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课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
金属的防护与回收
【背景】
任教教师:杨祎,教龄5年,中学二级,教学素养良好,善于运用各类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在情景创设和应用上有一定的研究。
教学主题:金属的防护与回收【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观察教师:化学子课题组全体成员,吴晔萍、俞丹俊、周颜萍、贾皓、章雪平、柏基香、李听媛
观察主题:微视频的运用、教师实验教学及学生对于对比实验的理解
活动背景:在学习尝试教学的总课题之下设立的化学子课题,围绕化学微视频的应用研究,开设理科组的尝试教学研究课,并进行了此次课堂观察活动。
【课前会议】2015年12月7日
(一)杨祎老师说课
第五章第三节   铁生锈及其防护
设计思想
“铁生锈的探究及其防护”一课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并且铁生锈相关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因此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按照书本提示,将课堂的重点放在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中控制变量思想的引导和贯彻。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老师的适当引导形成控制变量的思维,最终确定铁生锈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视频加以辅助,将较长时间的铁生锈过程在短时间内清晰地加以呈现,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在明确实验设计目的后发现初步尝试实验时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交流讨论加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防止钢铁锈蚀的措施。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设计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课标中具体的教学标准及活动与探究建议确定了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了解钢铁锈蚀的条件,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生锈的原理,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认识回收利用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融合了铁、铝等金属活动性的比较、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以及金属的防护等知识,其内容向上可以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铁冶炼后需在密闭环境中冷却等知识联系,向下可以跟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化学除锈)等知识联系,有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水平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铁锈蚀的条件,了解防止铁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难点:让学生逐步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
教法分析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展开教学。在经过课前的尝试实验以及课堂的初步交流与展示后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用控制变量的思维进行铁生锈条件的相关探究。然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自我尝试评价之前完成课前实验。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完成实验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总结。教学过程中穿插的三段微视频分别起到了引发问题,帮助观察和适当拓展的作用。
学法分析
本课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对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为重点,并通过对实验设计的分析,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探究,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指导学生用“发现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作正确的记录、分析、比较,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体会发现问题的乐趣和探究过程的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营造一种学生思维激发、积极主动,勇于交流、善于表达的和谐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
课前尝试:
让学生依据书本尝试完成实验
(通过课前尝试让学生对铁生锈及其原因有初步认识)
视频导入:
播放铁一夜生锈的新闻视频,并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这则新闻,请大家结合预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新闻中是什么导致了铁制品一夜生锈的呢?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铁生锈?
(通过新闻视频导入新课并能让学生结合视频和已学知识对铁生锈原因尝试提出合理猜想。)
交流讨论并由学生代表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观察生锈情况,交流讨论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铁生锈的情况如何?
这几号铁钉分别接触到那些物质?
(让学生尝试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参与课堂。)
初次尝试:
1、3-5号都生锈了,4号比3号严重,为什么?
提示:分别接触到哪些可能会影响铁生锈的物质?通过对比条件的不同得出什么结论?
2、5号比3号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酸、氯化钠会加快铁生锈
(通过对对实验中条件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播放铁生锈过程视频:
刚刚还提到1、2号铁钉没有生锈,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这个实验过程较长,也并不是所有同学做了这个实验,我们先通过一个简短视频让更多同学来直观地感受铁在一周内生锈的情况。
(对于耗时较长的铁生锈实验,通过播放视频能让未能参与实验的学生也直观感受到铁生锈的过程。)
再次尝试:
1、3号实验中铁钉的哪部分最先开始生锈?这说明铁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前尝试中1号实验加干燥剂的目的是什么?2号加冷却后沸水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怎样的对比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水的结论?怎样对比可得出生锈需要氧气的结论?
