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 吴京对话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后续是什么?

末日来临

——3. 《流浪地球》的后续是什么?


本期嘉宾:吴京,演员,导演。代表作品《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等。

提问 


第一个问题,作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一个新的类型,但是如果是作为军事科幻类,您觉得,中国的电影还要有多长的路要走呢?


大刘回答 


首先军事科幻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科幻类型。我们指的军事科幻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都是近未来的,远未来可能也有军事,也有军队,但它不能被称为军事科幻。比如星球大战,它描写一个遥远的空间,遥远的时间,它那里面有大量的军事内容,飞船之间的战斗,太空战争,但你不能把它称之为军事科幻。


军事科幻我的认为的概念,它指的就是我们现有的人类的军队和某种力量之间的战争。这种力量的话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力量,从我们中国自己来说,我们传统的战争片,我们的正面的军队所面临的力量也是人类的力量,是不同地方人类的力量。像近年来的比较成功的军事片,面对的更多的是恐怖分子。


但是我认为科幻战争片它的优势之一就是能给现有的人类军队,把它设置另外的一个敌对力量,这种敌对力量比恐怖分子是强多了。其实恐怖分子你很难用它拍出真正的战争片来,它的规模又有限,它的力量也有限,它使用的装备也有限,你想面对恐怖分子拍出大决战那种战争片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科幻片就可能,科幻片你可能面对极其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从地球上来说,比如反叛的人工智能,从这个更外太空的角度来说,比如说外星人等等。就这些力量都十分强大,可以强大到让你足以拍出那种气势恢宏的战争片来。而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中国科幻题材一个大有前途的领域。


但是要拍这样的战争片,我觉得首先有一点,从美国的战争片就看出来了,美国比较常见的我们都知道的科幻战争片,像这个《超级战舰》也好,《洛杉矶之战》也好,这类东西它都有军方的支持。其实像《超级战舰》,几乎就是美国军方的一个征兵广告。


在中国你要拍军事科幻,这一点也是不可少的,你必须有军方的支持。因为战争科幻,远未来的战争科幻无所谓,你怎么拍都行,近未来的战争科幻虽然它有科幻内容,但它必然涉及到现有军队的制式装备,你要没有军方的支持,那些装备你用不上也用不起,特别那些环境。像《红海行动》的这样的现实的战争片,要没有海军的支持,根本拍不了,当时华表奖林超贤导演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国海军,他获奖以后。科幻战争片也是如此,所以必须得有军方的支持,这是一点。


另外科幻战争片在这个题材的开拓方面,肯定是以前从没有过的题材,如何表现中国的军队与那种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敌对力量之间的战争,这也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我觉得中国战争片的市场是相当大的,它的潜在市场相当大。


提问 


人类在太空中生存具有什么样品质最为重要?战狼精神?还是说具有什么样的品德、体质是最为重要的呢?


大刘回答 


我觉得人类是能够适应太空的。以目前的这个情况来看,人类的航天员最多在太空中待过400多天。当然他下来以后可能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这个骨质软化,肌肉萎缩等等的。但是这些他回到地球上很快就恢复了,而且这些将来是能够克服的。


克服的方式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目前看来人类的航天员回到地球,产生副作用的主要是失重产生的,失重对人的影响很大,包括对骨骼对肌肉的影响,那在太空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可以人造重力。比如太空城让它旋转,用离心力来模拟重力。而在其他的星球上的话,比如在火星上也好,还是在月球上也好,它本身就有一定的重力,可以部分地避免这个状况。


另外如果人类长期生活在太空中的话,这些所谓的不良反应也就不成为不良反应,作为太空中的长期生活的人,这些东西都会变成他正常的生理特征。比如他会长很高的个子,他的骨骼,他就是比地球上的人的骨骼软,但是这对于他长期生活的这个太空环境来说,他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对于他的生活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他就变成这个太空生活的一个人种,就是这样看法,但总的来说通过各方面的途径,我觉得人类完全能适应太空中的生活。


太空生活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至少在早期相当长的时间内,太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而且充满着风险。所以进入太空生活的人可能要把人类曾经有过,但是已经消失的一些品质,要把它再度恢复起来。比如像人类在早期的这个大航海时代,还有更早的时候,人类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品质就是勇敢,敢于冒险,能够吃苦,能够忍受恶劣的环境,同时具有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等等这些品质,我认为在太空中必须把它重新恢复起来。


