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门家训 | “康百万”家族为什么能够兴盛 400余年

康百万家族又称河洛康家,明洪武年间,其始祖康守信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康店镇定居。之后,康家在此辛勤耕读,经商传家,家族渐渐兴旺发达,乾隆时进入全盛,渐成中原巨富。自六世祖康绍敬,至十八世康庭兰,康家兴盛了十三代四百多年,开创了“富甲三省,船行六河”的财富格局,成为豫商的典范。家族代表人物有:

康绍敬,康百万家族第六代传人,明洪武年间进士,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经常把俸银拿出来周济百姓,但面对宦官权臣贪婪索贿,却断然拒绝。

康大勇,康百万家族第十二代传人,出生于清康熙年间,又名大茂,号集义。他析产分居,购买土地,发展船运,绘制了康家发家的蓝图,奠定了康百万家族几百年富足的家业。

康应魁(1773-1850年),康百万家族第十四代传人,乳名老木,字斗方。道光年间钦加直隶州例授征士郎。在祖父康大勇的经营基础上,他扩建庄园、扩大商船队伍、开拓棉布生意,积累众多财富,富甲一方。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匾额,被称为“康百万”,是康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

康道平,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传人,字子履,号坦园,喜读诗书、好练武功,曾修寨垒堡,操办团练,保护家业。为鼓励自己也为教育后代,起堂号为“留余堂”,并请人撰写了“留余”二字及相关铭文作匾额悬挂于堂上。从此,“留余”成为康家的重要家训。

康无逸,康百万家族第十六代传人,字勉之,号周图,官名应甫。一生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曾倡导修建虎牢关大路,便利了东西交通。山东和郑州黄河决口,他也不遗余力进行捐助。

康建德(1863-1919年),康百万家族第十七代传人,字伯宣,号竹溪,官名鸿猷,注重兴办新学,教育子弟。曾向清政府捐资百万银两,被赐名“康百万”。

康廷煜(1903-1936年),字子昭,陕西讲武堂毕业,曾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任十一路军上尉副官,回乡后积极救危扶贫。乡里感念其德立碑题词“刚毅恢弘”、挂匾“毁家纾难”。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家规家训

康百万家族居住在河洛文化发源地,尊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康氏家族深厚的家规家训文化,主要包括留余家训、康氏家训、楹联匾额等。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三大庄园。民谚有云:“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近是康家田!”。从这些方面可以想见其富裕的程度。更为难得的是人家富的时间也长,常言说富不过三代,说的是守成之难。而康家却连富十二代,历时四百多年,密诀何在呢,就二个字——“留余”。

留余匾是康家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匾上共七十四个字,正文为: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大意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举善事、知进退,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而应临事让人一步,临财放宽一分,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

同留余家训一脉相承,康百万家族还留下“康氏家训”,同样书于匾上,内容为:“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短短的61字道出康家从事商业经营的根本:财富是一时的,商德才是商人之根。

康百万庄园里还有诸多楹联和匾额,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处世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德泽齐鲁”“义赒仁里”“克慎厥猷”等。它们是康家修身齐家的名片,记载了这个家族对子孙后世的诸多提醒和告诫。

康百万为什么能够富十二代?一个封建旧地主,如果没有很好的传家理念,不会这样财富不断并且民怨极小。

康家如此有钱,其祖先却留下遗训,一夫一妻,不许纳妾;

康家注重教育,请最好的教书先生开设私塾,甚至连厕所内也放有书案,摆着笔墨纸砚,告诫子弟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康家不露富,不铺张,就向他们盖的宅院,虽然高大宽敞连成一片,但外表却很简朴厚实,并不是金碧辉煌;

他们富而讲理,不欺压百姓,一进康家大院便见到一口叶氏井,据说康家扩建住宅时买了叶家的地,但是叶家卖地不卖井,所以康家一直允许人家来打水,世世代代承认井是人家的,连名字都不改……


其实大家看到“留余”两个字就会引起我们思考很多,这可以说使康家致富和保富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是精髓所在。无论是经商还是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穷奢极欲,登峰造极,占尽风光、不让寸分,殊不知物极必反,树大招风,越是站得高越是跌得重,而处处留余才能宠辱不惊,成不招人嫉恨,败也能留有空间,重头再来.


最后,在康家一个普通的石头桌案下,藏着一个“石案铭”,它被后人刻在了一块石板上供人观赏。而原本这个“石案铭”非常隐蔽,康家人必须用水盆或者镜子在石案下映照才能看到。即使是教育子孙,康家也是秘不宣人,留有余地。下面九个“留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的做人准则: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内涵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收敛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谦让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宽容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后路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厚道于己;
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福择于己;

儒家文化当中,很核心的思想,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也是康百万家训的核心要义。文明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一个民族的前人通过文字将生活经验、处世智慧传达给后人。家风应该是文明传承最方便、最快捷、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所以,对一个民族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

●康百万家训摘编

留余

留耕道人①《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②后悔者。高景逸③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④老伯以留余二字颜⑤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⑥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⑦敬题。

