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古玉鉴定

笔者今天谈谈古玉的老化鉴定。传统的古玉鉴定是从“料工形纹沁”五个方面去判别真伪,而笔者认为从这几方面鉴定是不妥的,接下来笔者一一分析其原因。

材质上判断古玉真伪只能算是比较有事实依据。首先自文化期以后古玉用料90%是和田玉。其次目前和田玉的价格极高,采用和田玉仿古成本太高,得不偿失。所以会看和田玉就能判别出一定比例的仿古玉。和田玉的特色则是结构紧,有韧性,莹润。下图有和田玉和其他材质玉比较。

▲结构紧,有韧性,莹润

▲结构松,缺乏韧性,看着也挺油

▲和田玉和其他玉对比图

▲目前仿古玉主要用料,结构松,比较透,没有韧性

工艺鉴定古玉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常常听藏友说商代铁折线,周代一面坡,汉代汉八刀等等。这些确实是当时的工艺特征,但藏家必须明白仿制这些工痕特征没有任何技术门槛。作伪者知道大多藏家鉴定古玉看的所谓“阴刻线”的工痕,导致在制作仿古玉时故意做上所谓手工、砣工痕迹欺骗藏友,更重要的是仿制工痕是没有任何技术门槛的,因为古代解玉沙和现代解玉沙琢磨在玉上的痕迹是一样的

▲工艺痕迹的仿制完全无技术门槛(图源于网络)

形状、纹饰鉴定古玉其实把鉴定和断代的概念搞混了。只有在确定古玉老的前提下依据“标型学”断代才算是科学的,而真伪不定情况下即便形状、纹饰确有时代特征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笔者认为形状、纹饰或许能辅助藏友断代,但是依靠其鉴定古玉真伪是极不可取的。

图源于网络

▲典型的汉蝉形和纹,缺少皮壳的老化光泽依然是假货(图源于网络)

玉是有渗透性的,那么人工沁色是十分容易。沁色的分布情况与玉本身的结构(解理面,缝隙,材质疏密)以及玉接触的物质类型和接触物质的时长等都有关系,所以没有一个规律可循。综上所诉,沁色即能仿又没有客观规律可被人归纳认识并用于实践鉴定,所以看沁色鉴定真伪也是不可取的

鉴定古玉是看玉的材质是否老化,只要材质老化风化那么就是古玉。如何看材质老化风化才是古玉鉴定第一要务,古玉老化风化最直接的特征就是皮壳的产生,皮壳光泽和新玉的区别度非常大,下图所示。

▲新玉的光泽(图源于网络)

▲皮壳的光泽

▲新光和皮壳老光的区别度非常之大

有藏友会问老料新功怎么破?老仿怎么破?笔者认为还是看古玉皮壳光泽度来区分。清玉有清玉的皮壳光泽,宋玉有宋玉的皮壳光泽,那么老三代有老三代的皮壳光泽。依据老化光泽的坚挺程度和莹润程度断代才是科学的可以实践的。下图所示不同时代古玉皮壳的光泽特征。

▲商周玉器老化皮壳光泽

▲宋玉器老化皮壳光泽

▲明清玉器老化皮壳光泽

▲玉龄越大,老化度越高,光泽越坚挺

老料新工其实也是看玉的皮壳,新玉没有皮壳产生的是新光,老玉由于新工导致皮壳被破坏产生的依然是新光,所以老料新工冒充古玉对老化光泽鉴定来说也是适用的。

▲图源于网络

▲鉴定标准对标馆藏品才是正确的(图源于网络)

度量古玉皮壳的老化光泽是古玉鉴定的最佳实践。古玉为什么会有皮壳,为什么玉龄越大的古玉皮壳老化光泽度越高,怎么看皮壳的光泽?笔者会在下一篇详细给藏友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仿古玉第5讲:真伪古玉工艺区别原因
浅谈鉴别古玉方法(四)
玉器鉴定的目的
明代玉器工艺特征与鉴定
玉器鉴定 第十三讲
玩古玉看料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