总结: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知道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实验探究,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交流讨论,反思评价:
与自己组的装置比较,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尝试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更好地理解铁生锈的条件,并反思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与应用: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原理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播放防锈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补充。
总结:防锈的措施1、保持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一些防锈措施,通过视频可以将生活中不太常接触到的防锈方法更直观的展示,更好的拓展视野。)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铁生锈的条件,并且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提出了防锈的方法,接下来一起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随堂反馈】
控制变量及防锈的相关练习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常见的防锈方法。)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
一、钢铁锈蚀及其防护
1、钢铁生锈的条件:①与氧气接触; ②与水接触。(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2、影响钢铁生锈的其他因素:食盐、酸等物质会加速铁生锈速度;
3、防锈原理及方法:保持干燥,加层保护膜,改变内部结构(合金)钢
(二)姜骁威老师解读观察量表
本次课堂观察我和陈建娣老师设计了三份观察量表,分别从“微视频的应用”“教师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三个角度展开。设计这三份量表主要是从本子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方向即微视频的应用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终设计了这三份观察量表。下面我分别为大家解读一下里面的观察点。
一、微视频应用的有效性
本节课共应用了三个微视频,名称都已列出,希望观察老师关注视频的时常是否合适,并且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后续的学习及问题解决能否有一定的提升,视频是否有效,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于视频中关键信息的提取是否到位准确。
二、教师是如何组织实验教学的
本节课学生会提前在家完成尝试实验,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一个汇报,那么在此阶段,希望观察老师关注上课教师在学生汇报阶段能够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实验中的错误提出了哪些问题,是如何去评价学生实验的,提问和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
在实验分析阶段,关注上课教师进行了哪些问题的引导,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怎样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是如何给予评价的。
最后在实验结论的应用上,请关注上课教师的检测方法,是练习还是提问,还是实际应用,并且关注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是如何回应的,理答情况做的是否恰当。
三、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
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较多,尤其是对比实验的思想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们选择观察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作为学生的观察点。在本节课前观察老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尝试实验进行提前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完成情况和实验的方法,同时关注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学生汇报阶段要关注学生语言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由于学生常常出现明白意思但是讲不清而导致考试失分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这一观察点着重看下学生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什么地方,同时在小组合作阶段,观察老师需要进入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好记录。在实验分析阶段,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反映及回答情况,发现学生在对比实验的理解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后在应用环节关注学生的应用情况,观察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三)观察者确定观察点
微视频的应用观察:柏基香、贾皓、章雪平
教师是如何组织实验教学:陈建娣、郭娟、周颜萍、俞丹俊
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姜骁威、汪振华、吴晔萍、李听媛
【课中观察】2015年12月9日 上午第三节课
(一)观察工具
观察表见课后会议分析报告;摄像机拍摄
(二)观察位置选择
观察老师就坐于教室后方,观察学生活动的老师提前到达班级进行课前尝试学习情况的调查。
(三)观察过程
课前。姜骁威、李听媛老师随机检查了半数学生的预习学案完成情况,观察了他们做的尝试实验结果,预习情况良好。
课中。各位老师根据自己选择的观察点,进行数据及具体情况的记录,在学生活动环节进入学生之间,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
【课后会议】2015年12月9日 下午第一节课
(一)杨祎老师课后反思(见附件)
(二)观察者简述观察结果
贾皓老师:本节课中有三个视频,第一个视频《一则关于金属生锈的社会新闻》时长2分钟,学生看完能准确分析出视频中金属生锈的原因;第二个视频《铁生锈的过程》时长15秒,学生看出实验现象,但表述并不准确,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总结出结论;第三个视频《防止金属生锈》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看视频,获得丰富的信息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整体来说视频的选取恰到好处,对学生学习很有效。其中第二个视频时间太短,虽然体现出了铁生锈的过程但没有明显的前后对比,可将视频进行截图,展现不同时间点上铁钉生锈程度的对比。
柏基香老师:第一个微视频很好的利用社会新闻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课堂,同时后面两个视频都很适时的切入,帮助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章雪平老师:生物学科和化学学科一样,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今天这节课中第二个微视频的应用很好的展示了实验微视频的特点——实验现象清晰,清晰的实验现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结论,形成对实验感性的认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周颜萍老师:杨祎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上看很好的体现了尝试教学的思想:先试后导,先学后教,通过让学生课前进行铁钉生锈实验,将实验中的出现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变为教师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课堂效果很好。如果这节课不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法,我倒觉得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对比分析,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适时引导,这样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应该是有更大的帮助的。
