地,均成为“奇石”爱好者常关顾的地方,那里也曾奉献出不少漂亮只得珍藏的奇异石头。如:“喜鹊望梅”、“夷陵山水”、“万马奔腾”、“板桥墨竹”等。最有名的要算“板桥墨竹”了,你看那似竹非竹栩栩如生的样子,和清代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同出一辙,那精湛的技艺,鬼斧神工般的功夫,不得不称赞叫绝!当你走进宜昌市奇石博物馆,哪怕是私人珍藏馆,都能看到溪边、河滩边、工地上捡回来的那些奇异的石头。
  奇异的三峡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喜欢石头
三峡胭脂坝
三峡奇石 千姿百态
别人淘汰丢弃的石头,他捡回来卖了3万元,品读奇石很关键
石头那么多,我想去捡捡
感恩遇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