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彦斌 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此文发《中国教师》 2017年8月

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学   王彦斌    邮编: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朱刘念   邮编:445000

摘要:自主性学习主要是指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者。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教学新思路 

生物科学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粮食、资源、能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无一不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全球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淡水资源趋于枯竭,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已成为当代科学家的共识,这预示着在21世纪,人类在生物学领域将有重大突破,如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且现在还无法医治的重要疾病——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和治疗;人类的衰老过程将得到延缓;克隆技术的发展将为人体器官移植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器官;粮食、果蔬等产量和品质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等等。因此,生物教学质量的高低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学生物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要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天空,不要将题山卷海全压在学生的身上,使学生沦为一部学习的机器,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自觉地、有效地、积极地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自主学习",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把一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三个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自主学习”教育法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自学,掌握知识,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探求能力、应变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它是为学生将来形成完全的自学能力作准备的。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行为自主性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也是走向成熟的特征表现;其二,学习的自主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三,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走向。自主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从教的角度来看,一是指教师是否具有主体性教育教学思想和恰当的引导策略;二是能否唤醒或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能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学的角度看,主要是指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元认知策略,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主体性保证自己能动起来,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期性;参与性保证自主性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与社会、集体和谐统一的。有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是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教育文化模式,运用科学启蒙(求真)、艺术陶冶(求美)、交往习得(求善)的教育策略,以真正达到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

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就指出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说:“教不是为了要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自学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论和学习方法论已经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的提高,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真正将学生摆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即:由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的单向性转变为教学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率;由只重视教法的改进转变为教学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努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结合;由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知识教授式转变为激活思维训练的启发式,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一、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至关重要。在“自主学习”教学法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要引领学生探索知识,启发学生理解知识,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其次,教师是一为研究者,不仅研究生物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研究教育动态。在专业知识上,教师应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把握当代教育思想,洞悉教育发展趋势,善于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去培养学生。第三,教师是一位教育者。教师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把“育人”弃之不管。学生的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认知、技能和心理三方面的目标。单纯的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学生加强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内驱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可靠的保证。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加强教学进程中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好学、乐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发扬民主,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园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扬民主,讲究师生平等,不能“我说了算”或“一言堂”。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①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教师可以先简略介绍大千世界里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 ②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等。这些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索,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 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 慎重地给予解答, 没有把握的最好延迟做出判断。

教师还可以故意提出错误的推理和结论,和学生展开辩论。鼓励学生据理力争,坚决摒弃盲从、迷信的观念。同时,如果教师真的出现了失误,学生提出来时,教师一定要虚心改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不迷信老师,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景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过程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同学反复几次制成的滤纸条都不理想,分不出四条色素带,我就请一些做成功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实验,查找原因。我还给同学们提供了多种实验材料,请他们思考,除了用课本上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外,还可以把该实验如何改进?并让他们通过实验进行自主的探究、分析。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认真研究、讨论,充分理解了该实验的步骤、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有的同学还对该实验提出了较好的改进方法。如用圆形虑纸代替虑纸条,将色素滴在圆形虑纸的中心,并用一个虑纸条做成一个细小的圆形小棒,一端插入层析液中,一端顶在圆形虑纸的中心,且发现在圆形虑纸上出线了一个以圆心为中心的四条色素带,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避免烧杯里的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而造成色素带分布不清晰。

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在教学中我将平时收集的相关生物学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一个班。同时还给学生介绍《少年科学》、《百科知识》、《家庭医学科普》、《生物趣谈》、生物教学资源网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广泛阅读,查找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来解决课本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还组织学生开设专题演讲会,办专题手抄报,举办生物小论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自己去翻阅和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使学生们广泛阅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如我在讲克隆技术时讲到: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已经宣告了生物世纪的到来,但“多莉”的诞生过程是怎样的?应用了哪些技术?又如我在讲“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时,给学生介绍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迫使人们不得不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进化的历程。对此,科学家对人类的进化理论有了一些新的见解,请学生自己在课后去查找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求知。例如: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参观种植园或养殖场等;同时,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内容;采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让大多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探索过程。 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遨游在生物学的知识海洋中。

参考文献

1. 马美彦,浅谈自主学习中的创新教育. 学科教学探索,2014,9:27-28.

2. 杨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理论构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72-78.

3. 唐金平,认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云南教育,2010,7:17-18.

4. 朱健民,初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初探.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1):100-102.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生物教学“活”起来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生物总复习计划
八年级下生物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初中生物会考的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