俞丹俊老师:杨祎老师的教学越发成熟,在整节课上能够合理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微视频展开教学,整节课能够关注学生讨论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或整体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回答给及充分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处于较高的学习兴奋点,愿意学乐于学。
郭娟老师:杨老师这节课通过一段新闻视频《一夜生锈》引发学生思考铁生锈与那些物质有关,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适时关注与生活相关的化学信息,同时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急切想探究铁一夜生锈的原因,与那些物质有关。这一引入方式能直入主题,使学生对铁生锈的探究欲望增强,同时还可反思课前的实验是否有什么不妥,是否需要加以改进。
在整个一堂课中,老师以视频为引导,以问题为引领,提出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剖析,环环相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工作非常到位,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汇报的活动中,不仅能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汇报,还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小组的讨论、合作更有成效,不留于形式。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时,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所做的五个实验,两两之间进行比较,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针对性,交流有条不紊,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姜骁威老师:本节课我主要观察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我观察了全体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完成认真,有3人为能够完成预习学案。学生的尝试实验每组完成的都较完整,其中有2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有3组实验存在一定问题,实验现象不明显。在课堂中,学生在汇报相关实验现象时能够较好的组织语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小组合作时各小组成员能够根据本小组实验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从设计、操作等角度进行论证,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思想。最后对于实验结论的运用上,由于练习与课堂讲授之间有难题提升过快,学生的完成情况略有不足,正确率不高,建议可以设计多一些的关于对比实验的练习,设置好难度台阶,逐步提升。
李听媛老师:物理和化学实验中都存在对比实验,但是两者有一定的区别,本节课学生对于化学中的对比实验的展开有全面的认识,能够正确解答单一变量问题和多变量问题,说明学生对于化学中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认识,但是学生在回答时语言可能还需要精炼,无论物理还是化学,考试中的主观论述题需要学生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我们从平时就开始进行训练。
吴晔萍老师:在本节课课堂交流汇报环节,学生小组学习非常认真、投入,讨论气氛很浓,上台汇报实验效果的同学语言组织非常到位。但在老师提出深层次问题时,学生的回答虽然没有科学性错误,但语言组织出现片段话,不能以较流畅的语言组织回答。
在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时,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能主动回答,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老师问到第5个瓶子也就是装盐水的瓶子,老师问到这个瓶子生锈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班级学生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学生回答不出的原因其实还在于对对比学生方法还没有初步形成概念,这里教师在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构建方法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设置简单化了。
陈建娣老师:对于我观察的内容中的观察点一、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课前参考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动手进行了实验。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变成具体的实验操作,不同学生能力上存在差异,有些在尝试实验过程会有操作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中,杨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她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如何利用身边的生活中的物品来做实验。二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并通过对观察到的生锈情况不同,思考讨论其中的原因,也就是铁钉接触的物质不同。并把小组交流思考的想法进行汇报。
观察点二、学生的课前尝试实验是参考了书本现成的方案进行的,当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如何得出铁生锈的条件,采用对比实验和分析的方法最有说服力。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方案,杨老师主要采用了问题串引导策略,并通过板书同步呈现学生思考分析过程以及PPT直观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并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
观察点三、实验结论的应用
尝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当堂练习、反馈、巩固。本节课中,对实验结论,也就是“铁生锈的条件”的运用,杨老师设计了两种方式。一是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防锈,其实就是对铁生锈条件的运用,创设条件,是铁不满足生锈条件,从而防锈。第二个方式是练习题形式,但又不是简单的一个知识点运用。对于公交车扶手,涂防锈油是不可以的。虽然理论上符合防锈条件,但不符合实际情境。
(三)本次观察形成的初步结论
1.微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使得学生对于实验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实验能够更完整的看待整个实验,从目的、设计、反思等多个角度对对比实验进行自主的分析归纳,同时在语言描述上也得到了了一定的锻炼。
【附件】
(一)教学案
金属的防护与回收——铁生锈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铁锈蚀的条件,了解防止铁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铁生锈的条件探究
教学难点:铁生锈的条件探究
【课前准备】
预习书本P127-128,提前一周完成P127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尝试实验】依据书本完成实验
导入:前一段时间,某地一家工厂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铁生锈的新闻视频】
通过观看这则新闻,请大家结合预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新闻中是什么导致了铁制品一夜生锈的呢?(酸性物质)
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铁生锈?
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观察生锈情况,交流讨论并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1、铁生锈的情况如何?
2、这几号铁钉分别接触到那些物质?
展示:学生代表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问题:
1、3-5号都生锈了,4号比3号严重,为什么?
提示:分别接触到哪些可能会影响铁生锈的物质?通过对比条件的不同得出什么结论?
2、5号比3号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酸、氯化钠会加快铁生锈
过渡:刚刚还提到1、2号铁钉没有生锈,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这个实验过程较长,也并不是所有同学做了这个实验,我们先通过一个简短视频让更多同学来直观地感受铁在一周内生锈的情况。
【播放铁生锈视频】
结合自己组的思考以下问题。
1、3号实验中铁钉的哪部分最先开始生锈?这说明铁生锈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课前尝试中1号实验加干燥剂的目的是什么?2号加冷却后沸水的目的是什么?
