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張裕果老师 [http://1265795757.qzone.qq.com]
        近年来,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不断推进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小语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日前,省政府专题调研了我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小语种人才培养)情况。

       优势>五快一多一强

       2006年,省政府就加强高校培养小语种人才召开专题会议,并决定由省财政连续5年每年补助200万元,专项用于高校小语种项目,拉开了我省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大幕。2008年,在每年安排的2亿元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我省专门立项积极支持和推广以小语种为重点的外语教学,切实加强小语种人才培养力度。2011年,我省启动实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协议,提出通过3年努力,力争全省小语种在学学生规模达到10万人,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学生达到在校学生人数20%的目标。

       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省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呈现学习规模增长快、师资队伍提升快、学科专业建设快、课程教材开发快、办学资源更新快、人才培养模式多、社会服务能力强等“五快一多一强”的特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小语种人才。高校小语种公共外语教研室从无到有,达56个。到去年底,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先后设立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有43所高校设置62个小语种专业。

       目前全省43所高校举办的小语种专业在校学生约6159人,各高校通过多种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把语言专业的学生送往语言对象国,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云南民族大学东语学院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签订了两校院间《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选派7名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以交换生的身份到北大学习1学期,在课程考试考核合格后由北大颁发课程结业证书,这项合作使得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能获得国内著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了我省东南亚语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已设立了泰语、朝鲜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阿拉伯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等11个语种专业,成为我省高校中开设小语种最多、教学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

       由于投入加大和高校不断推进小语种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并发挥重要作用。云南民族大学近几年就有毕业生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银行总行(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铁集团等大企业录用。

       短板>供求矛盾突出

       虽然高校小语种培养方面有了诸多优势,但有关专家指出,我省小语种毕业生在实践能力和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方面仍存在几大“短板”: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许多毕业生履职后,难以很快胜任翻译工作,真正掌握会议谈判、经贸商务、农林矿产、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翻译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此外,高校学生在校修读第二专业所获得毕业证在应聘和升学时得不到足够的认可,使得高校推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教学改革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水平师资紧缺。全省高校小语种专业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少,教学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少,年轻教师比例高,各高校师资不均衡,个别专业仅有1-2名专业语言教师,招聘时少有硕士研究生以上条件者应聘,一些专业甚至无人应聘。与此同时,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教师职称晋升困难,教师职称结构有待改善。

       学科专业建设滞后。我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发展迅速,但东南亚、南亚所属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和亚非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建设还极为薄弱,发展水平滞后,相关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在高校分布稀少,分布不均,缺少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缺少有较高水平、实用的教材。

       南亚语种建设更为薄弱。我省高校开设南亚语种类专业刚刚起步,仅有云南民族大学印地语本科专业1个专业点。

       对策>创新培养模式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已经由过去单纯追求掌握外语技能人才逐渐向追求多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转变。同时,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和社会对外语水平高、综合知识高、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仅以我省目前的5.5万人为基数,云南小语种人才3年中尚有4.5万人的在学规模需要扩展,小语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为此,我省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双专业/双学位等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小语种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双学位认定、跨校修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解决双专业毕业学生在专业认定和待遇职称上的问题,从而推动小语种人才培养改革。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做好小语种质量工程项目,发挥小语种基地、示范点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相关高校之间通过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精品课程,优质教材资源共享。

       加强小语种师资建设,通过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鼓励高校在职青年教师赴国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短期进修访问,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我省高校小语种教师的学历结构。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辅以相应的政策、机制和措施,切实组织实施落实。在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小语种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澜湄合作催生东南亚“小语种”翻译人才紧俏
2016-2017年泰语专业高校排行榜,你猜广外上榜了吗?
【图解】我省明确系列人才政策: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可离岗创业
SISU ┆【学府】“多语种 ”时代:上外三年内再增10门语种对接“一带一路”
从“单语种教学”到“多语种 ”,上海外国语大学迎来70岁生日!
围绕开放大战略培育小语种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