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品元青花都在国外?国内出土元青花分析,亦多为皇家贵族所用

元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元代是我国第一个完成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民族的大一统让不同的文明之间擦出了奇妙的火花,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就诞生在这个时代(虽然“唐青花”近年来得到考古方面的实物支撑,但是与元青花二者之间并无传承关系,“唐青花”更接近于唐三彩中的蓝彩陶器)。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各种区域文化审美碰撞熔炼的结果,打破了宋朝单色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为明清五彩、粉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内元青花瓷出土数量的增多,其当年流布区域和使用人群的种种特征,也逐一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元朝完成统一后,将国土分为十大行省,对沿用至今的大省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元青花在这十大行省的分布情况。

元青花出土地点分布图

  1. 江浙行省,包括今安徽省部分地区、江苏省、江西省部分地区及浙江省,共出土元青花110件。其中包含了元青花窑址所在地景德镇出土的53件,其余出土地点为安庆路,太平路,镇江路,集庆路,饶州路和杭州路等。
  2. 中书行省,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山东省部分地区,共出土元青花瓷器67件。出土地址有大都路、上都路、大同路、保定路、益都路等多处,出土环境包含了遗址、窖藏、墓葬三种形式。
  3. 江西行省,共出土元青花32件,为全国第三大元青花瓷出土地,出土环境以窖藏墓葬居多。江西行省比邻景德镇,辖区内水系密布,交通便利,是景德镇瓷器水路运输的必经之地。
  4. 河南江北行省,出土元青花10件,分布于今安徽、湖北、江苏三省。
  5. 湖广行行省,出土元青花8件,7件出土于今两湖地区,广西省仅1件。
  6. 四川行省,出土元青花4件,均为窖藏。另有成都市内基建工地出土元青花残片若干。
  7. 陕西行省,出土元青花4件,位于今陕西、甘肃二省。
  8. 辽阳行省,出土元青花3件,瓷片若干,全部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9. 察合台汗国,出土元青花3件,出土地点均为今新疆伊犁地区。
  10. 甘肃行省,出土元青花2件,均出自甘肃省武威市南大街窖藏。另有内蒙古黑水路遗址,出土两件元青花残件,瓷片600余片。

十大行省中未发现元青花的只有岭北行省和云南行省。其中岭北行省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具体资料不详。云南行省有当地青花瓷出产,但与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相距甚远,故不在讨论之列。

另从器形纹饰来看,国内出土元青花的纹饰以龙凤纹、花卉纹为主,且有一定数量的动物和人物故事纹。器型则以高足杯为主,罐、盘、玉壶春瓶、梅瓶、碗等器型也有一定数量。

综上所述,元青花国内出土地点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江浙行省、中书行省和江西行省。其器型和纹饰也呈现了相对集中的特点。

根据国内元青花的出土特征、器型、纹饰等信息,可以推断其使用人群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皇室贵族。

中书行省出土元青花位列十大行省第二位,仅次于拥有元青花窑址所在地的江浙行省。此处为元朝腹地,大都、上都均在境内,是皇室贵族的主要活动范围。

例如位于北京市西直门里后英房胡同西北城墙下的元代居住遗址,分为主院、东院、西院三部分,院落中以彩色壁画为饰,并有装饰华丽的格子门,体现出不同寻常的地位。该遗址除了出土两件元青花外,还有钧窑、龙泉窑、磁州窑若干,其中一件磁州窑黑釉瓶,肩部釉下阴刻“内府”二字。“内府”的本意是掌管皇家私库的机构,但元朝《禁扁》(专门介绍皇室宫内机构名称的书籍)一书中说:

周代有“内府”而本朝无专列“内府”条。

可见磁州窑黑釉瓶上的“内府”与前朝不同。而《元史》中多有记载某地特产“专供内府”,推测元代“内府”指的就是皇宫大内。

北京西直门元代遗址,院落考究、装饰奢华,又有皇宫大内器物,其主人当为皇室贵族无疑。

北京西直门元代遗址出土的“青花松竹梅纹花口盘”

