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为什么有人工作10年仍不是专家,有人工作2年就很厉害了?

答:关键是看他们'刻意练习'的程度。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摒弃自己熟练的方式方法,用最不熟悉的、最不擅长的方式,换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将你在某个细分领域的能力打磨到极致,成为你鹤立鸡群的核心竞争力。
 
如职场中,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刻意训练,尽最大努力发挥这一优势,也就是新水桶理论的长板(参见附图)。

 
有人工作10年,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同样的步骤,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不到10个小时。

有人虽然只有2年经验,但每天花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有1000个小时。

 
采用“刻意练习”的工作方式,就意味着你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意味着你要不停地思考和复盘,要做很多自己不习惯、不舒服和反直觉的事情,大部分人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工作10年仍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就很厉害了的原因。

 
那如何才能持续地进行刻意练习呢?

 
▶ 1、培养避免工作靠潜意识、靠习惯自动完成的习惯

比如打电话给领导沟通方案。

(1)在拿起电话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并准备好A4纸和笔:

● 上次我做汇报时,有什么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 我的表达逻辑有什么问题,上次领导说他不知道我在讲什么。

● 还有,我记得上次汇报时,领导提醒了方案中的 几个细节,这次要特别注意。

● 万一领导只给我几分钟时间汇报呢,我先练习下“结论先行”,把方案的重点和结构准备一下。

(2)在打电话过程中,边打电话边有意识训练“结论先行”、在A4纸上快速地进行笔记思考,记下重点和待解决事项等。

(3)结束电话后,快速复盘刚刚的逻辑是否顺畅,关键内容是否全部表达了,平时学到的汇报技巧是否用上了,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下次要用上,把内容梳理成导图隔天进行复盘…
 

▶ 2、多停留在“学习区”,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精进
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离开舒适区,多停留在“学习区”。

比如我本人并不善于写作,于是我就在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利用平台的激励机制来倒逼自己持续的输出,而为了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又倒逼我现在每天要学习至少一篇前辈们的PPT或方法论报告,又或者快速阅读咨询行业的经验和实战技巧。

总之,这些都是强迫我多停留在“学习区”,从文章的结构、内容的逻辑、展示的技巧等维度去学习如何做方案、如何做展示汇报。
 

▶ 3、不必太在意短期效率
采用刻意练习,要换着花样、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这就意味着短期效率的下降。

比如之前我在练习金字塔原理中的逻辑表达的那段时间,有时候发一封邮件、整理一场会议笔记思维导图,结果过了几个小时我都还没弄完。

从业务角度来讲,这是不经济的,因为这些内容是对项目不会产生价值增值,应该尽快把活干完,但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我愿意牺牲下班时间来刻意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觉得这是很值得的买卖,这会让我最大化的学习结构化思考和逻辑表达能力,使我终身受益。
 

▶4、找出关键技能进行细分、然后大量重复的训练
刻意练习,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并且进行大量重复性的训练。

比如我会专门针对结构化思考、图形化表达进行写头条文章,围绕方法论、职场沟通汇报等主题开设专栏,以强化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当然,你也可以利用“拿来主义、事半功倍”思维,直接获取我最近5年整理的成果和20年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订阅下方卡片获取全套结构化思考、图形化表达的方法论,包括麦肯锡方法论系列、销售大神系列、职场汇报与年终总结系列等职场干货。

最后的最后,不管你是拿来主义直接复制别人的经验,还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持续的刻意练习,也许3个月后、6个月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你自己,更多分享、更多收获。

人在职场,只有不断精进,才能不断进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终职场盘点# 年终总结、述职...
和领导独处的时候,如何正确的聊天?网友:原来是我想得太简单!
个人管理习惯
职场中如何提升表达力,做有效工作汇报
公司要求写的日报、周报、阶段汇报,真的有...
写好年终总结,掌握这一个原理就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