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爱因斯坦也提出:“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对待,不能使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一、创造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敢于提问,进入主动思维的状态,而不是严肃有余、气氛沉闷,学生只听不问,处于被动思维的状态。除了老师方面的原因外,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甚至幼稚,怕同学取笑,更怕老师批评指责,不敢发言。还有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重,只想课堂上靠老师讲解、作业照套例题,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认为自己都懂了,懒得提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的积极性。
  1、营造宽松、活跃的提问环境。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索问题的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敢于提问、踊跃发言。
  2、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一般在家中都是事无巨细皆由家长一手包办,长期以来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师要与家长多加联系,密切配合,克服家庭、学校包办过多的不良影响。还要在课堂上多启发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运用活泼的教学手段。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好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搭建平台。如经常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比赛,通过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各组成绩,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热情。学生将会在竞赛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二、创设趣味化的质疑情境,让学生“愿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纸平均分,你会怎么分?从1/2、1/3……1/5到1/4、2/4……4/4,横着看板书,再竖着看板书,观察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提问、再观察、再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愿问。
       三、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会问”。
        多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会问,必须“授人以渔”。
        1、示范引导。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问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小,才刚刚接触到数学,因此,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还是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的。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让学生觉得有“法”可依。如在学习提问题(第一册第一个信息窗)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学生说:“老师,火箭是怎么制造的?”于是我又问: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顿时,课堂里鸦雀无声,我也愣在那儿不知怎么接下去,我想他们是不是不明白什么叫“数学问题”吧?于是我想了想,何不让学生先跟着我来问一问,说不定会有启发。于是我说:“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好吗?有几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下面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问一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颗松树?”……学生的问题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学生对于熟悉的问题很乐于接受,学习热情也很高。“原来提问就是这样啊,提问一点也不难,提问就是想问别人什么问题。”后来有个学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2、及时点拨。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可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估算时,我出示的探究例子中,故意没出现个位数字是5的数,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接近整十数的数就估成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在我的提醒下,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这个数是45是估成40呢?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到呀!”同学们开始有点困惑了。但看得出,个个都在动脑筋。一个学生有些迟疑地说:“我想是看成40算了!”又有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可以当40,也可以当50。”后来又有一位学生说:“我妈妈教过我要看成50算,因为要4舍5入!”最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对,按照人们的习惯是四舍五入,一般就看成50来计算。”在我的点拨下,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又一次印证了西方的一句谚语——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老师的示范引导就像一缕明媚的阳光,让学生问题意识的种子从发芽到长大,变得更加茁壮。
       四、在主动思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答疑中获得快乐
  如何答疑和解疑,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后的恍然大悟和释然快乐,并乐于提问、认真钻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按问题—思考—发现—掌握和提高的轨道进入良性发展过程。整个认识过程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始终以积极思维去探索和发现,同时获得问题解决的愉快情感经验,这就有助于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内在动力。比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先设计一个场景:班级要选出一名学生参加全校投篮比赛,现在我班有四个候选队员,平时的成绩如下:小明投过20个球,投中17个球;小东投过25个球,投中21个球;小军投过50个球,投中40个球;小亮投过10个球,投中8个球。要选谁去呢?经过讨论思考后,有的学生提出应让小军去,因为他投中的球最多;有的提出应让小亮去,因为他投不中的球最少;有的提出应该用抽签的办法,谁抽到谁去。那么到底应让谁去呢?应该有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才行。最后学生再进行讨论,一致觉得应该用命中率来衡量,也就是用百分比来衡量。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体会百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获取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形成了对百分数深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便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吴少忠的博客
小学数学百分数问题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