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王步被称为“青花大王”?60年功力成就文人品格

一、自有王步瓷板画,始有民国青花

1939年,端午,耗费了王步半年心血的100多件青花瓷器,随着窑炉坍塌的一声巨响,全部砸埋损毁。王步怒急攻心,一口鲜血喷出,倒地不省人事。

自年初南昌沦陷后,日本人的轰炸机一直在景德镇上空盘旋,而烧制瓷器时窑炉冒出的滚滚浓烟,则成为了日军最容易寻找的目标。王步的青花创作已经停滞了一年多,但家中还有老老小小6口人,不烧瓷,没有收入,如何生活?可最终这铤而走险的一窑,还是失败了……

王步出生于1898年,他的父亲王秀春,本是同光年间景德镇知名的青花画手,可惜英年早逝。不得已,9岁的王步孤身一人从老家来到景德镇学徒,一学就是五年寒暑。本想着出徒后能有个稳定收入,师傅家的瓷器店却倒闭了。14岁的王步只得流落街头,靠给人画鸟食罐为生。

“青花大王”王步

7年后,王步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发现了他,邀他加入'合兴瓷庄',从事明清仿古瓷创作。从此时起,王步的艺术天分逐渐展露,他所做的明清仿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京津客商竞相订购。

王步名气渐响,结识了其时景德镇瓷业翘楚,大名鼎鼎的'珠山八友'。他跟随王琦学习传统绘画技巧,跟随邓碧珊学习书法,与汪野亭、王大凡、徐仲南等人多有交流,最终推陈出新的将水墨技法融入青花瓷。自此,王步青花名声大振。当时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要2块大洋,王大凡瓷板画要16块,王步的作品则达二三十块之多。

珠山八友

童年的艰难,少年的困苦,最终成就了王步的青花大业。当时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自有王步瓷板画,始有民国青花'。可这一切,因为日寇的侵略,在1939年戛然而止。

此后,王步被迫放弃了心爱的青花艺术,在'珠山八友'的帮助下,转向不需固定场所和大窑炉的釉上彩创作,以维持一家生计。1953年,景德镇瓷业在新中国的关怀下重建,王步抖擞精神,重拾青花创作,直到1968年病逝。新中国时期的王步,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创作成熟期,为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青花艺术珍品,也为自己留下了'青花大王'的美誉。

王步的青花艺术,摒弃了清代青花纹饰的繁复陋习,将传统文人水墨画的品格引入青花创作,引导传统的装饰性青花纹饰迈向艺术性的道路。而其对青花瓷物料的创新使用、对青花分水的突破继承、对传统用笔方式的大胆变革,以及比肩文人画的构图方式,造就了王步独步天下的青花技艺。

二、'物为所用'——青花物料

对于陶瓷艺术而言,工艺和材料,是决定成器是否完美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能否发挥和利用材料的特质,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表现力,是陶瓷艺术家的长期追求。王步对于陶瓷材料最关键的两个部分:胎质和釉料,都有着独到的创新之处。

1.胎质

景德镇匠人们,深知胎质对于瓷器烧造的重要性。胎土若淘洗不精,杂质过多,烧成后胎体就会略带灰色,使青花呈色不能完美地展现。反观被誉为青花瓷'黄金时代'的永宣青花,正因其胎体洁白厚重,才使得青花的表现力极为通透。

但随着高岭土矿的不断枯竭,优良胎土越来越少。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步会在质地较差的坯体上吹一层薄釉,以此改善胚体的成色情况,避免胎质影响青料发色, 使料色纯正亮眼。

2.釉料

从元末明初浓艳的苏料、成弘时期淡雅的平等青、嘉万时期红紫的回青料、到明末清初青翠的浙江料,不同时期的青花釉料为我们呈现出了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王步独辟蹊径,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自配青花料。他的青花微带蓝黑、光泽莹润、典雅幽靓,给人以庄重、宁静、浑厚的艺术享受。

王步还创造性的将陈茶水融入青花料中,以降低胚体的吸水性,防止胚体因吸水过多而变形,同时使胚体与青花料结合的更为紧密。

除了青花料的讲究,王步对白釉也有特殊的要求。他最喜使用一种白中泛青的釉料,使得画面在不失纯净感的同时,又给予观者视觉上的延伸感,赋予画面动态之美。

正因为王步对胎、釉材料的精益求精,所以纵观其青花作品,胎体洁白明丽、青花淡雅稳重,给人以有明澈莹净的美感。

三、'料分五色'——青花分水

1.青花分水的起源与发展

所谓'分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填色'。青花分水技法自元代发明,其时多用大笔拓涂,气势磅礴,但用笔拖沓,表现力也较为单一。

元青花细节图

永宣时期,将大笔拓涂改为小笔,相比之下精细许多。但因小笔局限,画面往往需要后期填补,呈现出浓淡交织的效果。

成弘时期,双钩填色法开始流行。先以纤细匀称的线条勾勒轮廓,再以料色渲染填满。此技法表现力细腻生动,浓淡有致,但多有笔痕,画面不够匀净。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青花分水技法终于成熟。其时效仿国画中的'墨分五彩',推出'料分五色'之说,将青花发色分为'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使青花色阶的层次感与画面的立体感达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清时期,社会动荡,青花分水停滞不前,直至王步的出现,才进一步继承和创新了古老的青花分水技法。