还有赤峰市发现的两处窖藏,一处位于松山区关家营子乡,一处位于林西县,均出土了龙纹青花瓷器。据王莉英、胡朝晖、耿琪三位学者考证,这两处窖藏的主人应是北元皇室。

林西县出土元青花鸳鸯纹盘

除了中书行省外,还有多处其他行省出土的元青花,均为皇室贵族所有。

如江浙行省繁昌县新港街道窖藏,出土青花兽耳罐一对,兽耳上书“王”字。另有一对极其珍贵的宋代官窑贯耳瓶和元青花龙纹高足杯若干。可见其主人必与皇室有关。

繁昌县出土元青花龙纹高足杯

辽阳行省乌兰浩特市元代窖藏,发现2件元青花瓷器,另有沥粉描金卵白釉瓷器一件。描金是元代宫廷典型的装饰方法,于民间禁用,由此可以确定这处窖藏的主人一定是皇室贵族。

卵白釉沥粉描金高足杯

江西行省境内大名鼎鼎的高安窖藏,一次性出土元青花瓷器17件,质量之精美不输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中的传世元青花瓷器。而此处窖藏经刘金成先生考证,应是当时瑞州路官员祭祀所用。

高安窖藏出土元青花梅瓶

甘肃行省黑水城遗址,则与重大历史事件“海都叛乱”有关。黑水城隶属亦集乃路,是元代重要的军事集结地。元世祖至元五年,西北宗王海都联合其他藩王发动叛乱,幽王出伯率军以亦集乃路为起点,一路向西挺进,最终平定叛乱。幽王一系因功相继受封肃王、西宁王、威武王,继续活跃于元帝国西北地区。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元青花以残片居多,其中有一件相对完整的龙纹罐。由此推断,此处遗址为幽王一系所有。

据考证,除景德镇窑址外,全国共有 52 处遗址出土了元青花瓷,包含了窖藏、居住遗址和墓葬等多种出土形态。其中,与皇室贵族相关的遗址占据了总遗址数的51.9%,可见元代的皇室贵族应是元青花瓷主要使用者。

二、地方豪门望族

除了皇室贵族外,元代一些地方的豪门望族也是元青花瓷主要的消费者。

中书行省境内的菏泽古沉船遗址,除了出土元青花极为精美之外,船上的渔网坠竟然为青铜所制,自古罕见。可见这艘沉船的主人,绝不是普通百姓。

山东菏泽元代沉船遗址出土元青花龙纹梅瓶

江西行省境内的九江武穴舒氏小娘墓,出土元青花瓷器2件。根据流传于当地的《上饶尊桥舒氏家谱》记载,舒氏家族自唐代迁徙至江西后,一直活跃于当地,族中多人出仕为官,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江浙行省太湖县,阮氏一世祖墓有三件元青花瓷出土。据清光绪年间的《阮氏宗谱》记载:唐朝末年,阮枞江奉命围剿此处土匪,大获全胜,被封为镇南将军,后定居于此。太湖县阮氏一世祖是阮枞江后人。可见自唐朝起,阮氏就是安庆地区的豪门大户。

陕西行省西安市张达夫墓,出土了一件青花人物纹匜。当地儒学大家撰写的墓志铭上记载:

“男敬,开颍喜吏,习选入府曹,君不乐,谓之曰:吾闻刻木为吏,期不对,俱坏汝心地也。敬遂辞之,以克家称。”

意思是张达夫的儿子曾被选入官府任职,但张达夫因为害怕对儿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拒绝。这等做派,当是名门望族无疑。

西安张达夫墓出土青花人物纹匜

元代消费元青花瓷的豪门旺族,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经常接触当地的官员贵族。因此,他们极易受到统治者的影响,使用与皇室贵族相似的器物,从而展现他们的地位与实力。