3、通过怎样的对比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水的结论?怎样对比可得出生锈需要氧气的结论?
总结: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知道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
【交流讨论-反思评价】
与自己组的装置比较,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防锈原理及措施】
提出问题: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原理是什么?并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补充。
【播放视频】
总结:防锈的措施
1、保持干燥
2、加一层保护膜
3、改变其内部结构
总结: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铁生锈的条件,并且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提出了防锈的方法,接下来一起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随堂反馈】
控制变量及防锈相关联练习
观看视频
结合视频回答问题,作出猜测
组内讨论汇报实验情况以及现象
分析铁钉所接触的物质
并进行对比
根据提示,通过对比分析条件的不同得出结论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中现象做出合理猜测,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
干燥剂:除水
加沸水:除氧
进一步明确控制变量的思想,
1、3对比说明生锈需水
2、3对比说明生锈需氧气
交流讨论,在明确实验意图的基础上反思课前尝试实验中所忽略的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擦干、涂油漆等)
通过视频补充总结
进行练习反馈
通过课前尝试让学生对铁生锈及其原因有初步认识
通过新闻视频导入新课并能让学生结合视频和已学知识对铁生锈原因尝试提出合理猜想
让学生尝试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参与课堂。
通过对对实验中条件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耗时较长的铁生锈实验,通过播放视频能让未能参与实验的学生也直观感受到铁生锈的过程。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实验探究,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反思尝试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更好地理解铁生锈的条件,并反思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视频可以将生活中不太常接触到的防锈方法更直观的展示,更好的拓展视野。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防止铁生锈的常用方法及相关的原理,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思想以及常见的防锈方法
5.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学案)
一、预习书本
1、(预习书本P127-128)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       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            的过程。铁锈是          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主要成分是          。
2、参考书本P127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请注意安全!),思考以下问题
①号实验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棉球的作用是
②号实验中将水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
二、交流讨论
1、组内讨论同学向组员汇报实验过程以及一周来铁生锈的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
现象(一周后)
分析(铁钉接触的物质)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1)铁生锈比较明显的有哪些?其中生锈特别严重的有哪两号?
(2)通过对比条件的不同总结出哪些物质能加快铁生锈?
(3)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通过如何对比得出的结论?
三、随堂反馈
1.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不透气的土壤中
2.下列铁制品的防锈方法不合理的是
A.汽车外壳——烤漆                 B.水龙头——镀防护金属
铁丝
水平线
C.公交车扶手——涂防锈油           D.脸盆——烧涂搪瓷
4.取一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一支洁净干燥的试管底部,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倒立于盛有清水的烧杯里,注意试管里的铁丝要高于水面,且稳固不下落。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表面              ,试管中的水面高度            ,原因是                                 。
(2)铝比铁活泼,但铝难锈蚀,原因是                      。
5.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制品表面易产生翠绿色固体物质。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产生铜绿的条件是什么呢?经查资料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或CuCO3·Cu(OH)2)俗称铜绿,其化学性质相当于CuCO3和Cu(OH)2混合物的性质。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结合空气的成分,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         、         、        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现象:一个月后,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为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得出结论]1、通过哪两组实验对照得出铜生锈需要氧气?
2、通过哪两组实验对照得出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3、通过那两组实验对照得出通生锈需要水?