2.王步对于鸡头笔的运用

鸡头笔是专门用于青花分水的特种笔。鸡头笔蘸料之后,笔锋不触胎体,以运笔牵引青花料水在胚体上移动,以达到'料分五色'的效果。

鸡头笔

王步对鸡头笔的运用可称得上神乎其技。他习惯右手持笔,左手持胚,左手时时旋转胚体以配合右手运笔。同时,他常常饱蘸料水之后以笔尖再蘸清水,在最浓处收水,达到浓淡天成的效果。而因笔头料水充足,下流成线,故使胚体吸水较慢,料水中的粗粒得以下沉,细粒上浮,烧成后青色漂润、水色鲜亮、苍翠俊秀、美不胜收。

3.青花淌水法

王步借鉴国画中的泼墨技法,创造性的发明了青花淌水法。他以勺舀料水直接倒于胚上,再按胸中画意转动胚体,使料水流至适当部位,再根据料水流淌的痕迹,进行勾线处理。如此艺高人胆大的作画方式,使其青花作品具有了类似水墨画的泼墨韵味。

王步的青花山水

四、'创新笔技'——青花笔法

传统青花绘画的基本技法为'双钩法',即勾勒出轮廓后,再从轮廓内分水。要知道在胚上作画与在宣纸上完全不同,因胚体吸水力强,运笔快则线条纤弱,运笔慢则笔意滞涩。且青花发色浓淡的关键在于料水的厚薄,最终效果只有出窑后才能显现。所以要想绘制出理想的青花作品,作者对材料特性的把握、熟练的画技、丰富的经验缺一不可。

王步当然是个中高手。早期的王步擅长'双钩铁线描',据说他能在胚体上一笔画出一尺多长的线条,功力之深令人咋舌。王步晚年时,将传统的先划线再分水的创作方法,改良为先分水再划线,即'没骨法'。这样做一可以避免分水时冲线,二可以使钩线时间更为充足,三可以掩盖分水时的笔迹。尤其在表现写意花草的题材时,王步将任伯年'钉头鼠尾描'技法融入线条的勾画中,落笔粗、收笔细,很好的表现了花叶筋脉的生命力。

王步笔下的线条功力

关于'没骨法',王步在其《青花色料及其技艺》一文中总结道:

'先勾线后分水等于填色一样,因有规定的范围,宜于绘整齐的花纹,画人容易掌握……但分水时往往会将自己画的线条触动,使其模糊不清。有了固定的范围也受约束, 绘出来的东西比较呆板。先分水后勾线, 画者可以挥洒自如, 不受限制。画出来的画活泼生动, 线条也保证清爽'。

五、'文人品格'——青花构图

1.留白

王步的青花作品,在构图上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达到了'虚实相济'的艺术风格。将留白运用到瓷器上,首先可以展现瓷胎的材质美。其次白与青对比强烈,青色在白地中的延展,给人以纯净大方的视觉享受。最后,留白使主题画面更为突出,同时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整体画面空灵开阔。

王步青花的留白之美

2.书画印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仿古瓷器盛行,帝王年款最为时兴。王步却首开先河,将个人名号绘于器上,'竹溪'款从此声名大震。到了王步创作的成熟期,更是将题跋钤印运用的出神入化,起到了平衡画面、点明主题、丰富情趣、加深意境的作用。

王步落款常见的有'竹溪'、'王步'、'竹溪道人'、'竹溪陶青老人'、'丰城长湖主人'等。他的篆书款隐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阔而不肥,造诣极高。

王步的书法启蒙,源自'珠山八友'中书法最好的邓碧珊。他的书法题跋运用在瓷器上,往往追求与画面的对比效果,张扬的线条与方块字的搭配,给人以和谐的视觉享受。

王步作品中的“书画印”

六、结语

1968年,王步去世,享年70岁。在他去世前的一天,还拜访了景德镇一位老匠人,探讨青花工艺。自从1954年进入陶研所工作,王步迎来了他一生中最为稳定、最为快乐的时光。在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青花艺术珍品:大到高2.06米的万件瓶,小到精致的茶杯碗盘;既有入选人民大会堂的陈设瓷,又有广大群众家用的'渣胎碗'。这位经历了晚清、民国、抗战时期流离失所的青花匠人,最终在新中国,成长为人民的艺术家。2011年,王步被追认为'美术大师'。

近年,'青花大王'的名号渐渐为人所知,其作品也频频现身各大拍卖会,价格一路水涨船高。2018年,王步的《青花人物故事瓷板》在北京匡时春拍以2932.5万元成交,刷新其作品拍卖纪录。个人认为,这是对王步的青花艺术最为直观的认可方式。

创下王步作品成交记录的“青花人物故事瓷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的国宝,珍贵的王步瓷板画
精美绝伦的王步瓷板画
“青花大王”王步
2分钟,980万——“青花大王”王步!
李文跃:王步青花的工艺美学与思想
民国青花大王王步的艺术风格及主要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