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书人韦力谈“慧眼”

藏书人韦力在古籍收藏领域极具知名度。在天津,他拥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藏书楼”,收藏有8000余部、7万余册古籍善本,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


3月6日,韦力在国家图书馆典藏博物馆作了一场关于古籍收藏的讲座,讲述了藏书人的“修炼之道”。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位藏书家,不仅要有发自内心的冲动—有“占有欲”,还要有一定的章法—专一且博学。


先有“占有欲”


2012年,过云楼藏书以2.16亿元天价被江苏凤凰集团收入囊中,之后不断有民间藏书亮相拍卖会,让古籍收藏慢慢进入大众眼中。不过,想收藏古籍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其最首要的条件是什么?爱书,还是爱看书?韦力给出的答案是,要想收藏古籍,首先要有“收藏癖”。


将收藏古籍当成癖好、融入血液的人,才有耐心和毅力寻书、藏书。这与爱好、研究的意思皆不同。因为研究和喜欢看书的人,并不一定要将古籍占为己有,哪怕是有心想要从孤本或者原版图书中找到资料,大可直接阅读影印版。“所以,要有占有欲的天性,对古籍有贪欲,才能做到有目的性的收藏。”韦力说。


而且,古籍与书画等艺术品不同,书画、古玩更多地具备了直接观赏性,“而古籍则是一种'曲折美',必须要知道它的价值、意义乃至版本及传递之后,才能领略其真谛”。韦力解释说,只有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史,你才知道哪些文化、哪些书籍才是重要的,在书籍的收藏上才不会走偏。


然后要专一


若提起藏书的癖好,晚清名臣曾国藩算是代表人物之一。晚年的曾国藩曾说过:“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于子孙,唯书籍尚需添买耳。”经过在琉璃厂的数年历练,他已经成为淘书的行家,藏书之中不乏珍本、善本。当年他修缮房屋,特地建造了“富厚堂”用以收藏十几万册的书籍。如今,人们谈起曾国藩,除了宦海沉浮,便是他那引以为傲的藏书了。不过,韦力却认为,曾国藩藏书数量虽多,但是对于书籍版本要求不高,很难称之为“藏书大家”。


“人们在开始藏书时往往会先从大的门类入手,进行收集,然后才会慢慢缩小范围,将自己的收藏目标变得更专一。但这个过程其实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如果真的想收藏好书,那么应该一开始就制定明确的目标。”韦力说。比如,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宋代出版的书籍,不论从写本还是刻本皆是珍品。宋刻本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书籍的形式,再早就是钞本了,而钞本又非常罕见。“但是,自从公私合营后,藏书像百川归海一样,都归入各大公共图书馆了,私人手中的珍品非常少。”韦力说。


“捡漏”背后是博学


由于民间市场古籍珍品变少,你若想要“捡漏”,只依靠好书之癖远远不够,坚定收藏之心后,需要的便是博学的支撑,就像书画古玩的收藏家也要练就一番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对于藏书人而言要求更为苛刻。在中国浩瀚历史进程中,“每个时代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的特征,就好比在书籍的扉页看到毛主席语录便能判断这本书出自'文革'时期。”韦力说。听起来简单,真的实现起来却是需要依靠大量的阅读与历史知识结合:书中提及的内容是否与书籍出版的年代吻合,古籍的版本是否是真的值得收藏的版本……


“可以作为藏品的书籍多为传世经典,有些书籍更是被影印了多次,那么哪一版是最值得收藏的,就得靠收藏家自己的知识了。”韦力说。毕竟人云亦云无法寻到真正的善本,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另辟蹊径,找到可能尚未被世人认知却存在升值空间的古籍。


敬请关注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古籍收藏知识
分享每日古籍动态
关注古籍善本
古籍
微信公众号ID:weiguj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藏书人韦力谈“慧眼”:捡漏背后是博学
韦力:读书像吃饭,不可或缺
《古书之媒》:你们谈藏书,我只听故事
收藏|韦力:民间古籍藏书家
韦力:说到底藏书是在满足自己的贪欲
“常熟为中国藏书界 提供了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