(二)观察量表
微视频应用的有效性
量表设计:姜骁威、陈建娣
观察维度:教学实施
研究问题:微视频应用的有效性
视频名称
时间长度
微视频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帮助
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则关于金属生锈的社会新闻
铁的生锈过程
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
教师是如何组织实验教学
量表设计:姜骁威、陈建娣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
研究问题:教师实验教学的开展及效果
活动环节
观察点
尝试实验汇报
引导
提问
评价
实验设计的分析
提问
方法指导
评价
实验结论的应用
检测方式
理答情况
记录相关观测点后请对教师的行为给予评价,如引导时候适时、适当,提问否有针对性。
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
量表设计:姜骁威、陈建娣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
研究问题: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环节
观测点
课前尝试实验
参与度
完成效果
学案完成情况
课堂交流汇报
语言科学性
语言规范性
小组合作情况
对比实验的分析
对提问的回答参与
回答的准确性
对对比实验的理解
实验结论应用
解答正确率
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课后分析报告
报告1:杨祎老师课后反思
“铁生锈的探究及其防护”教学反思
“铁生锈的探究及其防护”一课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铁生锈相关的知识点本身难度并不高,但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中所涉及的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要求。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思维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特点,本人采用尝试教学法,并结合微视频加以辅助。让学生通过预习书本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铁锈的颜色,铁锈的成分等,这些简单的信息都是可以通过书本了解到的。而对于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由于铁生锈时间较长,并且实验本身所用到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因此我选择提前先让学生按照课本所示自主尝试完成。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铁生锈过程的微视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清楚观察到铁生锈的过程。
当然,初次的尝试实验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实验的时候思考问题的层次也不同。对于思维较缜密的学生,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就会思考为什么书上的实验会如此设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按书上的提示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不清楚。正是因为不清楚实验意图,所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条件控制的不到位,从而导致实验现象与预期的不符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也就是课堂教学所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通过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简单了解课前完成的尝试实验,并由一位学生代表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当然在这之前我运用了一个某工厂中铁一夜生锈的微视频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铁生锈的合理猜想。在学生交流讨论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以及分析铁钉所接触的物质时,有部分学生就会初步意识到实验如此设计的原因是什么,而当时自己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随后就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让学生尝试分析加快铁生锈速度的因素。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搭建阶梯,逐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现象,从而得出酸和盐的存在会加速铁生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开始意识到需要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来得出结论。因此在后续铁生锈必要条件的分析中,就会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的结论,从而完善对于铁生锈影响因素的认知。此外,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在课堂上只能观察到几天后的生锈情况,而一段时间内铁生锈的过程无法呈现,因此在课堂以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可以让没有实验的学生也更直观地观察到生锈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从而对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当逐步明确了实验设计的意图之后,再让学生反思课前的尝试实验,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就能有目的有方向的意识到课前完成实验时所忽略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通过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在明确生锈条件后紧接着的防锈原理及措施是与生锈条件紧密联系的。也是对铁生锈条件的应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回答,而后通过防锈措施微视频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总结。对于一些生活中学生可能接触不到或是并不太了解的防锈措施,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较单纯的课堂讲解更为生动,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节课贯穿尝试教学的思想,先让学生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和老师的适时引导解决问题,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反馈加以巩固。而其中微视频的使用作为补充和拓展能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当然,在上午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专家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报告2:陈建娣老师观察报告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课堂观察和评价
化学组  陈建娣  2015.12.9
一、微视频在实验中的运用,体现了不可替代性
视频一、新闻报道视频。1.从身边的新闻事件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意识。2.由新闻事件中引发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学习任务的一条主线。
视频二、铁生锈过程。学生实验观察到的铁生锈是一个不连续的现象,通过视频中的连续拍摄和加快播放,把断断续续的变化完成连续性地呈现给学生。这是这段微视频在此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
视频三、防锈措施。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是熟悉的。比如刷漆、涂油等。但对于烤蓝、电镀等防锈方法不清楚。通过视频,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更多探究热情和兴趣。
二、较好地运用了尝试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思想较好地运用在了本节课的教学中。
尝试活动的三要素是:尝试活动主体——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尝试问题——教师预设、学生提出、过程生成,但都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和内容;探测活动(尝试主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微视频辅助、通过实验学习,有效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2.尝试教学特征:先试后导
先试:学生先尝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解释原因——解决问题。“先试”时遇到困难怎么办?向书本学(比如参考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开展尝试实验),向同学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听老师讲(课堂教学中针对重难点,教师的尝试引导、讲解等)
后导: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师借助有效教学资源(比如微视频、比如实验)、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以及当堂反馈练习等
3.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合作尝试和超前尝试的结合教学”。第1步——出示尝试问题。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抛出尝试问题:铁制品为什么一夜生锈了?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会加速生锈的物质是什么?第2步——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面对问题,学生已经有了课前尝试实验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看书、讨论,尝试解决。第3步——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在小组里没能解决的,有困惑的地方,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或者已在课前预设到的),组织全班讨论评价,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讲解,比如对比实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第4步——再次尝试。运用学习成果,即知道了铁生锈的条件来思考如何防锈,并尝试归纳防锈的原理和一般方法。第5步——当堂反馈、查漏补缺。
当然,运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处理和运用能力要强。
三、关于我的课堂观察点:教师是如何组织实验教学的
观察点一、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课前参考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动手进行了实验。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变成具体的实验操作,不同学生能力上存在差异,有些在尝试实验过程会有操作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中,杨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她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如何利用身边的生活中的物品来做实验。二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并通过对观察到的生锈情况不同,思考讨论其中的原因,也就是铁钉接触的物质不同。并把小组交流思考的想法进行汇报。
教师如何引导:采用了情境引导(新闻报道);问题引导(指向比较明确);板书引导(学生猜测的可能因素以板书同步呈现)
如何提问:紧扣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情境,以PPT形式呈现问题:铁生锈情况如何?铁钉分别接触哪些可能会影响生锈的物质?
