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老师辞职转行古董投资收藏 以藏养藏十年收藏品价值过亿

他是一名乡村美术教师,因喜欢古玩,2006年他辞去工作,专业从事古董投资收藏,前后十年时间,他以藏养藏,使藏品价值过亿,成为国内资深古董家、杂项金银器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高级研究员。来,看看他是如何从乡村教师辞职成为收藏富翁的。

本文主人向游客介绍他收藏的有多重含义的石窗

在浙江台州温岭市松门镇竿北村,有一堵用明清时期灰砖、台门、牌楼等围绕起来的围墙。围墙里,前面是一幢硫璃砖、太阳能热水器、玻璃房等构成的现代别墅;后面是一个由廊道、凉亭、水池、藏宝阁等组成,具有浓郁明清风格、江南水乡特色的后花园。各界人士感叹温岭乡村惊现江西明清古宅院,赞赏房屋主人张晓志破让败古大宅院重获新生,为保护古建筑做出贡献。这座历时4年、耗资2000万元复建的古宅院。

张晓志在居住的现代别墅外用收购的古代转瓦和门楼建设一圏围墙。

温岭乡村惊现江西明清古宅院

这座现代别墅和古建筑的主人叫张晓志。

张晓志向游客介绍罕见的牛座观音石雕像

沿围墙走一圏,估计有300米,围墙上建有大小7座牌楼。东面是通向街市的交通村道,也是别墅大门开门处,正对大门的牌楼扇型排列,近10米高,上有“中书第”等石刻牌匾,为明清时期某官宅邸大门,整个牌楼显得非常端庄。

张晓志在老家复建的明清古建筑一隅.

七座牌楼中,嵌在南侧围墙上的牌楼高度最高,最高处有12米,也是最精致的一座。牌楼上镶嵌着“状元第”等4块牌匾,牌匾两端是雕刻技艺非常精湛的立体石雕人像和吉祥物,数厘米高的各路神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张晓志说,类似这样气势雄伟规模的牌楼,全国现存仅两处。

这样完整的石门楼,全国仅两处。

虽然这是张晓志的私人住宅,但只要他或他家人在家,都敞开大门,欢迎游客进屋免费参观,张晓志希望年轻人从中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古建筑魅力。至今已免费接待台州各地游客和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50多万人次

从此处牌楼进入,映入眼帘的是满地历代石刻、木雕等等精美器物。体积大至数米长的房屋石柱,小到数厘米的人物头像;时间年代上至盛唐时期石雕佛像,再至宋、元各朝数代匾额;俗至马槽、水缸,雅至精巧人物像;既有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亲笔书写的“慎思明辨”孤品匾额,也有独一无二的宋代“胡人送宝”石刻;既有粗犷的石头雕刻,也有金箔贴字的名人字画,美不胜收,数不胜数。

林则徐亲笔题写的“慎叫明辩”中堂扁额.j

从一个石门进入后园,眼前是一个山水萦绕、亭榭精美,具有浓郁江南汉族水乡特色的后花园。花园里,目不暇接的古玩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驻足观赏,细细品读。“这个是回头兽,石兽背上嵌着一个香炉,元代石雕作品,非常罕见,达到博物馆馆藏一级标准。”张晓志介绍说。“这是牛座如意观音,目前也很少见到。” 这些年,张晓志通过以藏养藏,收藏品价值过亿。其收藏的金银铜器和玉雕象牙部分为孤品,其中一把金梳子多次被四川等省级博物馆借用向公民展出,甚至出国展览。放在家里都是一些不是很珍贵的石雕、木刻;为了安全,金银青铜器和玉雕等寄存在银行保险箱里。

金箔贴字的朱夫子治家格言.

新生古宅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张晓志说,古宅和围墙上的每一块砖瓦和石头,都是从江西婺源迁移过来,都是货真价实的明清建材。能得到这么多的明清建材,是偶然中的必然。

1986年,张晓志从浙江美院毕业,在温岭市工艺美术公司任工艺品设计师,1997年到松门私立英才学校做专职美术老师,因痴迷古文物,2006年辞去教师工作,专业从事古董投资收藏。

2007年4月,张晓志在江西婺源考察时,看到一栋规模像村落的大宅院,雕梁画栋,层层叠叠,非常气派。“我深入了解了一下,这一古宅建于清朝早期,是一个大家族的宅院,房子里出过12位进士。”张晓志说。房子的后人大多在外地工作,只剩下几个留守老人。因岁月侵蚀,古宅有些破败,有些地方甚至有倒塌危险,但没人愿意出资修缮,想把老房子全部拆掉。张晓志不忍古宅消失,通过多方沟通,他为这些老人在城镇买了房,让他们搬了家,顺利买下这处老宅院。

在张晓志现代别墅后是明清古建筑.

