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辰院士:临床医生都应是研究者

“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资源丰富,但却涉猎粗浅、观念落后,同时成果又最实用、需求最急迫。”近日,在“第五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在题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的报告中提出,临床研究是医生的天职天命。

目前社会上有种偏见,认为医生可以不作研究,甚至有人将医生与研究割裂开来。但在王辰看来,医生注定就是研究者。

“医生的学识与技能来源,有直接经验和知识,也有间接经验和知识。直接的经验与知识,既有医疗实践,需要医生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也要源于医疗实践,发现诊疗与预防规律、发明技术。”王辰说,“研究,主要是临床研究,是一种高级的直接经验获取方式。”

王辰把医生分成三个类别:医匠、医师、医帅。“只有从事研究工作,医生才能成其圆满,才能创造先进技术,才能把握、主宰医学的发展,成长为医帅。无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只有从事研究工作,科室、医院才能成为先进。”

王辰认为,行医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临床与研究的高度统一。而研究有多种,医生可以不作基础研究,但不能不作临床研究。研究需要总结,以论文形式表述发现、揭示规律。医生作为知识分子,必然担负知识创造的责任。

“但目前却出现了‘中国式的扭曲’。论文的数量等于钞票的张数,论文的影响因子决定了钞票的面值。”王辰说,国内对论文的认知出现了偏颇,我们对SCI论文,既不用鞭挞,也不要盲目尊崇。

要成为杰出的“大医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诊疗实践,加强临床修炼,强化人文素养。“要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创造新的知识、观念、理论、技术、方法,研究者才能成为医学的引领者、先驱者。”王辰说。

王辰认为,我国的疾病谱急剧变化,亟待形成科学适宜的防治模式。因此加强临床研究需求急迫,临床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将会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

“研究是医生从医匠向医帅转化的必由之路,临床医生都应是研究者。”王辰认为,应在此前提下,着力于人才队伍建设,着意于打造专业化的临床研究队伍和专业化的数据信息、医学统计、生物标本库管理、物流后勤队伍,改变兼职作坊式、游击队式研究现状。

在王辰看来,发展我国的临床研究,要打造专业化临床研究平台,建设成规模的临床基地、规范的临床生物标本库、专业化的临床数据库等,同时加强院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网络等协同体系建设,加强顶层政策引导。“前提是观念,关键是人才,依托是项目,支撑靠IT,运营靠平台,开放靠协同,引导靠政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述评】提高中国泌尿系结石研究水平的几点建议
“临床医生”如何转换成“临床研究者”?
儿科医生荣获2019诺贝尔奖,“医学界”刚刚采访了他……
宁光院士:做临床,也要做科研
【图文】我的父亲:编号18593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如何成为更优秀的医学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