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高为师 术博为范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调整人才结构的需要。在2008年的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高职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数已经基本持平。高职人数的增加不仅需要新增大批的校舍和设备,更需要大批的师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就肩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致力于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月初,记者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王乐夫、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海鸥进行了专访,并在赵士滨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广东工业实训中心。

  坚持宗旨: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
  特色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历届领导深谙这一要义,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主打特色牌。1998年之前,学校以民族教育为主,是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为了适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广东教育结构的调整,学校试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1998年,学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上,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主,同时保留原有的民族教育功能和为民族地区服务的职能。
  近几年来,学院加大教学科研设施的投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已逐步探索出一条融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民族教育于一体的办学路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广东省职业教育的母机和龙头。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还通过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她已成为广东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基地、广东省职业技术科研信息中心、工业实训技能鉴定中心以及全国重点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据王乐夫院长介绍,学院通过对国内外先进职教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引领了职教的发展。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港澳台地区有关职业院校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对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以及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加拿大BCIT等世界知名职业院校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通过总结和探索国外知名职业院校的职教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特色、教育教学改革等,丰富自身职教发展的内涵,指导教学实践。
  2007年,学校还主办了职教发展国际论坛、国际计算智能与工业应用学术年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院长王乐夫还担任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凝聚和协调高职资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重视文化:打造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这是一所技术打头的高校,但校园中却无处不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正如罗海鸥副书记所说,我校邝邦洪书记文化意识非常强,在他带领下,大家步调一致,高度共识:技术师范学院不仅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素质需要文化来涵养。在学院实训中心的电梯口,书写着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学校文化于细节处见真谛。身处在工业实训中心机械化的环境中,人文气息却无处不在:电梯口双语谱写的名言,其无声的勉励让人若有所思;会议室中由螺丝和螺帽组合而成栩栩如生的乐手雕塑,正是工业元素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而它们均出自学生的创意。七楼的Idea Coffee 则为这所工业化的大楼注入了温馨、时尚的元素,咖啡厅向学生开放,会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主题活动和讨论课。据介绍,咖啡厅原本是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的场所,课余时间黄英老师教给学生调酒的手艺,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学生毕业后以此为谋生手段,获得高薪工作。针对市场上调酒师紧缺的情况,学校也适时地把调酒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学校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王院长告诉记者,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勤学博采,培养通识。学校经常邀请校内外的名师名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涵盖了科技、文学、教育和艺术等领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培养专业口径宽、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如自行车俱乐部多次组织了“广州——北京”“广州——北京——内蒙古”“广州——云南”等远程活动,备受媒体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单车上的风景》为题对其作了报道,该团还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突出特点:培养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王乐夫院长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坚持突出职教师范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一是突出职教师范特点,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在师资上,学校一方面选派教师下基层参加实训,提高操作技术和指导能力,引导教师通过生产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来校任教。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技能考证,可以获得“高级涉外秘书”“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多种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在2007届可获取“双证书”的1650名本科毕业生中,就有1294名获得了“双证”。
  二是全面推行“素质+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行能力为本的课程设置,全面推行“素质+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学方式上,融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强调教书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有机结合。
  三是引导学生术有专攻,学有特长。学校依托广东工业实训中心,成立大学生“挑战杯”训练基地、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高级软件工程师训练基地、电子对抗实训基地、酒店商务实训室、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训室、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室、空调制冷技术实训室、IT项目学生创新设计实训室、形体与礼仪实训室等51个实训基地、实训室,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打造了坚实的平台。学校还充分利用工业实训中心和各种职业培训的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赵士滨教授告诉记者,实训中心为学生们配置了人性化的实验设施。如网络设计,就考虑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学生毕业后适应性强,既可到国企就业,也可到外企工作。
  此外,学校还以“见习—实习—就业”为一体的就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与全省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实现培养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仅财经系就与41个企业和学校建立了合作办学的关系,为毕业生的见习、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三年来,学校的就业率均达96.8%以上。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对该校的毕业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知识+技能”的“双证型”学生,满足了高职、中职院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目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顺应时代需要,已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征用地1300多亩。可以预见,一个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新校园,必将助推学校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本位回归与路径选择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孟庆国访谈
芜湖这所高校大动作,影响深远
愿意当职教老师的人越来越少了,谈谈职教师资培养的前世今生
做纯粹的师范教育 一所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三招好棋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实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