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屠呦呦获奖给教育界的启示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已经全国全世界皆知了。有朋友说,她们所在的居民小区院里都挂上了热烈祝贺的条幅,难能可贵啊。据说,在屠呦呦女士的家长宁波以及她老人家中学母校,都很自豪很骄傲很荣光的。这些也都很合乎情理,正如有位版油老师说说的:对屠呦呦科学家的事迹我们的媒体宣传的很不够,应当多向百姓向学生们宣传。

这一点,个人很赞成的。屠呦呦获奖前几乎没人认识没人知道,获奖后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宣传张扬,倒是有些嘈杂的声音,实在有些遗憾的。

记得学生时代,我们的学校走廊或者教室里,挂着几位科学家的照片。有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等。那时就想,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怎么都不出名呢?我们国家古代科学家很有成就的,可宣传和树立的貌似不够多。

工作以后,才渐渐知道,我们近代现代也有不少中国科学家,记得有造碱科学家侯德榜,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有地质科学家李四光,有桥梁科学家茅以升,等等。

后来,尤其近20多年,我们知道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两弾元勋,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光学的等等杰出的科学家,恕此刻没能立即列出他们名字(也存在宣传不够深入的情况,也是个人记忆不牢固)。不知道现在我们的中学大学里,是否挂起他们的画像来。

也许是因为我们国内的科学奖励体制等情况,间接的造成我们有很多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科研成就没能名扬世界,其中没有国内科学家获得过诺奖也算是一个佐证了。

屠呦呦女士,以84岁高龄的老太太,获得诺奖之光荣,在举国应当喜庆和振奋之余,个人觉得,教育界是不是该受到或者该去寻找到一些应有的启示呢~

作为学生敬仰和学习的科学家榜样,屠呦呦是当前最该树立的。而且它独特的经历,朴实都身份,低调的姿态,知恩的言行,都是当今社会中十分难得珍贵的。

屠呦呦女士没有过留洋经历,这在国内众多老的新的科学家队伍里很是少见的。屠呦呦完全是国内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人才。这一点,对那些动不动就看洋学历洋经历的思维和评价观点习惯,是非常鲜明的对比。对改变社会上普遍认为国内培养不出高端人才,或者人为国内学习科研条件不足以学到真本事等认识,都是有力的回击。

要知道,屠呦呦在国内,还不是科学院士,也没有太多的勋章荣誉,她不仅几乎默默无闻,没几个人知道她的工作意义。可是她踏踏实实的奋斗了40多年,从开始的学西医,听从安排学中医,又服从国家计划从事药品科研,试验上千次,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等等。可以说她早该获得诺奖了,中国也早该获得诺奖了。屠呦呦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科学家当之无愧。

看到屠呦呦获奖演说词后,个人觉得,现在的学校,包括中学和大学都该列入课本来学习。

请看屠呦呦在演讲中是怎样做的,她既介绍了自己在研制青蒿素中的作用和贡献,也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功绩。她把青蒿素的成功研发总结成了四条经验: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她的整篇演讲既体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不避艰辛、百折不挠、精益求精、不辱使命的敬业精神和风貌,又体了现社会主义科技队伍团结合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攻关的举国科研体制的无比优越性,书写了一段中华科技创新的传奇。

这些,难道不是当前教育界最值得向学生们向老师们宣导的高大上精神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生于乱世,济世救人,在浮华中坚守,晚年誉满天下!
这个88岁的中国老太太,低调寡言、不近人情,可她凭什么让全世界为她鼓掌?
“三无”科学家获诺奖羞死哪些人?
申论每周一练: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屠呦呦获奖打了谁的脸,诺奖能计划?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何以震惊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