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恒明 挖掘有效课程资源与提高中学生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

此文发《素质教育》2017年9月

挖掘有效课程资源与提高中学生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田恒明      邮编:444315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撑。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信息技术教材本身的资源;同时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特点,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开发和利用更多合适的课程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获得发展,提高中学生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程教学资源  新教材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与学校的各项课改以及区镇信息技术学科组织的教研活动,并认真解读了新课改与新教材的精神后,我深深感受到要改变过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弊端,就必须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所拥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感悟,从而达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目的。这些资源包括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实物,可通过教材、课外书籍、网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渠道获得,甚至可以通过学生课堂动态生成。

一、依托教材,充分开发利用新教材本身的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资源,首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这套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首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七年级教材就包括有“信息之旅”、“探索计算机的奥秘”、“书香校园”(网络交流)和“魅力南海图片展”(ACDseePhotoshop教学),紧贴时代的脉搏。其次,新教材突破了传统的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以活动为主线,“情景”、“探究”、“交流”、“实践”、“创作”、“检测与评估”,并附有恰当的“旁注”,让学生从旁注中找到相关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提示

所以,好的教材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阅读教材,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教材中提供的哪些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前布置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由于教材本身图文并茂,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教材当作课外书籍来读。课堂上充分利用文字和图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对重要的知识点会采取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在“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只有依托教材,才会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延续下去。

二、突破教材,开发利用更多的合适的课堂教学资源

好的教材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好的教学方向和指导思想,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觉得有些美中不足,教材毕竟只是印刷品,其中的资源只有文字和图片两种信息,而且教材也不是尽善尽美。因此开发和利用更多合适的课堂教学资源,会有助于学生主动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教材本身的教学内容开发利用的几种有效的资源。

一)利用视频资源教学,聪明又省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 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因此,合适的多媒体音像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课堂教学资源。

在《探索计算机的奥秘》一章中,视频教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首先介绍《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时,笔者使用了网络视频资源《百年科技启示录22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通过视频讲解向学生揭开了一代又一代计算机及计算机人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主机箱内的重要部件》旨在向学生揭开计算机主机箱内神秘的世界。本节课本属于理论课,按常规来讲,可能会照本宣科或者用图片及实物来介绍,又或者让学生上网去探究,但所利用的资源总觉得欠缺直观和深度,学生仍然似懂非懂。笔者手头购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实践宝典》的光盘,内含各配件的介绍及安装视频,正好派上用场。这些视频录像,既专业又容易懂,利用视频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且视频中含有丰富的信息,易于理解和记忆。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点。

二)利用硬件资源,创设真实情境。

学校电脑室的设备由于老化而更新换代,废旧的设备通常被堆积在一间旧机房里,用之无劲,弃之可惜。新教材出来后,笔者发现了一个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上文介绍了利用装机视频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光是看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能亲自动手装一装该多好啊。笔者灵机一动,那批已经废置的旧机,不是可以派上用场吗?于是,拉上几位同科组的老师,选一部分机箱和配件搬到课堂,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践体验。通过拆装主板、硬盘、CPUCPU风扇、内存、网卡以及连接数据线、电源线等任务,让每位同学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亲手拆装的过程中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同时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做事、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这次尝试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受到老师的好评,也受到学生的喜爱。于是,在《做个网络小专家》一章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观学校的网路控制室,了解局域网的设备组成,并同样利用旧电脑室拆下的网线,将其剪成一小段一小段,让学生在观看了“双绞线制作”的视频后,亲手体验一下网线的制作过程,并让部分学生接上水晶头,利用测线器进行测试。笔者清晰地记得,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网线测试成功后那种成功的喜悦绝不亚于考试考了好成绩。

三)将教材内容深化,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在学生和教材间有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教师的职责就是衔接、引导,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性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

1、利用网络,生成文字与图片资源。

新教材中每一章节都设计有上网探究的环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自觉性和研究能力还

在养成的过程中,所以,教师设计的引导问题非常重要。探究的问题如果能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将使他们的兴趣大增,收获更多。比如,在《计算机软件》一节中,笔者不是让学生去查“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而是将问题设计成:你知道计算机常用的装机软件有哪些吗?目前的流行病毒有哪些?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因为很多学生家庭购买了计算机并能宽带上网,都遇到过软件的安装使用和计算机病毒的困扰,所以学生有兴趣自然也会很自觉地去探究。老师再将各位同学的探究答案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了。

2、拓展教材,生成作品资源。

由于篇幅有限,加上教材编写者的知识限制,未必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本人的教学能力及所教学生的实际需要大胆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如在《魅力南海图片展》一章中,教材主要着重于Photoshop对图像的选取与合成、文字、色彩的调整和滤镜的应用,而对Photoshop的渐变填充、画笔和自定义形状工具的应用,却是一带而过。但笔者从以往的课件制作和辅导学生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体会到,如果开发出这三个工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去创作一副属于自己的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更有兴趣。于是,笔者设计了一节《“美丽的星空”模仿与创作秀》的课。为了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学课件中采用了很多截图,利用截图将相关工具的使用作了详细说明,让学生一目了然。实践证明,比起完成书本的练习,学生对这种综合应用与自我创作的学习更感兴趣,学到的知识更真实,效果更好。一节课过后,每班都留下了不少非常有创意的好作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首先是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主体,所以应发动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才智。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仅靠教师去搜集资源力量毕竟有限,教师应和学生一道,不盲目,不等待,树立主动搜集的意识,了解开发和搜集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搜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去“研究”,根据一定的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并学会分辨、筛选、分类、检索和使用,在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中形成能力。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2],且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验,以做出更优化、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以便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在Intel未来教育培训中,对媒体和资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其次,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思想,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景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总之,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通过增加课堂教学资源的数量,提升课堂教学资源的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师行为改变的实践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原创】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
应明了课堂上该利用哪些资源
三年级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