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云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此文发《教学与研究》2017.5.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廖云才      邮编:445000


    【摘要】历史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避免中学生人格缺陷,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历史教育功能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的体现。因此,历史教学工作者应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时期,充分利用历史课程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熏陶,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和谐发展。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健全人格  和谐发展
  
  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些中学生在人格方面的成长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人格的缺陷为代价的,那么,它就背离了我们教育的本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上,提出“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和明确任务。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就历史教学利用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谈两方面认识。
  
  一、历史教学在人格驾驭中具有独特功能
  
  目前,在历史教育中对加强健全人格教育关注不够。“当我们把历史教育放在人文科学的整体框架上,思考其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时,就自然而然地亦将人格教育的任务放到了其核心的位置,可以这样说,学校历史教育若不以塑造新时代的人格教育为本位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设立本学科的意义了。”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载,历史是人生的教科书。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史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博大而精深,蕴涵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健康人格品质的形成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有着特有的、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针对中学生崇拜名人、崇拜英雄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丰富的史实,特别是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滋润学生的心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以人格养人格,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1 进行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境界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它能使学生感受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儒家强调君子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净化。霍去病取得打败匈奴的战功,拒绝汉武帝为他建造的精美住宅,表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于职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社会责任感;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国忧民;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为了抗日事业英勇就义的报国之志等等,都是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素材。
  在教学中剖析历史人物的远大志向,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很有必要。例如,讲到曹操时,可引用曹操在《龟虽寿》中的一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抒发了曹操怎样的政治抱负和雄心大志?这一年曹操多大年纪了?表现了什么精神?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心怀雄心壮志,虽年迈而壮心不减,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优秀的历史人物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为了国家与民众的幸福,奉献自己。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与震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是我们先辈留下的光荣传统、优秀品质,是我们后代享用不尽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然引申,启发渗透,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民众,关心社会的意识。
  同时,要注意历史上反面人物对正面人物的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对崇高或卑劣的、优秀或丑恶的灵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文明的赞赏与自豪,对破坏文明行径的愤慨,引导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产生崇拜英雄,鄙视小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通过秦桧、慈禧太后、汪精卫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什么叫“名垂青史”和“遗臭万年”。当岳飞取得堰城大捷,正欲乘胜追击金兵,却见十二道金牌逼他班师,我们怎能不为他壮志未酬而义愤填膺?怎能不为秦桧一伙苟且偷生、残害忠良的无耻行径而愤慨?汪精卫曾经革命过,他做的诗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在辛亥革命时曾传诵一时,然而在抗日战争时却投降卖国,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2 进行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迷失在物欲的海洋中,失去了对真理的追求。历史上优秀人物就像一座座灯塔,给雾海中失却精神家园的人导航向。
  例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终于领导大众推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并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与北洋军阀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正在他苦闷彷徨时,十月革命的炮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使他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一生为中国独立、自由、平等而奋斗的爱国精神鼓舞着后人继续奋斗。
  20世纪20年代初的法国,聚集着从中国来的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们过着艰苦的生活,勤奋学习,探求真理。中共最早的一批党员,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一到巴黎,就投身到工人阶级行列中,他先后到法国和德国,考察了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形势,分析欧洲的社会制度和各种社会思潮,最后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中国的救国良方,并为此奋斗终生,成为一代伟人。  通过这些优秀人物对真理执着追求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崇高情感,教育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
  
  3 进行顽强拼搏、坚强不屈意志的教育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格的伟大。”而现在的中学生多数在父母的娇宠之下长大,以至有的人心理脆弱,畏惧困难。而超常的毅力是因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的,伟大的目标也只有凭着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
  历史上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绝不在少数。司马迁身受腐刑,面对流言,抱着“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名著《史记》。汉代名将苏武虽然身陷敌营,但魂牵汉室,不为敌方威逼利诱所动,最终还是身回中原,不辱使命。教师可借此养成学生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
  无数革命家同样具有坚强不屈的气节。如由于叛徒的出卖,陈赓被捕了,在狱中任凭严刑拷打,始终不在脱离共产党的声明书上签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蒋介石亲自去劝说他,说只要愿意跟他走,任何一个师的师长由他去当,甚至说可以把南京卫戍司令的职务给他,但都被陈赓拒绝了!这不正体现了他对当初入党誓言的捍卫,对革命信念的坚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吗?又如邓小平面临三起三落的际遇,重登政治舞台后,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带来了今天神州的巨变。他那笑对挫折、坚强不屈的乐观人生,令世人无限钦佩。
  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钨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45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了1/10克的氯化镭等等。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当壮年时却得了骨髓灰质炎,半身瘫痪、言语不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重返政坛,坐着轮椅冲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当选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全国一片恐慌,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铿镪有力地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慌的就是恐惧本身,是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他大刀阔斧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经济,以后又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贡献。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
  人的一生充满挑战,只有无畏无惧面对挑战、迎接挑战,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一首歌唱得好,“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在教学中,引用相关史实,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顽强拼搏、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4 进行团结协作、宽以待人的教育
  当今的不少中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提倡厚德载物、博大宽容的胸怀,这对于今天我们调节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也很有针对性。
  唐太宗善于纳谏的谦和,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千古佳话。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隋末农民战争之后,李世民注重总结隋朝很快灭亡的教训,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以帝王少有的大度,采纳魏征等直谏大臣的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政治上实行宽刑减政、节制徭役;经济上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励精图治,终使封建国家出现少有的盛世。
  林则徐之所以取得禁烟运动的巨大成就,除了“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心外,官与民的团结协作是关键所在。林则徐曾题署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欲则刚。”“愿闻己过,求通民情。”林则徐受命于广州禁烟,随行的只有差役、厨夫等10人,自雇船轿,自己住宿公馆,不要地方官迎送招待,一改当时钦差大臣到地方前呼后拥、奢侈豪华气派,使他与百姓连心,赢得百姓的爱戴。
  1955年,在著名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破坏和亚非某些国家之间的互相猜忌攻击,周恩来总理发表演讲,抛开各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从维护亚非各国共同反帝反殖民统治的大局出发,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团结合作的和平外交政策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蒸蒸日上。结合历史教学。使学生养成与人团结协作、宽以待人的人格风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提高教师素质,给学生展示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每个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教师,如何健全完善自己高尚的人格?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历史学科是一门教育功能很强的人文学科。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用爱的暖流去启迪学生的心扉,用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化学生;其次,要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素质。历史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再次,要有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洛克说:“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有健康稳定、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养成健全的人格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今各国进行的教育课程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在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因为素质教育说到底还是培养具有怎样人格的人。”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精神的领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发展,使历史教学发挥其特有而重要的教育功能,也使教师自己的人格境界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得到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教师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好感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重难点汇总
拿什么来影响你,我可爱的学生
对“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思考(转载)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2017-08-16 24页 5.0分
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