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书结体三大基本特征

编者按:应书友的要求,我们从今天开始,连载刊发《篆书技法45例》。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学习篆书的基本线条质量要求,以及达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个技法。本文为连载系列之六。——“书法入门”(ID:shufarumen)

#16

间距匀称

篆书属于正书类,和楷书、隶书一样。篆书在结体上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间距匀称。

也就是要求一字中笔画(线条)之间距离应当疏密一致,如体操队列排列,也好比 画表格一样。横向的各笔画(纵向的线条)的间距应当尽量均匀,纵向的各笔画(横线)之间亦应大体均匀一致。

图16-1 《峄山碑》“数”字、“陀”字

当然,在不同字中,笔画线条有多有少,笔画(线条)多的整体较密一些,笔画少的则整体要疏朗一些。篆书中,与楷书的笔画匀称规律稍有不同。因篆书(特别是小篆)整体上呈较为修长的上紧下松式结构,以展示其修长婀娜的特征。因此,从上到下各横线之间的距离往往上部是比较匀称的,但下部最后一条横线则与上面其他笔画之间的距离拉得较长,如“王、左”等字。

图16-2 《峄山碑》“暴”字、“皇”字

另外,纵向的线条之间也不像楷书那样竖笔往往较直,而是除中间一竖线较端直外,两边的线条都会呈对称式弯曲而稍倾斜。因此,多竖线的组合,往往是上窄下宽,各竖线(包括斜线)之间亦会稍有变化。上窄的,各线之间的距离都稍窄一些;下宽的,各线之间的距离则稍宽,而非绝对匀称。

图16-3 《峄山碑》“诵”字、“维”字

#17
修长整齐

篆书的形体基本上都是呈长圆形的,特别是以《峄山碑》为代表的小篆,是非常标准的长圆形。

所谓长圆形,即整体是长方形,但因为线条较圆转,故在四角的弯转处又是呈圆 弧形的,犹如将一个长方形的四角切圆而形成的长方中略带圆转之形。

图17-1 《峄山碑》“秦”字、“曰”字

图17-2《毛公鼎》“皇”字、“周”字

小篆如西汉《袁安碑》《袁敞碑》以及清代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等多家在字形结体上都是比较修长整齐,呈长圆形结构的。

东汉隶书碑额中是宽扁的形状,这是个案;大篆中一些主要碑帖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中的大部分字也是长圆形的。当然也有如《散氏盘》《大盂鼎》中的字多呈圆形,这是其独特风格使然,以表现雄奇开张、恣肆奔放的特征,不是篆书的主流。我们在学习这一类篆书中,要观察其个性特征以区别对待。

图17-3《袁安碑》局部

而在学习大多数篆书特别是小篆时,要把握其结体修长整齐的主要特征,并要注意其形之长与宽的比例。大多数字形的比例基本是符合黄金分割关系的,即多在 1∶1.6左右。有的字形更长,如战国时期的金文。

清代吴让之篆书等都突破了这个比例,显得更加修长。在修长之中,大体比较整齐,形成长圆形,个别字为了突破千篇一律的整齐感,而有意进行一种错落对比,这在后一节中将专题阐述。

#18
上紧下松

篆书的结体在间距匀称、修长整齐的前提下,还有一条重要的法则便是上紧下 松。

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字形的灵活感,而使其如蝌蚪形体一样,形成一条长尾,并以带弯转的曲线在下方形成尾部的摆动,从而显得如游鱼一般具有灵活游动的运动 感,使字形在匀称中形成变化,整齐中避免刻板,形成婉转流畅、灵动而多姿的动态美。

图18-1 《峄山碑》“制”字、“请”字

所以,字形在笔画的间距以及直曲度上都有变化而颇具特色。上部笔画间距匀称中整体较密,下部的笔画(特别是几条横线中最后一笔)间距有意拉大。

弯曲的竖线中,上部短,下部长,形成一个长尾;上部的笔画一般都是较直的横线、竖线,而下部的竖线或者较长,或者大多数形成左右弯曲、犹如蝌蚪摆尾一样的长弧线,如“为、木、每、光”等字。在篆书笔画线条的间距处理上,整体都呈现上紧下松的特点。

图18-2 吴让之篆书“师”字、“开”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篆书基本技法45例:笔顺、对称关系如何处理?
关于篆书临习的细节和章法
第13节
鸟虫篆喜相逢同文印系列创作浅析(第四讲)
UC头条:如何系统全面的临学《曹全碑》呢?续集!总结的太好了
隶书的主要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