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西伯恺说:书画创作过程,也是设计对比关系的过程

中国画点、线、面的研究与应用

文/李西伯恺


第一章:点、线、面“归一”研究

一、名家用“点”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过程,也可以说是点、线、面构成过程。

点、线、面的分析与应用,离不开几何形态的研究。

既然有形态,就会有对比。

切记,画面的对比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形态对比上,比如“色相”对比。

所以我说:

书画创作过程,就是设计对比关系的过程。

重点备注:

我这里的观点,不涉及“画面情感”,不涉及“画面笔力”,只是单纯的在谈画面构成。

点、线、面之间存在个性身份,也存在共性特征,更存在“归一性”。

对于点、线、面研究,国画界朋友多数是做分开研究的,并以“线”为重点,“面”为其次,很少有书画人对“点”进行深入研究。

分开研究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现在很多书画作品出现画面用“点”无法,随心点,乱点现象,所以我建议大家,将点、线、面进行“归一”研究,并建议归至用“点”上。

艺术创作者能够做到放得开、随心随性是好事,但画面构成不能不讲究。

在对“点”做深入研究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部分用“点”讲究的艺术作品。

仿米海岳作品

米家山水

米家山水

陆俨少作品

陆俨少作品

李苦禅作品

李苦禅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作品

李可染作品

这些名家作品中,有得以“点”计“面”用,尤以米家山水为典型,有得以“点”计“线”用,尤以潘天寿作品为典型,陆俨少、李可染等大家时而计“面”,时而计“线”,变化不定。李苦禅作品以“点”计“点”。


本篇内容先讲到这里,感谢您对李西伯恺的关注,下篇我们一起研究学习“点”的对比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百年书画巨匠传世作品精选
潘天寿书画作品选集
潘天寿书画作品欣赏
潘天寿创作的荷花作品,以墨色简练见长,寥寥数笔够学一辈子
潘天寿《松阴夜话》
霸悍奇崛、充满金石气的潘天寿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