因为太空中的环境可能会再现那个人类曾经经历过的艰难困苦的这个恶劣环境,但是他艰难的来源可能不同,但是他的艰难困苦的这个程度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人类过去曾经进行过的那些艰苦卓绝的开拓冒险,像大航海时代,美国西部开发时代,这些很可能会在太空开发中再重复一遍。


当然随着太空开发的进展,以后在太空中的生活,包括在其他的行星中,还是在太空城中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舒适。太空中的那些世界会变成第二个地球。但是与此同时,人类新开拓的世界仍然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艰辛。所以说我觉得太空开发的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丢掉他们曾经有过的那些品质,那些勇敢、集体主义、冒险精神、吃苦耐劳这些品质。


问题 


中国人在太空当中有什么优势?有哪些需要改变的呢?


大刘回答 


首先从政府层面上来说,中国政府相对来说,它能够集中起这个大量的资源去集中办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是从政府层面上来说,中国人在太空中所具有的优势。


其他的个人来说,中国人相对来说他可能更能够忍受那些恶劣的环境,更能够具有吃苦精神,更具有务实的精神,我觉得这个是中国人个人在太空中所具有的一个优势。


中国人需要改变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太空中,肯定需要更强的冒险精神,也需要更多的这个创新精神,这些可能是中国人比较欠缺的。


比如中国人,另外他对于家园的概念,他的家庭观念,家园的观念比这个西方人要强烈得多。所以他进入陌生环境,离开地球,他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可能比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人可能也要高得多,这个是他需要克服的一些挑战。


当时这个《流浪地球》的剧组,他曾经到这个工业光魔公司,著名的就是做《星球大战》的卢卡斯创立的这个特效公司去咨询,能不能为流浪地球做这个特效。当时咨询显然是不成功,人家价格很高,能做不起,对吧?本来这个见面也就匆匆的结束了,但是他们在临走之前就想介绍一下这个流浪地球的构思,一介绍立刻把对方的那些工业光魔公司的人吸引住了,他说你们中国人怎么可能想出把整个地球作为飞船开出去,他们很震惊的。


据说是本来十几分钟的见面拖到两个小时,最后有人的分析也是我当初没想到的,但是可能我潜意识深处有的东西。他说,这种方式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上、思考上的和西方人的一些差异。它反映了在中华文化中,在中国人的思想背景中、哲学背景中,对于土地、对于家园的意识是很深重的。


首先你用飞船去太空中逃难,这个在它的美学层面上就是在他的哲学意味上有很强的流浪的感觉。当然飞船逃难在技术上是不是真的流浪,感觉比地球那个流浪感就强,这个咱们另说,它在这个美学层面上给人感觉层面上它有很强的流浪感觉,它意味着抛弃故土,抛弃家园,抛弃自己的文化背景,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流浪。而把地球作为一个飞船带走,它有很深的哲学味道,这个哲学意味在哪呢?意味着我带走地球的同时,把我的整个文化,整个文明的背景,把我的整个历史都随着一块带走了,就是这样一种家园意识,这是中国人中华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意识。


他这个分析坦率的说,我当时写的时候肯定想不到这么多,但是他现在的分析,我还是很认可的。就说虽然我写科幻小说,我并没有刻意的表现自己的这个中国特色,表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但我毕竟是一个中国人,我肯定有很深的这个中国文化的背景,这个你是逃不开的,你有意无意你都会把它表现在你的作品中。


《流浪地球》刚写出来的时候,有一位评论者就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从你这篇小说中看到了很深刻的这种回乡意识。当时我并不认同他这句话,我说这是一个向太空深处孤独流浪的这么一个作品,哪来的回乡意识呢?但后来一想,他这句话说得十分的有道理,这里面确实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上的哲学上的回乡意识,而这种意识很可能是中国人所特有的。


故乡,我认为传统文化中最深层的含义还是土地。因为土地曾经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的价值。先不说中国人,《飘》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斯嘉丽她父亲临终前对她说的。他说,孩子,这世界上没啥东西值得你付出生命,爱情也好,金钱也好,都不值得,不值得你拿命去换,只有一样东西例外,那就是土地,土地值得你付出,用命去换。这说明在过去的人们心目中,土地的地位十分高。


但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随着大量的人离开土地,不再靠土地生活,土地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就越来越低了。以至于现在,土地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一个情感上的依托而已,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或者实际意义不大。


今天的故乡可能就和你说的有点相近了,今天的故乡, 土地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淡。那些与土地相关的文化的因素,像故乡的风俗、饮食,故乡的乡土文化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个可能是故乡在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变化。而且有一点我必须得承认,“家乡”这个词曾经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来说是分量相当重的一个词。