——康百万庄园“留余匾”铭文

【题解】清同治十年正月初一,康家门婿、巩县进士牛瑄前来做客,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传人康道平热情接待。席间谈起堂号的命名和南宋嘉定进士王伯大的《四留铭》,康道平感慨之余,牛瑄挥毫泼墨,阐释“留余”的深意,留下“留余匾”。

【注释】①留耕道人:即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南宋福州人,为官时数次被贬,但并未因此消沉,多有惠政。晚年回乡后,建立“留耕堂”,传世的《四留铭》在此作成。道人,是牛瑄加给王伯大的美称,即有道德之人。②贻:同“遗”,遗留,留下。③高景逸:即高攀龙,字存之,世称“景逸先生”,江苏无锡人,明代政治家、思想家。④坦园:即康道平,字子履,号坦园。⑤颜:匾额题字叫颜,又指堂上或门上的楣。⑥夏峰先生:即孙奇峰,字启泰,号钟元,明清之际著名理学家,原籍直隶容城,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故学者称夏峰先生。⑦牛瑄:字立庵,今巩义市河洛镇人,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同治乙丑科(1865)进士,授金殿传胪,翰林院编修。工于书法,远近闻名。

【译文】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用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做得过分;因为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高景逸曾说:“遇事只要让人一步,自然就有周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吧!我根据老伯的想法写下这些话,并取夏峰先生教育他儿子的话,加以概括:“你们这些后辈知道发家的道理吗?那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做尽做绝罢了。”时在同治十年正月初一日,愚侄牛瑄敬题。

忠厚

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①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②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

——康氏家训

【注释】①酬酢(zuò):宾主相互敬酒,指交际应酬。②鄙:作动词义,轻视,看不起。

【译文】与人经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吃亏心,吃亏是福;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有退让心,退一步海阔天空;日用生活开支务必存有节俭之心;操持世事,务必要存感恩之心。宁愿让别人看到我身上有一些小缺点而轻视,也不要让世人觉得我奸诈而产生强烈的抗拒和防备心理。前人的忠厚秉性、大智若愚,是我们后人的智慧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我们要忠厚退让,留有余地。

孝悌

入户问家声,礼乐诗书孝悌千秋岁;

卷帘看春色,椿萱棠棣芝兰满庭芳。

——康百万庄园楹联

【注释】①椿萱:椿,落叶乔木,传说大椿长寿,古人喻指父亲;萱,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喻指母亲。合称即代指父母。②棠棣:也做常棣,《诗·小雅·常棣》篇,是一首叙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后常用以指称兄弟。③芝兰:芝和兰是两种香草,今泛指优秀子弟和姐妹。

【译文】入户问家世声望,奉行礼乐诗书孝悌,世代相传,使千古不朽;卷帘看满园春色,父母兄弟及优秀子女和睦相处,一派生机。

崇德

处世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康百万庄园楹联

【译文】做人处事没有什么法则就是要一心向善;传承家风最好的方法还是教子弟读书。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康百万庄园楹联

【译文】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心术不可违背天地意志;要注意修身养性,慎独慎微,言行举止要给子孙作榜样。

勤俭

行道有福克勤有继,

居安思危在约思纯。

——康百万庄园楹联

【注释】①行道:行其所学,为之行道。②在约:在,居于。约,贫困、简要。③思纯:纯,好、大。思纯,想到好形势。

【译文】学以致用才是有福,能勤劳才有发展;在安全时要考虑到危险,贫困之时要想到好的发展形势。

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

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

——康百万庄园楹联

【译文】

想为祖宗增光,必须教子读书;要造福后代,最好的办法是勤俭持家。

克俭克勤思其艰以图其易,

是彝是训言有物而行有恒。

——康百万庄园楹联

【注释】(1)克勤克俭:能节俭而又勤劳。《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2)彝训:日常的训诫。

【译文】日常生活中既要节约又要勤劳,做任何事情先想实施的艰难与克服的办法,然后努力去做才能做好;日常行为要规范,不要说空话,多干实事,而且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重义

商道无形商道即人道,

商品有形商品即人品。

——康百万庄园楹联

【译文】经商的准则是无形的,经营的方式方法反映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商品是物质的、有形的,经营的商品映照的是自己的人品。

友以义交情可久,

财从道取利方长。

——康百万庄园楹联

【译文】以道义交朋友,感情方可长久;遵循规范来生财,利润才会源源不断。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乐观时变,

商品为轻商德为重审世诚为。

——康百万庄园楹联

【注释】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也用来表示自己的志趣、见地与他人不同。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译文】别人不要的我要过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商品是次要的,商德是主要的,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家风的建设、传承,更是会深深地影响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没有好的家规家风,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康百万家族的家风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以史为鉴,汲取营养,照亮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令人称道的“留余”家训
康百万庄园里的《留余》匾:教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体现了中国智慧
豫商翘楚'康百万':比乔家大院大15倍,富甲三省、兴旺400年靠这些...
康百万庄园“留余”家训
康百万庄园:留余家风传天下
【河南】康百万庄园,四百年前中原巨富的惊世豪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