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东:如何矫正人类的兽性

中国直到今天,仍旧是一个奉行孝悌之道的社会。所以,表面看来以亲情为基础的孝悌观,并不仅仅局限于家庭之中,而是可以推广、比附到社会关系中去的。

在这方面悌道显得更加突出。所以——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宗族虽然已经超出了家庭的范畴,但是仍旧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族概念。

乡党则完全是一个社会概念,其所表现的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这就是说,孝悌观,尤其是悌道即兄弟之间的伦理关系,至少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推广到了社会中,地位、年龄等人文特征基本相同的人之间的交往之中了。

毫无疑问,后世中国在独尊儒术思想的指导之下,就是构建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持续浸润,浸染之后,可以说这种观念,已经成了我们的一种文化基因,虽然在客观上经历了传统的中断,但是孝悌观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所以,这一点不仅对社会的和谐,意义非常巨大。也对个人在社会中,在人群中安身立命,同样意义重大。

但是,孝道与悌道就其建立的基础而言,是完全不同的。

孝道是建立在,父与子之间天然的恩泽关系上,父母赐予孩子生命,并对孩子有养育之恩,这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然存在和确定了的关系;同时,子女又承载着父母的希望,担负着延续其生命与基因的任务。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而自然的。

但是悌道的主体,也就是兄弟之间,原则上非但没有先天性的恩泽,甚至还有先天性的竞争关系。这在人类内部,尤其是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在动物世界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鹰通常一次会产下两枚卵,而最终孵出的两只小鹰,只能有一只存活,其中较为弱小的一只,最终会被较为的强壮的一只杀死,吃掉。当然,最终的胜利者,往往是最早孵化出来的那一只。也就是哥哥或者姐姐。

可以相信,在物质尤其是食物极为缺乏的上古时代,或者某些特殊年代中,这种事情,在人类社会中,也未尝不会发生。比如,成吉思汗在童年时,就干过因为弟弟偷吃家里仅有的食物,而将他杀死的事。

所以,

悌道的本质,是对人作为动物的本能——兽性的一种矫正。

悌道的价值,在于纾解普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矛盾。

而所谓的矛盾,就在于兄不友,弟不恭。

这一点无论是家庭、家族之中,还是同学同事之间,都是一致的。

反之,倡行悌道,就修补了人性中潜在的弱点,化解了潜在的矛盾,既然没有矛盾,自然也就更不会有冲突。

不仅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必然会提高事与事之间的效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今天这个没有皇帝,缺乏终极权威,缺乏终极裁判的社会中,有助于消解横向关系中的矛盾的悌道,对于人与社会的意义来的更加重要。

因为,虽然权威的影响逐渐衰弱了,但是由自然年龄,或者由加入某一个组织的时间先后,确定的长幼关系,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几乎可以覆盖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某一单位中,年长者即为兄,年少者即为弟;先进入单位的老员工为兄,后来者为弟。如果在同一个单位中,能够畅行悌道,作为兄长的老员工,能够表现出应有的友善;作为弟幼的新员工,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恭敬。我们现在的各种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几乎就可以化解大半了。

所以,以孝悌之道为基础的德育教育,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宏观上和谐整个社会的关系,微观上又能和谐个人与周边人与事的关系。

形象的说,这种和谐的关系于状态,就像植根于各个家庭的大树,是从每个家庭内部,借助孝悌观的滋养,而逐渐成长,汇聚而成的。所以,既枝繁叶茂,又条理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孝悌”之道的啓示 WORD
【新刊】胡英泽 郭心钢|明清时期中国家庭的“合家”研究
《华夏天道》之 道德伦理
探究中国家庭的历史,看先秦时期“家庭”的从无到有
这个失联样本所示不止是孝道的问题
王连江:人性、兽性与社会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