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故乡在人类的文化、在人类感情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淡了,当然它不会消失,但是它会淡。而且它的含义也在越来越多的变化。比如说现在相当多的人,他怀有故乡感情的地方不止一个,也有相当多的人,比如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对任何地方都产生不了故乡的感情。这就是现在故乡这个概念的一个变化。


我作为一个写科幻的人,坦率的说,我长这么大我没有对什么地方产生过故乡的感情,虽然有的地方我呆的时间很长,但是离开也就离开了,没有那种感情。


但是有一点,当有一天我坐上一艘飞船飞离地球的时候,我回望地球的时候,我肯定会产生故乡的感情,所以我只能说我的故乡就是地球,整个地球就是自己的故乡,可能流浪地球里面也有这方面的潜意识。


现在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元化,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人们的那种回乡情结也越来越淡。


当人类的太空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故乡的观念将再一次回到人类的文化之中,而且其强烈程度远胜于以前的家乡的观念。因为以前,可能我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我假如想回家,大不了我走一年,总能走回去的。但未来的星际开拓可能你一年是回不去的,甚至回去一次可能要用你半生的时间。这个时候,故乡那种强烈的感情和我们以前人类文化那个故乡的感情还是没法比的。但是现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地球变成全球村的时代,故乡的这个情结确实是在飞快的淡下去。


提问 


《流浪地球》中未来人类社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未来人类的秩序和行为,将靠什么来维护和约束?


大刘回答 


这个可能需要相当大的观念上的一个转变,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上面所提的这个条件,就是流浪地球的这个条件也好,还是未来的大规模宇宙航行,人类在飞船上建立一个社会这个条件也好,这个时候这个情况下,技术上我们是先进了,对吧?不管是流浪地球,还是大规模的这个以飞船为基础的太空航行,我们在技术上是先进的,是向前走了。但与此同时,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的社会、我们在社会政治层面上,我们是退步了。


因为这个时候流浪地球上的人类社会或者是飞船上的人类社会,它由一个已经相当舒适的、已经很文明的这种生活物资充足的这么一个生活环境,一下子就被扔到一个充满风险、充满艰辛、充满物质短缺的这么一个生活环境中。这个生活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退回到我们之前的中世纪,或者是工业革命之前的那个生活环境中。


而我们如果承认这样一点,就是说人类社会的体制,它是要适应这个人类所处的环境,它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绝对好的社会体制,只有在某种环境之下最有效的最好的社会体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建立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的社会体制。而这个环境现在是倒退了,那你想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体制来操纵这种环境,我认为是不可行的。只有建立起适应这种社会体制的环境,这样就能避免刚才说的那个人类社会的冲突也好,还是崩溃也好。


当然这个是对一个完整的社会而言。你比如说流浪地球,那地球就一个社会,但是如果对一个由很多超大型的飞船所建立的不同的社会来看,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如果每一个飞船它建立起这样一个适应这个飞船环境的社会体制的话,对于飞船社会本身它可能是适应的。但是飞船之间的话,可能它会爆发更为残酷更为剧烈的这种冲突。因为这样的社会体制,它的这种开拓生存空间,同时用战争等极端手段抢夺生存资源的愿望可能是更强烈更无所顾忌。


对于这样一个前景,我想也想不出很多能够避免的办法,很可能就是说,人类在太空中的历史进程,不可避免地要重复某些我们在地球上历史进程中发生过的一些事。


提问 


《流浪地球》中,如果要塑造一个反派人物的话,您觉得应该是谁呢?还是一个持不同意见者?


大刘回答 


我认为这要从两方面来说。


先从这个短时间来说,就是地球刚刚起航这一段时间。短时间的反派很简单,就说这个时候无论是飞船派还是地球派,他都不是反派,他们的核心思想都是想让人类文明从这种灾难中幸存下来,只不过他们的理念不同,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这个时候的反派就是那种不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做出损害大多数人的这个事情,这种是什么事情?暂时有很多可能性,只顾自己逃生,只顾自己或者自己那一个小团体,或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这么一些人逃生,而置全人类的利益不顾的这些人,这是一个反派。比如假如用飞船逃生的话,他们就那么几个人把所有的飞船都悄悄开走了,把所有的物资都带走了,这是反派。