买下古宅后,张晓志聘请多名有修复古建筑经验的师傅,给老宅每根柱子、梁子,每扇窗户、门,一一做上记号,拆解下来,然后打包运到温岭。“根本算不清运了多少车,时间前前后后运了一年半,光运费就超过100万元。”张晓志说。

这数千吨石头、砖块运回温岭后,张晓志请了30多名能工巧匠开始修复古宅。“现在复建的主要是几个有代表性的牌楼。这些牌楼原先拆解的时候,每块砖都做了记号,可以说现在呈现给大家的,几乎是百分之一百按原样复建。” 张晓志说,前前后后修了4年,仅修复师傅的工钱就花去500万元,才成现在这个样子。张晓志希望能得到政府和各界的更大支持,争取早日做成温岭市首家私人艺术博物馆,为美丽乡村建设、为游客参观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做贡献。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题写牌名的清代凉亭.

张晓志说,如果要把婺源那片大宅院全部异地复建,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大片土地,现在大量的材料还堆存着。历时4年在老家复建的江西婺源古宅院,耗资2000万元,但他家大门经常敞开着,主动欢迎游客进屋免费参观,张晓志估计,古宅复建开放四年来,已免费接待台州各地游客20多万人次,时有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考察。

唐代佛碑.

行内人士考证后说,这座宅院的牌楼都是明、清时期徽派建筑,有一定的研究和史料价值。江西当地曾有人撰文《江西省古宅古建频频背井离乡让人惋惜》,呼吁严防古宅等好物器外流。但文物专家说,“这些古宅达不到文物保护的标准,老宅由后人几户甚至十几户共同拥有,年轻人在外打工不住古宅,也很少有人愿意出资修缮。他们打工赚了钱后,说服家中老人,将古宅拆除变卖来建新房。在他们的眼中,新屋自然比古宅更适合居住,所以众多古宅里的木雕、石雕、砖雕因此离开了故土,被贩卖到他乡。”对此,他们一方面表示无奈,另一方面佩服浙江商人的精明和胆识,欣赏浙商捕捉市场的商业智慧。

12岁开始喜欢古物到专业收藏

在张晓志的“藏宝阁”里,有一件虽然价值不是很高,但他永远不会转让出手的“宝贝”。

这是一张一米四方形的桌子,是张晓志人生第一件收藏品。

“小时候,我在大队部里看到这张桌子,觉得它非常漂亮。这桌子是解放后土改时从地主家里没收的,放在村里,我相当喜欢。”张晓志讲起他的收藏史。

张晓志12岁那年,他开始与村干部“磨”,说很心仪这张桌子,希望村里把它卖给他,搬回家当写字桌。

那是34年前的事,当时村集体也没什么经济收入,大家更没有把一张旧桌子当回事,也以为眼前这个12岁的小孩只是开开玩笑,众人商量后说,“要不50元卖给他!”。

岂料,张晓志真的拿出50元现金,果断买下了这张桌子。

张晓志人生第一件收藏品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普通机关工干部月工资也就二三十元,50元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这50元钱一部分是爸妈给我的压岁钱,另外向三个娘舅分别讨了5元。”张晓志说,现在回头看这张桌子,桌边、底座等刻花全是阴刻,做工非常的精细,代表了温岭当地雕刻最高水平,有较高收藏价值。“现在有人出价三万甚至四万元,想收藏我这张桌子。这是我人生第一件收藏品,非常珍贵,就是在三万元四万元后面再加一个零两个零,我也不会转让。”

由于从小爱好收藏和美院学习功底,和多数做投资的收藏家相比,张晓志对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文物等有更深入的研究,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收藏器物体现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市区东辉阁收藏的上百块匾额,基本上都是建设单位委托张晓志经手收购来的。

栩栩如生的老人看书图石窗

在张晓志家南牌楼外侧,有一座三米高的石塔,很多人以为是烧焚香烛的佛塔。“其实不是。这是字库塔,又叫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是儒家文化圣物。”张晓志娓娓道来:书籍和字画在我们老祖宗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有“惜字如金”、“敬天惜字”等传统文化观念。以前读书人所有用过的书和写有字的纸,都是不能随便丢弃的,要全部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焚烧字纸的地方就叫字库塔。字库塔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全面普及推广。通常修建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也有名门乡绅大户建在自家院里或家族宗祠旁,还有乡人集资共同修建,都体现了当时社会重文惜纸的文化风俗。

张晓志在老家复建的明清古建筑一隅

个人出资建公厕

张晓志r热心公益事业,2017年,他个人出资7.5万元,在村里建造了一座徽派建筑风格公共厕所,近日该厕所建成并提供村里免费使用,助力“厕所革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美古宅异地重生·台州日报
收藏建盏不是真的把建盏藏起来
收藏家张宗宪,敢进勇退的性格,是他成功的关键
浙江村民2000万复原清朝古宅 逼真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浙江温岭农村现清朝古宅 村民花2000万4年复原
收藏不能不讲究文化品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