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黎明”号抵达谷神星(太阳系的小行星带)

  
 
航天局6日宣布,2007年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在2012年离开灶神星后,于当天清晨抵达谷神星轨道,成为第一个造访太阳系两颗天体的无人探测器。
“确认:我已进入环谷神星轨道,”“黎明”号当天在其推特账户发帖说。
黎明号:我已成功抵达谷神星
▲3月1日由黎明号拍摄的谷神星,此时距离飞船进入谷神星的轨道仅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了。拍摄这张图像时飞船距离谷神星约4.8万公里
美国太平洋时间6日4时39分(北京时间6日20时39分),“黎明”号探测器在距离谷神星6.1万公里时被这颗矮行星的引力捕获。随后,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控制中心于5时36分(北京时间21时36分)接收到“黎明”号的信号。信号显示,该探测器运行良好,其离子推进器工作正常,“黎明”号已按计划进入谷神星轨道。
“黎明”号项目负责人马克·赖曼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自1801年被发现以来,谷神星从行星变为小行星,最终成为矮行星。如今,“黎明”号在历经7.5年飞越长达49亿千米的旅程后,将称其为“家”。
太阳系的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天文学家估计这里有约50万颗种类各异的小行星。谷神星是这个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一颗矮行星,直径约为950公里,此前从未有探测器到访。科学家认为,谷神星蕴藏着惊人数量的冰,冰盖下可能藏有海洋。
“黎明”号探测器于2007年9月发射升空,并于2011年7月进入小行星带中质量第二大的天体——灶神星的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2012年9月5日,“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正式飞向谷神星,最终如期赴约。
灶神星是与地球类似的岩石天体,而谷神星是典型的冰雪天体,这两个极不相同的天体竟可同处一个小行星带上,其原因也是“黎明”号需要揭示的奥秘之一。科学家认为,搜寻小行星带中这两个标志性天体的信息,有助于揭开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奥秘。
----------------------------------------------------------------
当前的太阳系形成理论,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太阳星云(超新星爆炸之后形成的),类地行星是由星子聚集而成,小行星带未能聚集成为一颗行星(总质量也比较小);气体行星由气体聚集而成。小行星带这里是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和气体巨行星(木土天海)的分界线,可能是太阳激波传输的某种界限。

--------------------------------------
特洛伊小行星 :就是位于火木之间的小行星带,这里曾经有一个行星,但由于其受到太阳引力和木星引力的拉扯,无法达到平衡,结果就被撕裂开,形成了无数的锁片。

巴纳德被认为是第一个观察到特洛伊小行星的人。在1904年,当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观测,而认为他观测到的是土星的卫星土卫九(Phoebe),因为当时两者在天空中的距离只有两弧分角,或者只是一颗恒星。直到特洛伊小行星(12126)1999 RM11在1999年再度被发现与确认轨道之后,巴纳德的观测才受到重视。但真的要确认巴纳德看到的究竟是哪个天体,大概只有历史学家才有兴趣了。

在2006年,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一个小组宣布,他们观测到小行星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的密度比结冰的水还要低,因而推测这可能是一对小行星,而且许多特洛伊小行星都可能是双星。
传统理论认为,特洛伊小行星是由木星附近的星子形成的,伴随着木星的成长而被其引力俘获。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特洛伊小行星带的轨道平面倾角。也有人认为,特洛伊小行星带是在相对更遥远的地方形成的,但由于木星搅乱了这些小行星原本的运动,它们被带到大致相同的公转轨道上。
命名法则编辑
1906年,马克斯·沃夫将588号小行星以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名字命
特洛伊群小行星位于木星前方或后方60度 。
特洛伊群小行星位于木星前方或后方60度 。
名后,其它特洛伊小行星都以伊利亚特剧中的希腊英雄人物命名,事实上只限于L4点,所以也称此类小行星为希腊群或以阿喀琉斯为代表称为阿喀琉斯群;在L5点的则以特洛伊的英雄来命名,代表人物是普特洛克罗斯,所以也称为特洛伊群或普特洛克勒斯群。由于当时还没有建立希腊和特洛伊分开命名的法则,所以在希腊群中也有特洛伊的英雄(624) 赫克托尔。
由于伊利亚特剧中特洛伊战争的人物被用于特洛依群小行星的命名,而最初特洛伊又仅用于称呼与木星在同一轨道的小行星,所以当在火星与海王星的拉格朗日点被发现有小行星之后,这些特洛伊小行星就必须称为火星的特洛伊小行星或海王星的特洛伊小行星。
另外,在土星的卫星中也发现了两组特洛伊卫星,土卫十三(Telesto)-土卫三(Tethys)-土卫十四(Calypso)和土卫十二(Helene)-土卫四(Dione)-土卫三十( Polydeuces ) 。
广泛分布的特洛伊小行星,或许也扮演了卫星形成的重要角色。在居于领导地位的大碰撞理论中,在非常早期的太阳系,就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地球发生碰撞。由于撞击不仅必须击中地球的侧面,还不能太为猛烈(不然这两个天体都将被彻底的毁灭)。因此这颗假设中的行星忒亚(Theia),在撞击地球之前必须是颗位在地球-太阳系统稳定的拉格朗日点上,然后才有一些因素慢慢的改变了他的轨道,最后才进入与年轻的地球碰撞的轨道上。
相关信息编辑
2011年7月,天文学家通过广域红外勘测器(WISE)发现地球首
圈中就是2010TK7
圈中就是2010TK7
个特洛伊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位于太阳-地球4号拉格朗日点。这颗小行星叫做2010 TK7,直径接近300米,当前距离地球8000万公里。2010 TK7小行星具有一个奇特无序的轨道,通常情况下特洛伊小行星不会环绕在拉格朗日点右侧运行,但会在蝌蚪状轨道环绕行星,这是受太阳系其它星体引力作用影响形成的。2010 TK7小行星的蝌蚪轨道非常大,接近于地球到太阳轨道的最远端。
----------------------------------------
特洛伊小行星2010 TK7
地球也拥有一颗特洛伊小行星,被地球的重力捕获在稳定的L4拉格朗日点。这颗天体是2010 TK7,大约长300米。如同准卫星一样,它的轨道是环绕着太阳,而不是地球本身。

它通常都是绕着太阳公转,但是大约每20年左右会接近地-月系统一次
[4]
。偶尔这个天体会短暂的进入临时卫星捕获(temporary satellite capture,TSC),在临时卫星捕获期间,流星体可以是除了月球之外的另一颗天然卫星。


2011年7月,天文学家通过广域红外勘测器(WISE)发现地球首
圈中就是2010TK7
个特洛伊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位于太阳-地球4号拉格朗日点。这颗小行星叫做2010 TK7,直径接近300米,当前距离地球8000万公里。2010 TK7小行星具有一个奇特无序的轨道,通常情况下特洛伊小行星不会环绕在拉格朗日点右侧运行,但会在蝌蚪状轨道环绕行星,这是受太阳系其它星体引力作用影响形成的。2010 TK7小行星的蝌蚪轨道非常大,接近于地球到太阳轨道的最远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起源之谜
赶赴谷神星舞约的黎明号探测器
人类首探矮行星:黎明号即将进入谷神星轨道
人类即将与谷神星进行史上最亲密接触!
“约会”小行星的九个探测器
新世界一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