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莱芜新闻网

“二十三,糖瓜黏,灶君老爷要上天”说的是山东等地腊月二十三吃糖瓜的传统。“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个破糖筐”这句在杨庄镇流传已久的话,道出了陈家楼等村做糖瓜的习俗。每年农历10月份至春节,是当地陈东村和西李家庄村糖瓜小作坊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因为天冷了,年到了,糖瓜也该上市了。

2月5日,临近小年,杨庄镇陈东村,陈楼糖瓜传承人陈佃起的家门口贴着喜庆的对联,“甜甜蜜蜜辞旧岁,团团圆圆过大年”。走进院内,陈佃起与老师傅们正在制作糖瓜。

4个老师傅将炒好的糖饴像做拉面一样拉成长条,从屋里抬出来,借助院内的低温空气,让糖饴凝固,变成一根根细长的糖管。这时,其中的3个老师傅侧身将腰间系着的一根麻绳作为割糖瓜的工具,顺势一缠一勒,一个个黄澄澄的糖瓜就落进了簸箩里。簸箩要不停地摇动,这样做出来的糖瓜才会圆圆鼓鼓的,均匀又好看。慢慢地,糖球变硬,最后往炒香的芝麻里一滚,一个成品糖瓜就诞生了。整个工序,有拉糖管的,有割糖球的,还有接糖球的,全都是人工完成,马虎不得。

陈佃起说,在40余年前,陈楼只有一家老糖坊,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分成了一个个小糖坊,他的父亲是正宗陈楼糖瓜的传承人,他的手艺都是早年跟着大师傅和父亲一点点学来的。糖瓜是由黄米、粘谷米和大麦芽,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所含的麦芽糖具有止咳、化痰、清肺、健脾、消食等功效。

2009年,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申报下,陈楼糖瓜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摄制组到陈佃起家中,实地拍摄了陈楼村糖瓜祭灶习俗和糖瓜制作技艺。摄制组一行共9人,历时6天时间完成拍摄内容,专题片在2016年初与全国观众见面。同年2月,在山东电视台《百姓厨神》栏目中,陈楼糖瓜成功晋级,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从此,陈楼糖瓜家喻户晓,美名远扬。

据陈楼糖瓜研究协会会长高淑伟介绍,目前糖瓜作坊主要集中在陈东村和西李家庄村,一共有12户,连续3年销量突破50万斤。每到小年前后,陈楼糖瓜供不应求,除了本地外,主要销往沂源、临沂等地。去年,糖瓜还卖到了英国,光国际邮费一个就180元。今年糖瓜的价格每斤在8元左右,每天都有从城里慕名而来的市民,可见陈楼糖瓜已成为营养、保健、馈赠亲友的美食佳品。

杨庄镇党委委员祝海峰表示,今后要充分利用陈楼糖瓜的品牌优势大做文章,成立陈楼糖瓜产业园,将糖瓜按原料、加工工艺、型号等进行细分,重点研发高品质、好口味的传统正宗糖瓜。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粮食精深加工产业,促进糖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效益最大化,还可以拉长糖瓜产业链,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让陈楼糖瓜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延伸阅读

百年技艺代代传承

陈楼糖瓜是陈楼村陈氏祖先陈孟春所创。据村碑文记载:明代初期,该村陈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因该地在嬴汶河南岸,故名水南村。到了1717年,自幼聪慧的陈姓之后陈孟春,为谋生计养家糊口,反复琢磨研制出了“用小米、大麦,通过发酵再熬制成糖稀,然后加工成球形糖瓜”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从此,生意越做越火,手头也越来越宽裕,为扩大生产规模,便在村中盖一小楼,取名陈家楼。之后,召集十几号人在小楼里挂出招牌,办起糖坊,正式做起了糖瓜生意。水南村改名为陈家楼村,他生产的糖瓜也因此而得名陈楼糖瓜。

陈楼糖瓜的制作,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经过了300多年的商业历史沿革,一直传承至今,已成为山东省各地传统的名优食品。2009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审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0月,被莱芜市商务局评审为“莱芜名吃”。2013年1月,山东电视台“食全食美”栏目对此做了详细报道。2016年,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218】苗茵葆||陈楼糖瓜(散文)
土產研究所|山东莱芜陈楼糖瓜
南华山下糖瓜甜,百年技艺代代传
#天天拍好剧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陈楼糖瓜 #非遗美食 #陈楼糖瓜
非遗美食:山东省非遗 陈楼糖瓜
光明非遗美食,楼村祥记烧金猪技艺!皮脆肉嫩回味无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