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章 分析人才市场需求 充分考虑就业因素

                                邵颖华

                       第一节          紧扣就业选专业

 一、 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1世纪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传统上我们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称为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那就是“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人才应当符合的标准:

1. 具备良好的人品

2. 博学广识,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有专长,拥有职业素质

3. 效率高,讲方法,洞察力强,吃苦耐劳,有创造性思维

4. 较高的情商,较强的沟通能力

    如今,企事业单位比较青睐复合型人才。何谓复合型人才?它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突出的经验,还需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往往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即一个人要能具备两个及以上的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因此需要大批有外语基础有海外文化背景有国际眼光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

1. 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2. 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

3. 熟悉掌握国际惯例

4. 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5. 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

6. 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 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国格。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才普遍短缺,人才的争夺更趋白热化。面对蜂拥而来的国外企业和新的游戏规则,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成为中国入世后的重要任务。

    据国家人事部预测,今后几年中国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利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市场营销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广告业人才、汽车专业人才、建筑类人才、水利类人才、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机电一体化人才和律师。

二、 冷门、热门专业的简单分析

近几年冷热门专业:

   “冷门”:农业、林业、矿业、煤炭、钢铁、石油、地质等专业;

   “热门”:经济、法律、新闻、广告、计算机、生物工程、建筑工程、无线电、自动控制、邮电、通讯、财会、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经营、旅游、商务等专业。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业市场风云变幻,没有人能准确断定,三五年后什么专业会热、什么专业会冷。“冷”和“热”都是相对的。

    第三方调查公司、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提供方麦可思公司日前发布报告,对11个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的专业亮起了“红牌”,并建议政府和高校应对这些专业进行减招。

    让公众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专业大部分都是目前报考火热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中医学、音乐表演、运动训练。失业最严重的10个专业占2008届毕业生失业量的36%左右。高职高专也存在同样问题。

    专家认为,在报考火热的“光环”下,这些专业却潜伏着供大于求的危机。供大于求是导致失业人数高升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这类专业在行内被称为“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几乎国内高校都“必设”了类似的专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本科、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的招生结构基本固定;在此前提下,专业的就业和失业状况具有一定的惯性,如果不对其做出强制性调控,出现根本性扭转的可能性较小。

三、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5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5万人,2009年猛增至611万人,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约为630万人,为历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就业结构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变,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宏观层面极其严峻。面对高校毕业生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现象仍是主流。“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宏观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毕业生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就业难。

    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5年为40.6%,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几年来首次降到40%以下。201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约为630万人,为历年来最高,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2010年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有利条件也不少,特别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效力将进一步显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继续延续并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将使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其中蕴含的许多岗位会比较适合高校毕业生。今年我国还将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包括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同时做实“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会给予较大扶持。

(二) “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大学生就业可谓危机重重。

“十一五”期间的就业形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东中西部区域就业严重失衡。东部大城市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和必选之地,中西部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第二、人才分流现象明显。知识科研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严重失衡,技能型人才极度短缺。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目前就业市场是需求大量实用型人才的,但是,整个社会观念和就业结构却并不能给技能型人才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行业之间失衡,“热门”、“冷门”专业是就业市场上永不褪色的主题。不少高校毕业生专业的“冷热”程度成为彼此就业竞争的主流,文理分科也成为不少毕业生就业的阻碍;第四、就业市场的缺陷导致就业出现瓶颈现象: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影响就业。

(三) 近期就业热门行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就业市场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热门行业及冷门行业。

    近期就业热门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教师。素有“公务员”待遇之称的教师行业自古便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工作的稳定性、自主性、待遇高等因素是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人争夺一个岗位的重要因素,免费师范生政策无疑又为师范这一行业贴金不少。同时,这一政策也让我们看到中西部对师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未来几年师范类毕业生也应当转变观念,更多地将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展现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工程师、游戏、软件工程师。近两年,“3G”已是家喻户晓的高科技的代名词,推动市场需求热度不断升温。鉴于我国3G人才的培养相对较晚,人才门槛高,培养周期较长,造成了此类人才奇缺。而随着国内游戏产业的不断健全,尤其是网游的兴起,游戏开发者、策划者,以及销售环节的市场推广等人才都异常抢手。

    第三、金融业:投资分析师、注册会计师。投资分析师要时刻面对市场上纵横交错的大量信息,并对证券市场不同层次的投资群体提供有价值的投资策略或建议。随着新兴的期货市场不断升温,更多的投资分析师需求正在不断显现。在未来几年内,投资分析师的缺口会不断加大,相对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很高。注册会计师一直是国内急缺的人才,尤其是被国际所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更是稀缺。

    第四、小语种,如日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近几年来,报考外语院校和外语专业的热度始终不减,即使英语人才已出现饱和现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小语种的就业形势可谓是越来越火,热度只升不降。

(四) 掀开热门专业盖头

    在热门专业火热的外表下,我们应当持冷静的态度来对待热门行业。在热门行业的背后,我们更应当深入调查分析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这对高考的考生们尤其重要,因为志愿的填报就是就业的预热阶段。

