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麻离青料青花瓷器研究日记(三十五)

真、仿元青花瓷器的青料及绘画分析(1)

至正型元青花出世已经700余年了,但真正被我们认识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情,相距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对元青花的仿制起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初仿的元青花粗俗且不得要领,比如底部的火石红是直接在涩胎上刷一层酱釉,画法不堪入目,很容易辨认。这阶段的仿品现在大多都流落地摊,价格便宜,只能糊弄一下门外汉。

2000年左右,景德镇的元青花仿制开始规模化,仿制水平有了一个明显提高,的确做出了一些像模像样的元青花仿品,让不少人为之上当受骗。

2015年随着伦敦拍卖行的一声锤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2.3亿人民币成交,藏界为之疯狂,景德镇也为之疯狂,仿制元青花的高超由此开始,规模空前,盛况空前。据说近几年景德镇仿制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可以装得下几个火车皮,有行家里手的作品,也有名不见经传的瓷艺家的仿品,还有家庭作坊的粗制滥造,一窝蜂地涌入市场,吸噬着收藏者的钱包。

景德镇仿制的元青花真的如某些专家所宣扬的那样真假难辨,几可乱真吗?非也!就是当代景德镇大师级瓷艺家的仿元青花作品,也差之甚远,其本人也坦承只仿到了7成,余下的3成不可仿。瓷器鉴定大师邱小君老师曾撰文说,元青花具有不可仿制性,为什么说不可仿,是因为当时所用的材料都没有了,现在使用别的材料仿制元青花,当然做不出原来的样子。

至正型元青花使用的苏麻离青料来自中东,到了宣德后期,苏麻离青原料矿枯竭,国内的库存告罄,从此再无苏麻离青,使用苏麻离青料烧造的青花瓷器,成为了千古绝唱。现在的仿元青花,始终在以下关键点始终无法突破:一是元青花上的铁锈斑和串珠纹,所有的仿品都无法突破。元代受生产技术要素制约,青料需要使用石臼捣碎,然后用石碾研磨,过筛、淘洗,但是总会留有细颗粒青料。这些青料颗粒在绘画时,首先会随着水流动,并快速沉淀下来,颗粒凝聚在一起,烧成的时候就形成铁锈斑。勾画线条的时候,颗粒无法凝聚,散落分布在线条之中,烧窑的时候,高温将颗粒融化,形成一个个的点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串珠纹。串珠纹只会出现在元青花细描线处,如细密的波涛纹或动物的尾纹,凡是使用苏麻离青料绘制的,都会出现串珠纹,无一例外。

过去对串珠纹现象,受一些专家狭隘观念的误导,认为使用放大镜鉴定瓷器都是门外汉,因此对串珠纹的研究,仅停留在肉眼观察阶段。如果我们将串珠纹置于5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串珠纹的本来面目。

肉眼所能观察到的串珠纹,只是分布不规则的黑点

500倍显微镜下的串珠纹原来是沿线描而呈现的一个个的大气泡

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串珠纹是苏料元青花上的一种特有现象,到了永宣时期,虽然使用的还是苏麻离青料,但使用苏麻离青料的元青花上普遍存在的串珠纹现象,却奇迹般的消失了。现在的仿古高手,无论怎样吹嘘自己,也不可能做出元青花上的串珠纹,这就是元青花的诸多唯一性之一,元青花具有不可仿性。

二是苏麻离青料青花所形成的吃胎吞釉现象,为苏麻离青料青花所特有,仿品无法突破。现在的仿家,为了达到以上这种苏麻离青料效果,挖空心思,奇招百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青料中加入氧化铁,但是这种人工加入的化学元素同氧化钴不相容,烧成后灰黑一片,并无真品上的深入胎骨铁锈斑。作假者另想奇招,绘画之前,根据纹饰的要求,用毛笔蘸清水先在涩胎上洗出一些凹痕,然后再上青料,烧成后也会形成青花的凹陷,如同苏麻离青料的吃胎,由于凹陷处积料多,还会有假铁锈斑出现。由于这样作假费时费工,只能在局部施为。常常看到一件青花瓷器上出现一块块不连贯的斑块,就是这种作假套路。真正的苏麻离青料青花的吃胎现象是普遍的,几乎每一笔都会呈现这一特征,绝不可能在某一局部出现。

元青花上自然形成的铁锈斑

现在还有一种对铁锈斑的造假手段,手法是首先用青料绘画,待青料干后,再使用氧化铁料在原纹饰上面按照铁锈斑出现的规律涂上一层,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青花,烧出来后也会出现类似的铁锈斑。不过这种人造的铁锈斑浮于表面,真品铁锈斑深入胎骨。假铁锈斑分布没有规律,看起来黑乎乎一片,真铁锈斑只会出现在青花的边缘、自然流淌的聚料处。

至于串珠纹的造假,则是直接在画面上用浓料点染即可,但这种人工点出的串珠纹,大小很难掌握,分布也不自然,真品看多了,辨别亦不难。

鉴瓷,对于青花的画工和画面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关注环节。至正型元青花之所以具有那么大的影响和魅力,不但表现在它的稀有性,更重要的是元青花给予我们的艺术感染力。构图饱满又繁而不乱,极具写实的艺术风格和一丝不苟的表现手法,就是放在7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其艺术魅力仍让人震撼;流畅的线条,一笔到位的中锋用笔的平涂技法,仍让我们当今的瓷艺家望尘莫及,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的景德镇,不乏艺术大家,为了仿制一件元青花大器,竭尽所能,但做出来的东西,总不能尽人如意,留下种种遗憾,画工生硬、呆板、没有原器那种大气和神韵。

元代官窑那些制瓷画师,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技从心出,手随心动,一笔到位,流畅自然。仿品因为是仿,首先作者内心本就有了一种压力,生怕仿得不像,作品难免会出现拘谨、呆板,画工常见滞笔、断笔、复笔现象,书画鉴定有一俗语:“真笔壮,伪笔怯”既是此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真正的元青花
瓷器鉴定学习——认识永宣苏麻离青料
本人原创首发目前国内外最系统深入的苏麻离青研究文章——元明青花瓷苏麻离青料呈象特征
“元青花文化圈”景德镇观仿识真之行【一】
元青花如何辨别辨识, 你了解元青花吗?
元青花鉴定方法、苏麻离青特征介绍;瓷器鉴定实战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