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实行“一条鞭法”?

为什么实行“一条鞭法”?

2011-08-31 14:29 雅虎文化 我要参与(6)

问:为什么实行“一条鞭法”?

张居正:

“苛捐杂税”自古以来便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到明代时,全国的苛捐杂税已不下千种了。历代的皇亲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定自己的政权,对税收一直是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变革的。而且由于行政性收费实质上也是税收的一种补充,却因缺乏规范和有效的监督,乱收费、滥收费便相伴而生,往往遍及全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痼疾。

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农民不堪重负,逃亡奔命,造成国家失去大量纳税户,田赋收入也随之减少;国家财力分散,扰乱分配秩序,终致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削弱中央集权,助长地方势力膨胀。唐代中叶以后,各地军政合一的藩镇群雄并起,不仅大量截留中央赋税,而且任意征收苛捐杂税,课无定额,无物不征,使中央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大为减弱。“苛捐杂税”使人民长期处在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的境况里,民不聊生。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田土8577623余顷,1065余万户,6054余万口。从洪熙元年(1425年)起,全国田土一直只有400余成顷,990余万户,5000余万口。短短几十年,田土减少400余万顷,户减近百万,口减千余万。除册文讹误、豪强欺隐之外,农民逃亡,“今天下赋敛横流,徭役山压。加以彼旱此涝,收田之人,不足以缓公府之追求,唯有破家去产而已”造成的“田地荒芜”以及“流徙死亡”,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人为了逃税就当起了假和尚。“民避赋役,多为僧尼。至二百余万人,寺有三万余区。” 在北齐和尚达僧侣将近三百万, 多数人“皆不贯人籍”,“假称入道,以避输课。”寺院成了逃税的场所,当和尚就是逃税的一条途径了。

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 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简化了赋役制度,将征收种类由繁杂转向简单。“行一条鞭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一条鞭法虽然限于当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局限性和法制的不健全,加上改革措施本身的一些不科学性和不完善,最终都未能彻底解决乱收费和滥收费问题,但是它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它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贪官的舞弊,特别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责任编辑:朱晓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有何利弊?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的怪圈
    每日一解:一条鞭法
    揭秘:如何评价“一条鞭法”?它的内容存在哪些争议?
    从王安石变法看宋代赋役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