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在入静状态下,可以感觉到

视而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当你想看它时,却看不见,我们只好把它叫做“夷”;想听它时,却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因为听不见,看不到,摸不着,所以它的形状无从追究,无法描述。

虽然我们无法描述他的样子,但是能够感觉它是一个整体。

它的上面既不会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会显得阴暗晦涩,它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知道叫什么,它不是我们知道的任何物体。

因为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我们把没有形状的物体的形象,可以称之为“惚恍”。当你迎着它走,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

一个人应该努力去感受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的生活。当一个人能认识、了解宇宙是怎么开始的,就明白了道的基本规律。

老子在这一章描述了道的状态,看不见,听不到,用力去抓,抓不到。

但是在你不去听,不去看,入静状态下,你的确能感到,能够摸到。这是儒释道的养生功法里都能体验的。也就是说,修炼入静,就是一种求道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黄宇雄 读书分享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无常形,唯执不离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之二 意象概念的来源和发展
《道德经》微学精讲【07】第14章——【视之不见】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十四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