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中国首富|为什么康百万家族,富贵12代,兴盛400年

在山东日照出土了一张神秘的财神年画,与传统年画不同, 这幅年画上画的不是财神爷,而是明清时期三大富豪。

其中,除了当时声名显赫的沈万三、阮子兰之外,还有一位“康百万”

康百万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对河南巩义市康氏家族历代传人的通称。

关于康氏家族,人们更熟悉的是“康百万”这个称呼。

康百万也并非人名,康百万只是慈禧太后的一句玩笑话,但康百万家族却因此而扬名天下。

当年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

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数百年来,康氏家族从落魄走向强大走向辉煌,并且现在仍在,民间对康家有这样的描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

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5倍,整个家族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连富12代,400余年长盛不衰。现如今这个家族后世仍然是响当当的有钱人。

是什么让康百万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400年长盛不衰?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看看,这个家族是怎么跳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至今仍然人才辈出的秘诀。

凡事要留有余地

康百万家族世代读儒家经典,行孔孟之礼。

在康家的家风家训中,行善,是康家长辈对子孙后辈的首要要求。

在刚进康百万庄园过厅正上方,有一块“留余”匾: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

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留余”匾刻于康家一门二进士的鼎盛时期,其之所以能借短短174个字而成就世代口碑,更多还是缘于它所蕴含的处世哲学:

执中守和、不走极端、不说满话、不做绝事,凡事留有余地的处世理念。

无论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还是道家“阴阳相依”“否泰互转”,还是佛家常讲的“舍得”,其实都在传递一个相同的信息:天道忌盈,人道忌满,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

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凡事留余方能恒久。

174字的“留余”匾是在教育子孙后代,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而应临事让人一步,临财放宽一分,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懂得适可而止。

400多年来,在家训的熏陶下,康家历代子孙大多向上向善、勤奋好学,从而保持了家族的持续昌盛,创造了不少传奇故事。

与人为善,莫太强势

才是做人之根本!

康熙年间,康家第十二代传人康大勇,想要买下洛河边上一块地造庄园,就找这块地的所有人叶家协商。

叶家虽然同意了卖地,但却坚持不卖地里的一口水井,因为他们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

康家许以重金,叶家还是不卖,最终康大勇尊重了叶家的意见,保留了叶氏井。

康家这种为人和善,和睦乡邻,不仗势欺人、不恃强凌弱的家风,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才聚人散,财散人聚

康家第十四代传人康应魁,在七十五岁大寿时,族人和乡亲来为他祝寿。

康应魁不仅不让乡亲为其送贺寿礼,还命各地商业经营负责人,把康店地区发放的债券整理出来,让各栈房把多年难以讨回的契约,和孤寡老人、残疾人的借债契约,统统交到他的手里。

在寒暄祝贺之后,一把火当众烧掉了族人和乡亲欠债的账目。

一天,康应魁在洛河边让人用泥土垒出一个小水池。让儿子康道顺、康道平、康道兴三兄弟往水池中灌水。

三兄弟虽非常不解,但仍提水倒进水池。当水池快要溢出时,道平怕水池被泡塌忙阻止。康应魁盯着道平问:“怎样才能让水池不被泡塌?”

道平小声说道:“不再倒水!”康应魁微蹙着眉头。

道平见状又答:“从池子里往外取水就能把水池保住!”康应魁脸上浮出了一丝笑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赚钱,就好像筑起了一圈堤坝,将财富聚集起来,成为一座水池。然而,当你财富越多,由这些水所带来的冲击和破坏力也就越大,一旦溃堤,什么都没有了。

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经商赚钱,还要学会散财,多做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族才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直至今天,“留余忌尽”仍是康家每一个族人都在恪守的家道、仕道和商规,它已经融入每一个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思维逻辑中,成为这个家族恒久不变的文化基因。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族人:“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在进出康家庄园的必经之地,有这样一副楹联:

“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就是要时刻提醒后世子孙要行善、坚持读书传家。为确保孩子们得到良好教育,康百万家族不仅投入巨资,在庄园里建了按年龄段分设的儿童私塾和青年学馆,还花大价钱聘请当地的名师任教。

孙涵三、赵凤鸣、康欲远这三位私塾老师,在当时就远近闻名。据记载,孙涵三被称为驮煤举人,他学习先人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一边驮煤为生,一边读书学习,最终考取举人。

康家人欣赏他的志气,就出高薪请他到康家私塾教书。康裕远是康店村人,贡生出身,是个饱经风霜,阅历较深的人,曾做过知县的幕僚,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怀扶弱济贫之志。

偃师人赵凤鸣,身为举人,学识渊博,人品端正,

在康家教了一辈子书,将毕生所学,尽传康氏子弟。

庄园中,康家还专门建了一座藏书楼,收集了颇具规模的馆藏图书,形成了一个家族的公共图书馆。

经腴史华楼。这是康百万家族的藏书楼,也是康家为教育子孙而设立的家族公共图书馆。

为督促后辈勤学苦读,康家长辈还花了不少心思,营造劝学的氛围。

在康百万庄园南院,一个厕所的门楣上刻有“三上成文”四个大字。这一门楣取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意在提醒子孙后代,即使是在厕上、马上、枕上,也可以读书、打腹稿、写文章。

在康百万庄园北院,有一张拜月石案。

石案底部镌刻一段发人深思的铭文:“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刮去垢兮磨其光,棱角铮铮類珪璋......”

这篇涵义隽永的《石案铭》反映出康家对读书的高度重视,就连中秋赏月、拜月之际,也不忘提醒子孙后辈刻苦攻读、励志进取。

康家长辈倡导的行善、读书等优良家风对康家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明代以来,康家人才辈出,具有较大影响的就有100多人,从政、从文、从商有所成就的后人,遍布社会各界。

家训短短60余字

留余忌尽,忠厚传家

康氏家训内容为:

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

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

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

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

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

此家训意在告诫康氏子孙,在经商结交过程中勿求凡事有利于己,要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平衡,留余于人,以保持商业关系的持续稳定;

日常交际中要懂得谦恭退让,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学会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家族子孙定要“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哪怕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愚拙,也不能让其处处提防自己的巧诈,立身行事。

“巧诈”固然可以欺人一时,谋一时之利益,但不会长久;

“拙诚”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吃亏,却可以取信于人,涵养操守,立稳人生与事业的根基。

短短70余字中,蕴藏的却是康百万家族留余忌尽、忠厚传家的大智慧。

而这,或许就是康百万家族跳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至今仍然人才辈出的秘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九: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以德兴商四百年 “留余”治家十三代
令人称道的“留余”家训
康氏家训选登
康百万庄园:留余家风传天下
别人富不过3代 可是河南这个家族默默连富12代 比马云还有钱
康百万庄园里的《留余》匾:教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体现了中国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