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月球形成的故事 你支持哪个?
一般的科学家都认为月球的形成和地球有关,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了地球,但是当时的地球并不安静,经常受到陨石的撞击,其中一块和月球差不多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使地球上的一块和月球差不多大小的地面与地球分离,分离后因为万又引力的作用使那个地面走到了当今月球的位置,因而形成了月球。令人惊讶的是,有关月球的数据,包括她的轨迹等等参数都是让地球保持平衡的重要原因,简单的说如果没有月球的存在,地球是不会长久生存到现在的。
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月球形成理论为:一颗火星大小的入侵星体撞上地球,其碎片与被轰出的地壳抛至太空中形成环绕地球的气体盘,一般相信月球就是从这气体盘中形成的,形成之初的距离比现在月球的位置要近许多,可能是 1/2 左右,但由于潮汐力而渐渐远去。所以月球形成之初大约距离地球 160,000~240,000 公里远。
月球的形成理论较受瞩目的的有三种:
一、撞击分离说,其理论为月球乃由地球遭受撞击后分离出去的。
二、地月同源说,其理论为地球与月球是太阳系形成过程同时由最初的星尘形成。
三、意外掳获说,其理论为月球是路经附近而被地球的重力所吸引过来的。长期以来,行星科学家都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和其他行星撞击后形成的,但是对地球和月球岩石的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最新的研究分析了阿波罗号的宇航员带回来的月球岩石的成分,这个分析可能会解开月球形成之谜。


                                                                     


  以前的假设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曾被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从侧面撞击。这颗行星被撞碎了,由此形成的大部分残骸,以及一部分来自地球的碎片,形成了一个围绕着地球的圆盘,这个圆盘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很多证据都支持这个假设——首先,那时的月球是热的,使轻元素和水沸腾蒸发,最后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贫瘠的岩石月球;其次,月球有一个小核,这和它一部分来自撞击地球的行星,一部分来自地球外部的猜测是一致的;再次,地月系统旋转得很快,这和它是行星侧面撞击地球的猜测是一致的。
  但是有一个证据和这个猜测不相符:月球岩石的成分。研究者发现,太阳系不同部分的岩石(以陨石的形式落在地球上)在成分上有微妙的差异。例如,在氧的各种同位素中,氧16是最主要的形式,其次是氧17和氧18。太阳系不同部分的陨石中含有的这些同位素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来自火星的岩石与来自小行星或地球的岩石,其中包含的氧17和氧16的比例截然不同。物体中的同位素比例是很稳定的,所以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个比例来判断陨石来自于哪里。
  这里有个问题:撞击假说预测,月球中70%到90%的物质来自于撞击地球的行星,所以它的同位素比例应该与地球不同。但是研究者在分析阿波罗号带会来的月球岩石时,没有发现月球和地球岩石的同位素比例有显著的差异。对氧、钛、钙、硅和钨的同位素比例分析也都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
  这个矛盾使行星科学家觉得很烦恼,所以他们最近几年又设想了几种不同的情景来解释月球的形成。其中一种假设说,地球和小行星撞击后,在形成的圆盘中,地球被撞击下来的碎片比小行星的残骸多得多;或者地球是被和它大小差不多的行星迎头撞上的,所以它们被撞击下来的物质完全混合在一起了。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快速旋转的地球可能是被比它小得多的天体撞击的,这个天体提供给月球的物质比地球少很多。我们很难实际展示,这样的撞击事件是如何形成今天的地月系统的。
  研究者更希望能够维持最早的侧面撞击的假设,因为这个假设能够很好地解释很多东西。新的研究结果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月球岩石中氧17对氧16的比例比地球岩石高得多。最近,德国科隆大学的一组在Daniel Herwartz领导下的研究者升级了他们的质谱仪,并决定测试它是否能够解决地月系统的同位素问题。团队的成员Andreas Pack说,“我们的分析现在比其他实验室精确一个数量级。”
  他们首先分析了以陨石形式来到地球的月球岩石,但是发现这些岩石在地球上会发生风化,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所以他们分析了阿波罗11号、12号和16号从月球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样本。他们从每块岩石样本中都提取出氧元素,然后用质谱仪分析每种同位素所占的比例。分析结果显示,月球岩石样本中氧17对氧16的比例,比地球岩石高百万分之12。研究团队认为,这样的差异支持了“月球是原地球与其他天体碰撞形成的”的观点。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David Stevenson说,“我们发现地球和月球岩石中氧同位素的比例不一致,这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月球和地球岩石中氧同位素的比例丝毫没有差异,那将是很难解释的。”

研究团队承认,岩石同位素的差异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比如地球在月球形成后,又被氧同位素比例比较低的物质撞击了。Stevenson说,“现在,既然我们发现了这种差异,就要做大量的研究来确认或推翻这个结果,并讨论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



  研究团队说,这个分析结果表明,月球的物质大约一半来自地球,一半来自撞击地球的另一个天体。而且,氧同位素比例高说明,撞击地球的天体主要是由顽辉球陨石构成的。落在地球的陨石绝大部分是球粒陨石,只有2%是顽辉球陨石。Stevenson说,“我们对顽辉球陨石的重要性很感兴趣,但是现在我们仍然需要猜测撞击到地球的到底是什么天体,因为它们已经不见了。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四大派,但仍未定论。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  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53亿年左右。
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空心的太空船月球
  一九七〇年,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凯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太空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内部载有许多该文明的资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   当然这个说法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因为科学界还没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认的,确是有许多资料显示月球应该是“空心”的。   最令科学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仪器,其中有“月震仪”,专用来测量月球的地壳震动状况,结果,发现震波只是从震央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若是实心的月球,震波也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怎么只在月表扩散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或许是来自水星的第一块陨石NWA7325,一块绿色含镁量极高的石头
是怎么知道太阳系年龄的? 进来我告诉你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水是怎么来的?科学家证实:水先于地球出现,甚至比太阳系还要早
忒伊亚,被称为月球前身的星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