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425期」王原祁之画学思想之三:龙脉论

【编者按王原祁是中国清代的著名画家,为王时敏孙,与王时敏、王鉴、王翚一起被称为四王,为四王之首。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王原祁自小师从祖父王时敏学习绘画,他聪明又有才华,为康熙时进士,因专心画学,被召供奉内廷,任书画谱馆总裁,负责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并鉴定古今书画,后又升至户侍郎,故又称他为“王司农”。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大家张葱玉、徐邦达、王己千等前辈评论中,对清代大画家王原祁推崇备至,认为其笔墨能力堪比宋元大画家,西方美术史界将他的绘画称为“东方塞尚”。

王原祁像

(接上期)

龙脉论

“龙脉”一词来源于传统的风水观念。所谓“龙脉论”,或以为是画中山川的走势、或以为是画中的气势,或以为是画的谋篇布局,即所谓经营位置,用现在的话说即是章法结构观,亦可称为画面空间构成理论,其实践就是典型的“小块积成大块”。对此,杜伯秋、卜寿珊、苏立文、李雪曼、高居翰等学者均以西方艺术的“结构”视点来揭示了王原祁构图理论的实质性意义,为研究中国绘画的传统图式提供了可资参证的视角。

王翚画像

据王原祁自述,“龙脉”一词,首创者为王翚,但王翚并没有作具体论述。王原祁继承了明末董其昌所强调的“要之取势为主”的思想,对之进行深度的理论阐释:“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矜式。然愚意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入手处。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淡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逼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如能从此参透,则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

王原祁作品

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王原祁关于山水画构图理论的精髓。这里,王原祁充分自觉地意识到章法布局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对偶范畴,如体用、开合、起伏、浑碎、隐现、断续、宾主、分合、子母、气势、斜正……他借助于龙脉内涵,向思想深处挖掘,形成了一套丰富、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王原祁接受了儒家哲学中“体”、“用”概念组织思想,来表明一个单一本体的两个方面:实质和作用。他用这两个术语来描述绘画中龙脉的两个有机的模式,用“体”来表明龙脉的结构,以“用”来表明作用,那就是“龙脉的气势”。

王原祁作品

在画面整体与局部关系上,王原祁以龙脉论的逻辑框架建立了山水画内在的秩序系统,藉沟通各部分的关系使各部分之间形成紧密的呼应关系,从而组成有机整体,使作品气脉流畅,气势贯通。王原祁认为,“龙脉”就是山水中来龙去脉的其实所在,即“画中气势”。“气势”一词,是王原祁论画着墨最多的一个审美范畴词汇,也是他一再强调的:“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作画于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

所谓“气势”,用当下语汇审视,是指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而这种全局效果必须要在下笔前便要胸有成竹,即“意在笔先”。

“作画但需顾气势轮廓……若于开合起伏得法,轮廓气势己合,则脉络顿挫转折处天然妙境自出。”

“世人论画以笔墨,而用笔用墨,必须辨其次第,审其纯驳。从气势而定位置,从位置而加皴染,略一任意,便疥癞满纸矣。”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轮廓”,就是画面的大构图,即“开合起伏”的空间分割,只要空间结构“得法”,“合”乎“气势”,就是“天然妙境”。“通幅有开合”,是指大块面与大块面间的虚实关系,“分股中亦有开合”,是指每一个块面中的小块面之间的虚实。“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就是说,虚实要配合得恰到好处。显然,在王原祁看来,“龙脉”即“气势”,在创作时,龙脉为体,开合起伏为用,相辅相成。

显然,王原祁力争从大气势、大布局着眼,从主次、虚实、开合、体用上剖析山水形式的精微变化,这就使山水画章法构成的研究逐渐进入自觉自律的状态。尤其注意到,水脉的迂回运行与山脉的起伏变化并重,对于山水画整体气势的形成亦具有重要关系,由此,山水画形式结构理论不断得以完善。那么,如何取得合乎体用的龙脉呢?王原祁认为:“先定体势,后加点染,俱要以气行乎其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这里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就前述的“水到渠成,天然凑泊”。因此,他反对牵强、生硬的结构组合:“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逼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通幅自然天成的,是谓“得势”,整体“一气呵成”是谓“得气”,而“轮廓气势己合”的“龙脉”,靠的则是把握统领全局,协调画面内容的综合工夫、学养。

王原祁《仿大痴山水》

当然,龙脉的运用并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古代大家都有其运用的方式,学者要细心体会其不同。“古人南宋北宋,各分眷属,然一家眷属内,有各用龙脉处,有各用开合起伏处,是其气味得力关头也,不可不细心揣摩。”需要加以注意的是,王原祁一生理性创作,致力于把写实的丘壑布置改变成抽象性的画面空间构成,致力于创造质地肌理的笔墨美感,创造出一流的笔墨趣味。他的“龙脉论”是服务于实现笔墨美的画学思想的,他所力求全幅变化要有明暗、浑碎、虚实、平奇、刚柔、体用等,均有赖于笔墨;“小块积为大块”,团块结构之张力等空间构成的形式因素只是依存于其笔墨上的外形式。

由此看来,王原祁所提的“龙脉论”,意义复杂,涉及众多,环环相扣―全局的构图,贯通的气势,笔墨的挥发等,在山水画创作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王原祁 《仿梅道人山水》

毋庸置疑,王原祁将王翚首提的“龙脉论”加以系统地理论演绎,并身体力行地提倡、弘扬,对元明以来文人画在经营位置上力图摆脱描画真山水的束缚的一次划时代的总结,成为关于形式结构的系统、科学的理论总结。因此,王原祁的理论与实践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龙脉论”无疑成为中国山水画在图式建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视之为传统山水画结构理论的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在章法结构方面开始进入了程序化阶段,并出现了画面空间的抽象化倾向。(未完待续,本文作者万新华,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转载《天地玄黄》文章请注明出处,回复书法家名称(如“米芾”“颜真卿”“苏轼”等)可直接观看文章。

主编:司马平邦 | 责任编辑:龍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溥儒山水画中的“四王”因素(下)
古代山水画中的山势与龙脉(图)
堪舆之词“龙脉”,如何完美与画技相结合,表现形式?
悠然以远 悄然以思 ——王原祁的艺术启示
王原祁之画学思想
山水画中“龙脉”的开合起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