如何及时评价的:师生对话。如果比较多的引导生生对话则会更好。
观察点二、学生的课前尝试实验是参考了书本现成的方案进行的,当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如何得出铁生锈的条件,采用对比实验和分析的方法最有说服力。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方案,杨老师主要采用了问题串引导策略,并通过板书同步呈现学生思考分析过程以及PPT直观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并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
提问:问题串形式
方法指导:学生展示并描述实验过程;用PPT图示呈现5个实验中铁钉接触的物质;板书突出变量,帮助学生分析。
评价:当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语言描述不规范,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能及时捕捉并用作课堂教学资源。比如学生答:“水面以下先生锈”,其实是想表达“水面与空气接触面处易生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更易明确了铁生锈的条件,即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观察点三、实验结论的应用
尝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当堂练习、反馈、巩固。本节课中,对实验结论,也就是“铁生锈的条件”的运用,杨老师设计了两种方式。一是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防锈,其实就是对铁生锈条件的运用,创设条件,是铁不满足生锈条件,从而防锈。第二个方式是练习题形式,但又不是简单的一个知识点运用。对于公交车扶手,涂防锈油是不可以的。虽然理论上符合防锈条件,但不符合实际情境。
检测方式:不单一,且与实际问题想结合,生动、有用。需改进的地方是,学生的学案反馈设计还要更有梯度、更科学。
理答情况:学案练习反馈因为时间问题,没有能够得知反馈情况。建议保证学生当堂反馈练习时间,小组内先合作交流,教师采用巡视方式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报告3:吴晔萍老师观察报告
化学实验微视频在尝试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金属的回收和防护              授课人:杨祎
上课时间:2015年12月9日
观察点: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和运用     观察人:吴晔萍
我们对“课前尝试实验”、“课堂交流汇报”、“对比实验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应用”四个维度进行了学生学习行为观察,观察结果如下:
一、课前尝试实验:学生课前尝试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较好,课前准备的实验效果较好。
二、课堂交流汇报:学生小组学习非常认真、投入,讨论气氛很浓,上台汇报实验效果的同学语言组织非常到位。但在老师提出深层次问题时,学生的回答虽然没有科学性错误,但语言组织出现片段话,不能以较流畅的语言组织回答。
三、对比实验分析: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能主动回答,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老师问到第5个瓶子也就是装盐水的瓶子,老师问到这个瓶子生锈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班级学生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学生回答不出的原因其实还在于对对比学生方法还没有初步形成概念,这里教师在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构建方法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设置简单化了。
四、实验结论应用:学生初步掌握对比实验方法,学生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比较高
总结:对比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虽然学生在课堂尝试学习过程中尝试了应用,但在理解和正确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本堂课教师能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实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并利用微视频形象而生动呈现铁生锈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
报告4:周颜萍老师观察报告
杨祎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上看很好的体现了尝试教学的思想:先试后导,先学后教,通过让学生课前进行铁钉生锈实验,将实验中的出现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变为教师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课堂效果很好。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而且问题之间的层次性强,指导性明确。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控制变量法即对比实验,教师也是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的方式展开,这里如果不是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法,我倒觉得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对比分析,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适时引导,这样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应该是有更大的帮助的。总之,作为尝试教学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是成功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支撑。
报告5:李听媛老师观察报告
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
量表设计:姜骁威、陈建娣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
研究问题: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环节
观测点
课前尝试实验
参与度
完成效果
学案完成情况
100%
良好
良好
课堂交流汇报
语言科学性
语言规范性
小组合作情况
针对集中汇报的三个环节,学生语言基本无科学性错误
学生在汇报实验结论的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能力不强,有些只只字片语,而不是完整汇报结论。这也反映了学生对对比实验的理解还是有欠缺的。
小组合作交流情况良好,在自主实验中,学生能够很好的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规律,原因。并且也能提出一些问题。
对比实验的分析
对提问的回答参与
回答的准确性
对对比实验的理解
学生对提问积极回答
对对比实验4,5号实验的规范描述不到位。
学生能理解,但是表述不完整,不规范
实验结论应用
解答正确率
反映的主要问题
