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姐姐,只有浪

乘风破浪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后,很多人关心起了姐姐。我跟他们不一样,除了姐姐,我还关心浪...

所以今天,只说浪。

《水图》之秋水回波与层波叠浪 马远 南宋

谈起对浪的兴趣,古人有过之无不及。南宋的马远就是画浪高手,他拿出《水图》后,便无人再敢挑战此类题材的画作了。

这件令人惊叹的作品共有 12 段,专门画水,除一两幅有极少岩岸山日外,没有其他任何景色。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对水的平静与汹涌做了 12 种分析,巧妙传达出了种种意境。

《水图》之洞庭风细与云舒浪卷 马远 南宋

浪,为形声字,按篆书形体解读,表示因水流动而产生波浪。南宋杨皇后题字于马远画作之上,称画中之浪为“云舒浪卷”,又叫“层波叠浪”,很是文雅,也很形象。

在古代,像这样带有“研究性质”的绘画不多。《水图》的出现,为山水画中“水”形象的创造打开了一扇门,并提供了画水的多种范式,其一就是关于浪的画法。

受他作品影响,南宋及之后,关于浪的作品慢慢多了起来,比如下面这幅佚名《赤壁图》:

赤壁图 佚名 南宋

画作名字与浪无关,缘起于苏轼——

1079 年,苏轼被诬陷作诗诽谤朝廷,遭到御史弹劾后贬至黄州。期间,他两次邀友人乘舟泛游于赤壁之下,凭吊三国时代周瑜与诸葛亮共同击败曹操的地方,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多篇名作。

在这之后,赤壁就成为了文人画家的向往之地。金代画家武元直和明代仇英都曾画过此题材,二人以江岸古松和陡峭石壁为造景对象,着重突出赤壁的险峻和苏轼的豁达。

赤壁图 仇英

佚名的《赤壁图》则有些不同,它主要塑造的是浪、人,和浪与人的关系。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不难理解,这滔天巨浪就像是苏轼的遭遇,划着划着就都过去了,换个词就是乘风破浪。

佚名《赤壁图》局部

无论是构图,还是对浪花的描绘,最具现代气息的作品,应是描绘黄河的《黄流巨津图》:

1642 年,陈洪绶在缴纳一定数额的银两后成为国子监生,进入京城,如愿入仕。

不久,恩师刘宗周被重新启用,因其请求去除弊政摆脱国家危机而被革职。陈洪绶眼见朝廷腐朽和官员腐败,在收到崇祯帝赐职“宫廷画师”的印信后,毅然选择了辞官,头也不回的去到了绍兴,之后僦居在徐渭的青藤书屋,安心深造。

一次进京,一次离京,他两渡黄河,有感于黄河的壮阔,完成了此画。大约是在这个时间,陈洪绶开始用新的名号在画上题字,这就是后人熟知的“老莲”。

黄流巨津图 陈洪绶 明代

《黄流巨津图》是一幅趣味十足的画,画中黄河波涛汹涌,3 只帆船摇荡于水面,左下角港口中停泊船只数艘。在这件极小尺幅的作品上,他以滔滔黄河中的一个渡口为描绘对象,以墨笔勾出浪花,再用白色渍染,两岸景物相对虚化,使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中浪花像什么?用司马光在《独乐园记》中的文字形容最贴切:有浪花,若虎爪...

《黄流巨津图》局部

与上几幅画相比,明代戴进的《风雨归舟图》则算不上什么大浪了,只有因风而起的微波。

为了展现细雨在风中的动势,作者进行了略显夸张的明暗染色。从对景物的观察和勾画看,此图都称得上细致,画中高山重叠,远山迷蒙,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景物自近而远,层次清楚明晰。

风雨归舟图 戴进 明代

溪桥上冒雨赶路的农夫,倚着风向撑伞,惟妙惟肖。桥下的芦苇,倒向一侧,与农夫呼应,更加是突出了风势的狂猛劲厉。

《风雨归舟图》局部

水上渔夫头戴蓑笠,乘客开伞挡雨,人物动作和虚实相生的用笔方法,都表现出了狂风暴雨的运动感,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戴进的深湛功力和注重体察自然的可贵精神。

不过,如此大的风雨,激起的浪花倒是没多少,我们只能将就看看浅浅的波纹了。

《风雨归舟图》局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浪,我们也来体会一下。

宋太祖七世孙赵伯驹擅画,笔法纤细,笔致秀丽,山水、花果、翎毛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一幅《莲舟新月图》,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功力。

莲舟新月图 赵伯驹 南宋

这幅画是根据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所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也...

古人颂莲的文章很多,其中最深入人心的,可能就是这一篇。赵伯驹受此文影响,画出了《莲舟新月图》。

《莲舟新月图》局部

图中人物精神清润,气氛安适恬淡。赵伯驹对月下荷叶的描绘,经过简化,将其零散分布,荷花偶有染色,但并不突兀,粗略看去,有几分可爱清丽,也有些迷人。

竹棚小舟是画家信手拈来的景物,但刻画依然精细。只是一同乘舟的侍童似乎有点困了,表情管理没有做到位...

《莲舟新月图》局部

小舟另一侧的高士,完全没有睡意,他精神抖擞,斟满一杯酒,吃上几块点心,看着远处的荷与月,十分舒心。

《莲舟新月图》局部

有人问了,这是哪一种浪?

在无风的湖面上,除了蚊虫别无其他,当然也不会有浪,但这位同学内心的巨浪却奔涌而出,谓之闲情逸致。这时,现代人最会挖苦,定会送上一句:

这人真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名画(80)
东坡的水:这一江潮涌,正是他的最爱
传物观画 ▏赤壁图(佚名)
品读长卷画——文征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
【禅画欣赏】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这首《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波澜壮阔,惊艳世人600多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