三、明初功臣集团

在国内出土的元青花瓷中,有一部分来自明初功臣的墓葬。这些器物的第一批主人很难确定,而且究竟是“元末青花”还是“明初青花”,学界仍有争论。

中书省邹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青花云龙纹兽耳罐一件;南京北郊汪兴祖墓,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一件;南京外郎宅山西麓宋晟夫人叶氏墓,出土青花莲池鸳鸯纹碗一件;南京市牛首山沐英墓,出土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一件;南京市观音山沐晟墓,出土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一件;蚌埠东郊汤和墓,出土青花牡丹纹兽耳盖罐一件。

明鲁荒王妃子墓出土青花云龙纹罐

这些明代功臣地位极高,如汤和于红巾军时期就追随朱元璋,死后哀荣备至;沐氏家族长期为明朝镇守云南,沐英更是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他们墓中陪葬的青花瓷,均为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即便抛开“元末还是明初”的争论,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元青花在元明交汇时期的影响力。

综合前文国内元青花出土地点和使用人群的介绍,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一、元青花出土地点分布与使用人群可以相互印证。

国内出土元青花瓷主要集中于中书行省和江浙行省。中书行省是元朝腹地,皇室贵族、达官贵人多如牛毛。而江浙行省则是元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当地的名门望族是消费元青花的主力。此外明初功臣之墓,也多集中于江浙行省。

二、元青花分布集中于重要的交通路线附近。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朝利用京杭大运河发展江河航运、开辟海洋航线,设置水路驿站1500处,遍布全国,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稠密交通网。这给了元青花运输销售以极大的便利。

国内元青花瓷器的出土地点,与其运输路线基本吻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路:

元青花流布图

  1.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由昌江经鄱阳湖入长江,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再沿着长江支流运送至各地。如四川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是沿长江逆流而上;而广大江浙地区,则是沿长江顺流而下运来。这也解释了为何江西行省是国内元青花出土的第三大行省,实是此地为元青花运输的重要枢纽。
  2. 元青花沿第一条路线运抵江浙后,再从大运河北上,直抵元大都。山东、江苏、河北等地的元青花遗址均在大运河附近。前文提到的菏泽大运河古沉船遗址,更是印证了这条路线的真实性。
  3. 抵达大都后,经陆路、水路至宁夏,而后逆黄河而上,抵达西北内陆各地。据史料记载,当时元朝开辟了宁夏至大都的黄河航线,主运宁夏漕粮,恰与元青花运输路线重合。甘肃行省、察合台汗国等地的元青花应是走的这条路线。

三、元青花出土地遍布全国,但集中于三个行省,其余出土数量极少。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二:

  1. 出土元青花较少的行省,大部分地处偏远,但元朝发达的交通,依然能满足当地少数贵族世家对元青花的需求。
  2. 元青花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其工艺刚刚走向成熟,就迎来了元末农民起义。所以元青花还未来得及向偏远地区中下层人民普及,就因元朝的覆灭戛然而止。

四、元青花的传播遵循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规律。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是生产元青花瓷的重要窑场。从当地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看,元青花瓷的创烧很可能是为了满足皇室祭祀需求。而由于浮梁瓷局设立之初,御窑场生产能力不足,所以吸纳了许多民间窑场。他们生产的相对粗糙的元青花瓷,更多的流入了地方豪门望族、富商甚至更底层人民的手中。这种从皇室到民间的传播规律,符合封建社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传统。明初功臣对青花瓷器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种风气的延续。

《元史》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

《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

《西安曲江元代张达夫及其夫人墓发掘简报》

《明代墓葬出土的元青花》

《元青花与浮梁磁局及其窑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青花 江西省博物馆
[青花瓷]
一片瓷片拼起来的瓷器史(3)
青花瓷的由来及其寓意
釉下青花广州风情(图)
99%的人都不知道,精美的元青花都有个共同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