笔者认为,热门行业应当冷思考:首先,热门行业的“热”度是当下社会造成的,国家政策、新兴产业的出现、时尚元素的涌入都将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兴起的原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更变、时尚元素与社会的格格不入等因素都将成为热门行业变冷的致命因素;其次,行业的冷热程度并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抉择、尤其是高考生填报志愿的依据,志愿的选择关键在于考生自身定位以及兴趣志向所在,并不在于行业本身;再者,热门行业是有期限的。也许今天的热门行业就是明天的冷门。因此,妄想在热门行业淘到金子,盲目赶时髦,跟风崇拜热门行业,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相反,弄清时代产业链的变迁,紧密结合自身性格优势选择行业才是正确的。

(五) 实用型“灰领”人才紧缺

    在高职院校异军突起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灰领”人才短缺的现象。这一现象是整个社会观念和社会待遇造成的。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为高职高专没有本科、硕士的地位高。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高职高专的待遇普遍较低,他们没有因为精通技术而使自己薪资水平有所改变。因此,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高职高专人才已形成就业惯性,在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这样的社会理念下,实用型人才将怎样提高自身素质,高职高专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出可以改变社会程式化的高端技术人才,这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的。

(六) 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缺口大

    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大量毕业生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竞争数量和增量有限的就业岗位,而中西部基层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影响最大,大批进出口公司、中小型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因此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仍宁可降低工资要求也要选择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不愿意向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结构的严重区域失衡,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和工作岗位。东部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求职者,大学生仍涌向东部区域,中西部缺乏人才,而大学生偏偏不选择那里,这种就业区域选择的畸形集聚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趋势。

(七) “十一五”期间我国急需的专门人才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因此,专门人才是“十一五”期间急需的。生产一线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是任何一个科技社会所必需的;随着神七的飞天,航空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金融理财师是任何一个经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科技人才是国家得以长期生存的命脉。

(八) 未来十年国家的人才需求

    未来十年,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包括行业需求,更包括职业精神需求。国家在行业需求方面,主要包括“灰领”实用型人才、高科技、新能源等研发人才、高级金融理财师、高级企业策划师等等,这些都是未来身价看涨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是未来社会的高端发展领域。在职业精神方面,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主创新是未来十年人才行业需求的筹码。所以,拥有创新精神是在就业市场的无尽财富。

(九) 企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

    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最受企业欢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索尼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搜狐总裁张朝阳说:“能否干好公司给的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点,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沟通、忠诚、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必备素质。而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责任感、没有职业自觉性、眼高手低等是许多大学生的职业弊病。因此,大学生必须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包括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以及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

四、 高考志愿与就业

(一) 选择专业并不完全等同于选择职业

    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在选报高校及专业志愿的思考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选报专业志愿与职业择业“对接”问题。

    就业过程:志愿填报→选择专业→高校录取→入校学习→结业毕业→职场招聘→岗前考核→单位录用→走向社会。这是个不争的现实,也是大学生就业必然经历的过程。它告诉我们,考生的升学志愿,选择专业是基础,是今后毕业就业的第一位的工作,是成功人士提早做好职业预测和职业规划,必须首先做好的一件大事。

    但是专业并不等同于职业。专业是一个知识准备的过程,而职业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实践和再造的过程。职场中,专业对口还是不对口都只是表象上的合理与不合理,真正应当考察的是人与职位之间是否匹配,而后者才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现在社会和经济快速的发展,专业的冷暖阴晴变化随时都在进行,求职者找工作和专业不一定非要门当户对,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学历和专业只是帮助学生打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即使专业不对口,个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地培训充电,如通过在职业务培训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来提升职业能力。这个社会需要更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也是将来人才发展的方向。

(二) 如何看待专业的冷热变化

    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热门专业,对于多数考生来说似乎就意味着选择了最有前途的职业——高薪、房子、车子、名誉、成功都等着你,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正因为热门,优秀的人都挤在这几个专业上,竞争相当激烈,失败的几率也就比较大。热门专业成热门陷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单单以专业冷热来决定自己的志愿填报,既有可能影响志愿的满足,也很有可能在入学后因为所学与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而缺乏学习动力。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否则勉强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教育资源。几乎在每所学校,每年都有从金融、生命科学等热门专业转到中文、历史等所谓“冷门”专业的学生。

    专业的冷门热门其实是相对的,冷门专业是相伴着热门专业存在的,当某一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时,该专业就会由“热”变“冷”,相反,则会由“冷”变“热”,这是就业市场“看不见的手”作用的结果。由于产业调整,原本众多家长和考生心目中的冷门专业,今年可能成为专业填报时的热门之选,如核技术与物理、材料科学等。再比如档案专业属于冷门专业,学的人就不多。随着市场的完善,各企事业单位必然要加强档案管理,这一专业就会热起来。

    资料显示,我国考生填报志愿时,不管自己资质怎样,和热门专业、职业“套近乎”的大有人在,使得自己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饱尝专业错位的痛苦,自信心大受打击。比如前些年很多学生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每天要面对大量枯燥的数据、程序等,学起来非常痛苦。毕业之后,这类专业的人才供过于求,就业比较困难。

   360行,行行出状元”,重要的不是像“追星”似的非要选择什么热门专业,而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专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副总经理曹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市场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有工作经验并掌握多项技能的人才,不是学个MBA一出校门就会给你一个公司CEO的位置坐,这样的人才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愿填报: 这5个专业虽是“冷门专业”! 但是薪资却很高!
这3个专业的人才未来五年最“稀缺”!毕业生遭“疯抢”,薪资高!
专家提醒高考选专业先职业规划
报志愿不要怕“亏高分”
全国“最牛”双非高校,高考投档线654分,超过南京大学
山东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看哪些专业更“吃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