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是做到了“三不朽”的人

——《范仲淹故事评传》序言

古人有关于人生“三不朽”的说法。《左传》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范仲淹是做到了“三不朽”的人,是一位几近完美的中华人格的光辉典范。

在立德方面,他敢言直谏,奋不顾身,心胸坦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白为官,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在立功方面,他出将入相,为民谋利,戍边御敌,革新政令,兴办教育,拔掖人才,文以定国,武以安邦,是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在立言方面,他是宋学开山人物,开启了豪放词派的先河,并著有《范文正公集》,是文章传世的思想家、文学家。

范仲淹青少年时代生活在邹平长山,他的事迹代代流传,对当地的社会生活,民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邹平诗人张实居诗曰:“野老相逢谈往事,流风解说范希文。”讲范公的故事,那时就已经成了一种风俗。王红先生是长山人,从小就是听着范公的故事,熏沐着范公的德风长大的。先生早有夙愿,为范公写一部像样的书。但因为工作繁忙,事务纷杂,多年未能如愿。但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介绍范公事迹,宣传范公精神,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邹平人今天对范仲淹的认识,大多是从先生的推介文章中了解的。

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潜心研究,王红先生从2009年起,开始了《范仲淹故事评传》的写作。先生以抱病之躯,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翻检资料,勾勒故事,历时三年,终于结稿。好几次夜里突然来了灵感,或于故事结构,或于关联事件,或于评语解读,立即悄悄起身(怕夫人责备),伏案疾书,直到天色大亮。其间先生为提高宣传效率,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把写好的稿件即时发到网上,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我也随时拜读了这些书稿,不时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和由衷的赞叹。当书稿全部呈现在我眼前时,更使我有了发自内心的敬佩。

读《评传》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其特点:新、信、精、雅。

新,是说本书的体例新颖独特。本书以“故事评传”为题,就指明了其写作特点。首先是有故事,因而有很好的可读性;其次是有评论,点明了故事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认识范仲淹;再次,一个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完整地叙述了范仲淹的一生,于是就形成了一本别具特色的“传”。这样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范仲淹的每一段经历,都成了一个故事,便于指称。比如划粥断齑、窖金捐寺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而冒哀上书、送还银方、延州御敌、花洲盛事等,也会因为是范仲淹的故事而为世人所知。第二,便于集中展现范仲淹与其他人物的命运或关系。如“孝水省亲”和“事亲为大”两篇,说的是范仲淹与母亲的关系;“云霞之交”说的是滕子京,“忘年之交”说欧阳修,“生死之交”说尹洙,“梅范交恶”则说梅尧臣,等等。第三,一些专题式的篇目,集中体现了范仲淹的某些独特经历或特长。如“三黜三光”说范仲淹三次被贬而愈加荣光,“究心医道”叙其深究医理、掌握养生之道,“朋党之争”则对那一时期聚讼纷纭的朋党问题作了详尽的述评。如果不是现在这样的“故事体”,而是搞成一般传记那样的线性记述,这些人物之间的命运关系,范仲淹的特异之处,一般读者就很难搞清楚。

信,是指引用的资料信实可靠。王红先生写此书,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范仲淹。为达此目标,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一套《宋史》,翻了一遍又一遍,重点篇目则反复研读。一套《范仲淹全集 》,不知读了多少遍,以至于封面和书边都起了毛毛。更多的资料则堆满了书桌书架。对一些相互矛盾、说法不一的史实,先生参考古今专家的研究成果,做了去伪存真的筛选取舍。对那些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先生则试图剥去其美丽的光环,并尽量作出现实合理的解释。先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在当前戏说、大话、水煮、恶搞历史的环境下,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因而本书又有真实可靠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201212月,我去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会上有交流的资料,有作者的赠书,但读了之后往往叫人失望。厚厚的一本书,哪里有自己的见识和资料?都是现成的东西搬来搬去,自己做了一回文抄公而已。正应了美国哲学家的一句话:“创造就是重新排列与组合。”但人家说的是元素的组合,文史工作哪能这么做?读先生的著作,常觉一缕缕新风扑面,因为他挖掘了许多新的资料,对众多的旧史料也有独到的发见,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精,是指书中的评语论断精确。我个人很喜欢“评传”式的传记,因为它在叙史的同时提供了评论,有材料,有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识见。从司马迁开始,史传后面就开始加评语,称“太史公曰”。后来史家或称“赞”,或称“论、评、诠、议”等,统称为“论赞”,是史家对所记人物事件的评价。前几年我在市县电视台讲范仲淹,搜集了不少写范公的书。很多书就是只做叙事,不做评价。而我讲课时老想给听众讲一讲,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范仲淹为什么这么做?所以觉得只讲故事,不作评断,是非常遗憾的。王红先生的《评传》,几乎对每个故事都有评语,而且这些评语非常精到。这里仅举两例。一是《三黜三光》:“范仲淹‘三黜三光’的故事,集中反映出范仲淹‘发必危言,立必危行’,谏则必黜,黜则益谏,陈善闭邪,宁以身蹈不测而不悔的刚直不阿精神,打破了当时‘以宽厚沉默为德’的官僚积习,开启了宋代士大夫议政之风,所以朱熹称赞范仲淹‘本朝唯范文正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宋朝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作成起来也’。”二是《朋党之争》,作者认为范仲淹是不为朋党的,接着分析说:“吕范解仇和梅范交恶是范仲淹不为‘朋党’的两大铁证。‘朋党’是庆历改革中守旧派强加给范仲淹的‘恶谥’而已。”“纵观北宋三次朋党之争,审视一下寇准、丁谓,吕以简、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领袖人物,无论大节还是人品,其中真正光明正大、不为朋党的只有范仲淹。”“不是他(范仲淹)本人十全十美,性格上没有缺陷,言行上没有过失,而其真正的秘密完全在于他秉持着‘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的人生信条。”这些评语非常精确,且立场鲜明,对读者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雅,是指本书的语言雅致优美。王红先生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文学辅导,文史研究与写作,是驾驭语言的高手。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像先生这样精到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评传》的语言,就很好地体现了王老师的语言功力和特色。先生使用的是白话文,但又恰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语词或句式,使其文字既明白晓畅,又简洁凝练,显得雅致而优美。当前时代,文字载体丰富多彩,所以文章也不像早年铅字排版时那样金贵了。随便个什么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文章印在(或发表在)七出八相的小报或杂志上。尤其是电脑和网络的出现,更使千奇百怪的文字垃圾泛滥成灾。于是人们便有了碎片式阅读、信息式阅读、休闲式阅读、麻醉式阅读等等,却缺少了那种虔诚恭敬的经典式阅读,也没有了人生必备的学习式阅读。但读王老师的书,一定要仔细品读,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如果说休闲式阅读可以像喝凉水一样“牛饮”,读先生的书则必须像啜美酒那样“品味”。

《范仲淹故事评传》的写作虽然用了三年,但却凝聚了先生几十年的心血。希望读者在展读这本书的时候,想一想先生的苦心,先生是在为弘扬范公精神而振臂疾呼。范仲淹的伟大人格已经影响中国一千年,他必将继续影响中国千万年。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文化急遽冲突变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范仲淹这样一面旗帜,为我们指引做人做事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范仲淹故事评传
这些书令人拍案叫绝!十大历史类小说排行榜!
范仲淹的“将相和”
书单|读了这三本书,你更加了解苏东坡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欧阳修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