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巩志明画廊S011 刘鲁豫《太行的回归》摄影展观后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太行的回归》——刘鲁豫摄影展(2019年度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主办单位: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

三门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

三门峡市摄影家协会

展览地点:

河南省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一楼A2展位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6日——11月25日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9年11月

不以博大   无从精深

——刘鲁豫《太行的回归》摄影展观后

                        巩志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行山与黄河,长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的基因符号。诸如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等这些《山海经》《淮南子》里出现的神话传说,均出自与天为党,开荒创世,繁衍生息,雄奇壮美的太行山,而且世代相传,凝结并升华成中华民族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

       真正的艺术精品都往往是建立在“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基础之上,刘鲁豫作为以风光摄影见长的艺术家,对于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肯定有着长期的,深刻的实践探索和精神领会,以及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太行的回归》,其实是刘鲁豫对风光摄影本土化,中国化的一次严肃的个人总结,也是刘鲁豫以摄影为介质,对太行山的人文内涵与时代精神的一次淬火和提炼。当然,这种精神淬炼和视觉表达,对于那些深谙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受众而言,接收和感受到的是摄影家全新的语言体系诠释后的个性化,人文化的太行山。于是乎,我们读出了内敛中的硬气、谦卑下的从容、无华后的丰厚,粗糙里的考究。太行山的精神,太行山的精髓,太行山的光华,渐次呈现,熠熠生辉,久久不褪。

       什么才是能抗衡时间侵蚀的伟大影像?我以为,一定是“严谨、克制、趣味”原则之下构成的独一无二的视觉腔调,以及淬炼之后专属于摄影家独有的精神内核和血肉丰采。

      有观者赞叹曰:“太行一折似诗,一展如画。刘先生没有去拍春天太行的山花烂漫,没有拍夏天的云卷云舒,没有拍秋天的五彩斑斓,却展示了太行山冷峻里温柔的冰魂雪魄!如水墨丹青般的画卷,把太行山的魅,在史诗般的定格中延展开来!《太行的回归》大气魄里不失细腻,细腻中蕴含着诗情画意!黑白灰的色调和味道,独特的视角,把太行山的雄浑壮阔辽远,翼展开来!一场视觉盛宴的背后,凝聚着强大摄影人的梦想与激情,还有数不尽的艰辛历程!”

       任何有内涵,有个性的艺术品,都需要与受众互动生发,相互感染,从而深化并强大。

       可以这么说,太行山是千变万化,博大精深的,可是刘鲁豫刻意捕捉的仅仅是太行山硬朗,冷峻,辽阔,雄奇的一面。他要突出强调的是太行山作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的性格和硬气。当然,在群山环抱之中,那些崇山峻岭间的村落,那些沟壑纵横间的人家,往往是刘鲁豫的温情脉脉和美好记忆。他就是要在自然的严酷中,用人性和悲悯使影像有些温度。

        当然,刘鲁豫也不是一味地仅仅从“大处着眼”,也还不断地频频从“小处着手”。在《太行的回归》中有另一个维度,与硬朗冷峻的大场景并行的是他在太行山中挖掘的一些小细节:形形色色冰雪中的树干和枝条,这些中国北方山区特有的树的身影,被摄影家拟人化了,要么伟岸肃穆,要么婀娜多姿;或者含情脉脉,或者毅然决然;就连那山中的坡崖沟坎,野草艾蒿,也都幅幅精神,张张动人,你只要端详得久了,它们好像要和你言语,于是,你似乎看到了山风阵阵,仿佛听到山呼林涛……

从大体,到细节,在《太行的回归》场域中,观赏者每一丝情绪,都会随着画面中飘飘而来,迢迢而去的山岚云雾,朝辉暮霭而缠绕,而裹挟。还会随着黑白影像中那简练的得如同一根银丝一样,波折起伏,磅礴逶迤的山峦线一道,渐渐消隐,又久久盘旋。

        现代语境之下的摄影,要想在公众心灵里留住,生根,就必须告别千篇一律的潮流,生成属于自己的能抗衡时间覆盖的艺术基因,穿过和超越所谓的现代性、所谓的后工业感、所谓的国际化模式等等雾霭和泡沫,生成根植于中国土地之上的血肉之身。这是刘鲁豫的《太行的回归》,给我最大的启迪!

无独有偶,面对《太行的回归》,摄影评论家孙振军用四个关键词表达他的观展感受:“北方性格,男人担当,诗意表达,家国情怀。”在下深有同感,作为一个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男人,我深深为《太行的回归》里所蕴涵的那份北方男人所特有的厚重气质所感动,说实在的,中国摄影太需要像《太行的回归》这样平心静气,又耐人咀嚼的影像了!

                                   2019年初冬于不不居

附录一:刘鲁豫《太行的回归》部分作品

附录二  孙京涛 策展语

太行的回归

孙京涛

刘鲁豫关于太行山的这些风格鲜明、逻辑自洽的影像让我想到了李·弗里德兰德那句名言:“摄影乃是一种慷慨的媒介。”事实上,也只有把风景摄影看作是一种“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所包含的当代性意蕴才能显现并被解读,这种视角的转变意味着三个维度上的超越:对美学的超越、对作为自然对象和作为自然人的超越,以及对摄影“透明性”的超越。

囿于习见,风景摄影通常服膺于一种“简陋化的美学”——好看,它先入为主地支配了摄影的前期创作行为和后期的影像呈现,让摄影者跋山涉水、起早贪黑地生产出一大批人云亦云、大红大绿的“糖水片”。我甚至一度把这样的摄影定性为“有钱人的一种消费方式”,与艺术扯不上什么关系。刘鲁豫显然摆脱了这个桎梏,让“美”回归事物的本质,让影像中的太行山回归到它的原生面貌和文化寓意中去。影像不再只是审美对象,更是一种媒介,载引观者回归严肃的思考:自然是什么?人是什么?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文化和自然是一种怎样的互动关系?