正确率较高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完全开放式,贯彻尝试教学理论。一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不能兼顾整体
报告6:贾皓老师观察报告
本节课中有三个视频,第一个视频《一则关于金属生锈的社会新闻》时长2分钟,学生看完能准确分析出视频中金属生锈的原因;第二个视频《铁生锈的过程》时长15秒,学生看出实验现象,但表述并不准确,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总结出结论;第三个视频《防止金属生锈》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看视频,获得丰富的信息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整体来说视频的选取恰到好处,对学生学习很有效。其中第二个视频时间太短,虽然体现出了铁生锈的过程但没有明显的前后对比,可将视频进行截图,展现不同时间点上铁钉生锈程度的对比。
报告7:姜骁威老师观察报告
活动环节一:课前尝试实验
经过观察,本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全班仅3人未完成预习学案,尝试实验每组都能够完成,全部组都是由组长负责实验,各组实验现象都较好,有2组现象十分明显,还有3组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现象对比不明显。
活动环节二:课堂交流汇报
本环节中,第一组汇报的同学言语组织合理,回答没有科学性错误,用词准确到位,能够全面而细致的介绍尝试实验的完成过程、方法及现象,同时对于现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教师的后续引导提问环节,后续学生的回答都没有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但是在描述一些问题时,常常出现用词而不用句子回答,答案过于片段化,不能用连贯而规范的语句进行作答。在小组交流讨论的环节中,各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特别是各组的组长,能够在讨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促进组内同学的积极发言与交流。
活动环节三:对比实验分析
在此环节中,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学生在本环节参与度较高,针对老师的各个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惑,同时在对实验进行分析时,在教室引导下能够正确的回答,但是自主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说明对对比实验的认识,特别是在化学和物理上对比实验的区别认识还不到位,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对比实验,但是当要用语言进行规范描述时就不能很好的完成,缺乏规范性合理性。
活动环节四:实验结论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化学对比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在解决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时,能够结合本节课习得的方法进行解答,能够较好的完成基础练习,在进行拓展练习时,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铜生锈研究的问题,由于变量变为了3个,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时出现了困难,不能很好的找到研究的影响因素,说明在复杂问题的分析上还需要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熟悉。
报告8:郭娟老师观察报告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
研究问题:教师实验教学的开展及效果
杨老师这节课通过一段新闻视频《一夜生锈》引发学生思考铁生锈与那些物质有关,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适时关注与生活相关的化学信息,同时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急切想探究铁一夜生锈的原因,与那些物质有关。这一引入方式能直入主题,使学生对铁生锈的探究欲望增强,同时还可反思课前的实验是否有什么不妥,是否需要加以改进。
在整个一堂课中,老师以视频为引导,以问题为引领,提出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剖析,环环相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工作非常到位,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汇报的活动中,不仅能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汇报,还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小组的讨论、合作更有成效,不留于形式。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时,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所做的五个实验,两两之间进行比较,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针对性,交流有条不紊,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尝试实验的汇报中,老师不仅引导到位、适时,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恰到好处,如:(1)中干燥剂的作用是什么?(2)中为什么要用沸水等等。通过老师步步深入,层层剖析,使学生认识贴生锈不仅和水和氧气有关,在有酸和盐存在的情况下锈蚀更严重,速度更快。
在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观察(1)(2)两支试管情况,与预计的结果有点偏差,便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设计的不足!老师在这部分是这样提问的“为什么我们自己做的实验会有少部分生锈?”这样就能使学生立即反思自己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过程有什么不足,然后展示自己的装置,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一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实验是否便于观察,是否精确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缜密的思维态度!
因为对铁锈蚀的原因分析的较透彻,所以在铁的防护这部分基本不需费劲,学生很快能知道铁防锈的原理及防锈的具体措施,归纳总结都比较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实验操作、生生互动 南坞镇一中史地政生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09年各类教师理论考试教学案例5
深化教智融合 打造魅力课堂——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十月专场暨缪建平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
读书研修、四学课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松鼠AI,让学生成为更强刷题家
范明甫:洋葱数学与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