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开学:浅析新课改下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学校      刘开学     邮编:445033

      摘 要: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综合体,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工具和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石。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探究了解决的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功效,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    主要问题   教学对策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综合体,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工具和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石。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写作、交谈、读书等方面,语文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语文学科如此重要,我们必须从小学起就重视语文这门学科。以下我着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探究解决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功效,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远离生活,课堂气氛沉闷乏味。
  由于教材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认知特点,一些老师上课往往照本宣科,如进行字词教学,往往一味“填鸭”,机械地停留在“教教材”上,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压抑。其实教学字词可以随机应变,比如可以将字词教学游戏化,开展趣味竞赛,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学习生活往往较为枯燥,课本知识有时似乎离生活有一段距离,不过有机会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看一看金黄的稻子、棉花的雪白,闻一闻花香,摸一摸小动物,就能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
   2.浮于表面,认识肤浅空洞。
  新课改提倡教师创新教法,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提高教学效率,可是往往课堂气氛甚是热闹,学生发言似乎也很积极,但往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这些热闹、自主、合作的背后,往往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丧失,学生对课文内蕴理解得不深刻。有些教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往往采用“串讲串问”这一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教学过程很顺畅。表面上看似乎是教师帮学生理顺了思路,贯通了课文,但其实,学生有没有实现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学生往往没有静下心来,以一定的时间认真研读课文,就顺着教师的提问找到答案,毋庸置疑,在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是空洞的,是无力的。
    3.学习盲目,目标不清晰。
  语文是一门系统的课程,阅读、写作缺一不可。学习语文需要讲究一定的逻辑,即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清楚。比如一些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整体感知,就匆匆进入领悟文章语句内涵的环节,理解注定不全面不到位。又如阅读一篇文章。老师要求学生按自己虚幻的方式读,一些学生就各自为政,这个读喜欢的这一句,那个读喜欢的那一句,把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破坏课文的整体美。
  4.课内外脱节,课外积累几乎空白。
  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但现实情况时,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不能紧密联系,学生课后往往要完成繁重的作业,参加课外辅导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大量阅读相关课外书籍,课外积累不够,阅读的深度、广度自然不够。
  二、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误区
  针对上述常见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关策略,快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语文学习效果。
   1.寻找课程与生活的共鸣点。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与教材产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的理想境界。比如,教学与花草树木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坛里,到公园里,到野外,到大自然中,一边读文,一边欣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花儿的绚丽、草儿的清新、树木的生命力,才能体会到文章的深刻用意,才能拥抱美好的大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2.比较中品味文本的多元化。
  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作家因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不同会写出不同的文章;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文章中抒发的情怀不尽相同。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将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组成一个学习单元,让学生阅读、品味,体会其中的多元色彩。也可以安排不同的学习小组,就一个主题做深入探究并组织成文,加深理解。这实际上就为学生构筑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不仅使学生在文本与文本的比较阅读中体会到相同点与不同点,而且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3.泛读、泛教中贯穿主旨。
  教语文课,教师应该明确一个宗旨: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教师可以泛泛而谈,讲讲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甚至可以联系同时代的作家的文章做比较阅读,但是这些统统都都要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即这一课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接受什么样的情感熏陶,泛中显细,细节见真章。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
  4.多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渗透这样的理念:厚积薄发,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才能学好语文。可以有计划、分步奏、策略性地引领学生课外读书,比如可以在班上成立读书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加入相应的小组,如:散文组、小说组等。为了鼓励学生读更多的书,还可以在班级布置图书角,组织早读课或活动课上讲故事竞赛,并为获胜者颁发小礼物,如他最喜欢的一本书,等等。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鼓励学生读书,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现实中能很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并不多见。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生命的灵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是关键。语文课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语文老师只有寻找到课程与生活的共鸣点,于泛读、泛教中贯穿主旨,才能使学生在比较重品味文本的多元化,在多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素坚.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浅见.甘肃农业,2010.
  [2]张焕梅.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与教学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关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小品文选刊(下),2015.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瑞:呼唤“活”语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12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带教老师心得体会3篇
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 名家经典 - 溧水实验小学
崔峦谈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高年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