但是对于一个整个的流浪地球这个过程,2500多年的这样一个过程来说,这个反派就很复杂了。这个时候对人类来说,它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宇宙航行,宇宙冒险,2000多年就变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进程。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它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这2000多年,春秋战国那会下来。它就变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进程。那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什么是反派?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认为它的反派是什么呢?他就是建立起一个极端专制极端黑暗的那种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他用某种方式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这个时候流浪地球它的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哪?它不像一艘飞船那样有充足的燃料,正确的航向,它这2000多年的一个航程,它最重要的生存的依靠在于在流浪中的地球上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这个比其他的都重要。如果这个时候流浪地球上的它的科技停止发展了,就凭起航时的那点科技,我认为是很难维持的。


这种情况下,出于专制的目的阻碍这个科技的发展,他就是一个反派。当然这个就会出现一个矛盾,刚才说了就是流浪地球一旦启航,人类社会所处的环境一下就倒退了多少个时代,他可能要建立起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这个社会体制。这个社会体制很可能会体现过去的那个专制时代的某些特点,这是不可避免的,对吧?


但是同时我们要不禁锢人们的思想,能够让科学和技术自由的发展,如何做到这两者的平衡,这个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反派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不会是简单的单一的完全反派的那么一个角色。


还有我再补充一点,这个时候还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反派,就是为了他自己的某种利益,比如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个专制统治,他就割裂历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把地球在太阳系曾经有过的历史全都抹杀掉,都隐瞒起来,他让整个地球上的人类觉得我天经地义就是这个样子,我所在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样子,让人们根本记不得人类的本源,记不得人类是从太阳系逃出来的,也记不得人类之前的文明。这样的话,他所建立的那种极其黑暗专制的社会,他就能无限地延续下去。这个人也可以看做一个很大的反派,你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反派,这个反派完全是有可能出现的。


《流浪地球》扩展的方面,其实一是在它故事本身,故事开始的这个主要阶段,地球如何启航,如何建造地球发动机,这个是我最希望扩展的。


第二个最能扩展的部分就是地球航行的这2000多年漫长的航程中,人类的社会是如何演变,如何进化的,这也是能够扩展的一大块内容。


提问 


太阳出现问题是地球上降临的一个末日,那当末日来临的时候,您认为人类最应当做的事情是什么?面对有可能发生的末日,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做这些事情?


大刘回答 


当末日降临时,人类最应当做的事情是尽可能的把人类文明的这个成果保存下来。这些成果当然首先是包括一部分人,一部分最有可能延续文明的人,当然保存这些人可能面临着很多伦理问题,但我觉得是应该保存这些最有可能延续文明的人,但是这些人是谁怎么选,这是很复杂的问题。


第二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些具体的成果。首先是他们的科技成果,一定要保存这些科技知识,然后是一些文化上的成果,文学艺术这些已有的成果都应该保存。


还有就是更具体的东西,比如地球上的这个各个物种的基因库,像挪威现在做的那样,保存物种的基因样本,这是我们最重要应该做的。


这个其实和太空航行是一个难题,就是说人类目前在我们这种社会机制是不太可能为这种长远未来、而且现在连个影都没有的事情做这么长远打算的。但这个打算不是绝对不能做,像挪威的种子库就是在做这种打算,但这种打算的规模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投入很大的经济规模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说从目前人类的这个文明的机制状态来看,我们还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做这样长远的打算不太现实。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经济之外的层面去做这个准备,首先理论上的准备,当末日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建立怎样的伦理体系?怎样的价值观、价值体系?这个是个很重要的研究的课题,而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我觉得不管是过去的那些大思想家,还是现在的我们这个研究学者们,好像很少顾及这方面的课题,也有,但是很少。


当时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伦理体系?这个需要最基础的一些理论,人文方面的社会方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现在至少它不成体系、很欠缺。其他是一些更具体的东西,比如各种各样的末日,我们可以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把它列一下,有多少种可能的末日。目前列出来可能有的说是18种,有的说是20种,都有。然后对每一种的末日,我们具体怎么样可能的应对?不是说我们具体真要去应对,就是说至少摆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政治方面的方案,经济方面的方案,社会方面的方案,各方面我们应该都有,这些事情我认为完全可以做,对吧?那这个投入,也就是学术研究上的投入。现在遗憾的是这些也没人去做,也没人感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空乡愁:360公里高的真空,也无法阻挡对故乡的思念
感谢《流浪地球》终于让世人知道中国人有多傻
【内蒙】周楷伦 我的《流浪地球》观后感 指导老师:张明会
流浪地球没有理由不火:中国人长于回首,短于畅想未来!
这口恶气国产片终于要出
《流浪地球》争议很大?刘慈欣这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