这样的提问返回到摄影中,促使刘鲁豫没有刻意寻找那些“气韵生动”的“画式”——他追求的是“信息生动”——他既直面这座大山的粗粝、雄健、桀骜与狂野,同时也不忘它的细腻、阴柔、温和、顺服,以及其他。用类似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挣脱了以往“风光摄影”给人们的概念化和按图索骥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影像多意解读的可能。那些关于柔弱的小树、巨崖下的涓涓细流的影像尤其感人。这提示了风景摄影作为媒介的实质价值:多向度、多维度、多时空、多角色,且因人而异的通达性。“媒介即信息”,作为拍摄对象的风景不再是自然景色,不是他者,不是对象,亦不是客体,而是把人自然化,“把文化和社会建构自然化”(W.J.T.米切尔),反过来又把自然人格化,把自然文化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集“能指”与“所指”为一体的强大媒介。风景摄影因此能够被抽绎为个人或群体的心理、性格、信仰或价值观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参与到一切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从这个角度说,风景即人、风景即社会、风景即文化。没有原始的风景,只有被建构的风景。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鲁豫认同了摄影的透明性——摄影在任何场域从不扮演不偏不倚的中性角色,它的使命在于“展示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福柯)。因此,摄影者既要充分利用摄影的机械性和技术性,又要超越摄影的机械性和技术性;既要“让”拍摄对象(太行山)说话,又要“用”拍摄对象说话,据此完成既是对自然的、物理性的风景的记录,又是对被历史和文化异化了的风景的表现。这些铺排在我们面前的617或612画幅的黑白影像,乃是摄影家刻意为之、旨在展示摄影者——摄影——拍摄对象三位一体有机关系的明证。

李·弗里德兰德曾经欣喜于摄影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见信息,而我则欣喜于《太行的回归》提供了太多的不可见信息。刘鲁豫显然在尝试风景摄影创新的可能,尝试用风景摄影自给自足地表现个人的体验性和视觉欲望。这种试验启示了一个有价值的命题:在当代语境下,以风景摄影作为艺术元素的创作,潜力可观,前景无限。

2019年10月4日   济南

附录三:合影照片

2019年12月16日傍晚于西安

文字/


巩志明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画家,不不居主人。

1963年4月生于临潼西铁一处,祖籍丹凤茶房。曾任华商报社首席编辑,图片 总监,出版著作10余种,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专栏撰稿20余年,发表艺术评论100多万字,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8届理论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7届常务理事,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陕西省美协第4届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与篆刻》杂志学术委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协会常委理事,西安工程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湖南科技学院讲座教授。

1997年起先后在西安美术学院,雨果摄影艺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担任客座教师讲授《美学原理》《图片编辑》《摄影史》《专题摄影》20余年。

获奖:

2001年,荣获《人民摄影》年度图片编辑提名奖。

2002年,荣获中国首届图片编辑金烛奖提名奖。

2006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50周年“有突出贡献摄影人士奖”。

2006年,《向农民工道歉》(编辑)荣获中国新闻二等奖。

2010年,2014年,两次荣获陕西摄影奖。

出版:

2002年出版《小巩乱弹新闻照片》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出版《中国摄影家解读》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7年出版《水印》                                   (西安出版社)

2007年主编《近些 再近些----华商报业新闻摄影10年精品选》(西安出版社)

2010年出版《不不居画语》                       (中国图书出版社)

2013年出版《巩志明文人画集》                (中国图书出版社)

策展:

2007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近些 再近些----华商报业新闻摄影10年精品展》

2011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萌---爱自己 爱生活 42人群展》

2014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水上人家---周国献个展》

2014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默白个展》

2015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夜色---罗毅个展》

2016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手机映像---鱼安琪 林来科 陈雄 王鹏四人展》

2017年8月大理国际影会         《大武汉---周国献个展》

2017年8月大理国际影会         《史志辉  邓海二人展》

2017年8月大理国际影会         《刘彩霞  姚瑶二人展》

2017年8月大理国际影会         《黑土地 红土地---东北哈长沈三市摄影师群展》

2017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境由心生---周璐个展》

2017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木厝---于圣蛟个展》

2017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黄南州晒大佛---杨春君 赵军华忠英三人展》

2017年9月丽水国际摄影大展  《生之灿烂---郭梅个展》

2017年12月深圳思月书院       《生之灿烂---郭梅个展》

2018年2月西安亮宝楼            《南山律音---罗毅个展(西安站)》 

出任:

第1届、第2届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宣言主笔;

第10届、第11届、第12届、第13届、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委;

第18届中国金镜头大赛评委;

第25届国际摄影大赛观察员。

第24届中国新闻奖摄影奖初评评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春个人传略
2012满洲里内蒙青年摄影师联展——俞高峰
我的实践 | 影展之外的“影展”
《西部快门联展》——201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品展
他的影像,不能被埋没(上)
周国献 || 大武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